《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最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4394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最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最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最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最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最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最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最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最高法:毒品犯罪武汉会议纪要理解与适用(2 万字最全版)作者:高贵君、马岩、方文军、李静然(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来源:人民司法应用 2016 年第 13 期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最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和全国禁毒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水平,最高人民法院于 2014 年 12 月 11 日至 12 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对禁毒工作的重要决策精神,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研究讨论了近年来毒品犯罪审判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就若干法律

2、适用具体问题取得了共识。会议形成的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已由最高人民法院于 2015 年 5 月 18 日以法2015129 号文件印发,供各级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参照执行。为便于司法实践中准确理解和适用,现就纪要的制定背景和经过、指导思想、起草思路及主要内容等问题说明如下。一、纪要的制定背景和经过2008 年 12 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大连会议纪要),较好地解决了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面临的一些突出法律适用问题。近年来,随着毒品犯罪形势的发展变化,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法律适用问题,部分原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3、,因而有必要制定新的指导文件对这些问题加以规范。从 2012 年下半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开展了新一轮调研工作,对各地法院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中遇到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论证。2014 年 6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听取禁毒工作专题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印发了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下发了贯彻落实分工方案。国家禁毒委员会时隔十年再次召开全国禁毒工作会议,对全面加强禁毒工作作出部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明确提出,由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牵头单位,针对毒品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

4、司法解释或者规范性文件,统一和规范法律适用。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于 2014 年 12 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组织召开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为筹备此次会议,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经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起草形成了纪要稿。会前,就纪要稿向本院相关庭室、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及有关专家学者正式征求了意见。会上,与会代表对纪要稿进行了认真讨论。各方均原则同意纪要稿内容,并提出了一些2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对纪要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提交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专业委员会讨论。2015 年 4 月 7 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专

5、业委员会第 238 次会议讨论通过了纪要。二、纪要的指导思想、起草思路及与大连会议纪要的适用关系(一)纪要的指导思想纪要的制定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一是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纪要分析了当前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要求各级人民法院继续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审判指导思想。在犯罪类型方面,既要依法严惩走私、制造毒品、大宗贩卖毒品和制毒物品犯罪等源头性犯罪,又要加大对多次零包贩卖毒品、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毒及非法持有毒品等末端犯罪的处罚力度,并严惩向农村地区贩卖毒品及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毒品犯罪。在重点打击对象方面,要坚持严厉打击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

6、罪分子,该判处重刑和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在经济制裁方面,对毒品犯罪违法所得的追缴和罚金刑、没收财产刑的适用等问题作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并强调要加大执行力度。在保障刑罚执行效果方面,对毒品犯罪的缓刑适用作出了规范,对严重毒品罪犯的减刑、假释加以限制。二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保罚当其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也适用于毒品犯罪的审判工作。纪要强调,为充分发挥刑罚功能,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突出打击重点、体现区别对待。既要严厉惩处严重毒品犯罪和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对于罪行较轻,或者具有从犯、自首、立功、初犯等法定、酌

7、定从宽处罚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也要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给予从宽处罚,以发挥刑罚分化瓦解毒品犯罪分子、预防和减少毒品犯罪的作用。(二)纪要法律适用部分的起草思路纪要的法律适用部分以刑法、有关毒品犯罪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总结了近年来各地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的经验和做法,立足解决实践中反映比较突出的法律适用问题。具体思路为:第一,对一些长期存在、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规定。如从贩毒人员住所等处查获毒品的性质认定、居间介绍买卖毒品共同犯罪的认定、一案涉及两种以上毒品的数量认定、毒品共同犯罪人与上下家的死刑适用等问题。第二,结合近几年毒品犯罪的新形势、新特点,对大连会议纪

8、要的原有规定作出修改、完善。如吸毒者运输毒品行为的定性、有吸毒情节的贩毒人员的贩毒数量认定等问题。第三,对大连会议纪要印发以来实践中新出现的、较为突出的毒品犯罪法律适用问题加以规范。如接收物流寄递毒品行为的定性、网络涉毒犯罪的定性、新类型、混合型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非法贩卖麻精药品行为的定性等问题。第四,对目前争议较大、尚不成熟的问题暂不规定。在纪要起草过程中,曾经考虑对毒品犯罪的既未遂形态认定、死刑适用数量标准、犯前罪时未成年的毒品再犯认定等问题作出规定,但鉴于实践中争议较大,最终未纳入纪要内容。3(三)纪要与大连会议纪要的适用关系大连会议纪要对最高人民法院 2000 年印发的关于全国法院审

9、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南宁会议纪要)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整理,其中的大部分规定在当前的审判实践中仍有指导意义,应当继续参照执行。纪要对近年来审判实践中反映较为突出,但大连会议纪要没有作出规定,或者规定不尽完善的若干毒品犯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了规范,是对大连会议纪要的补充和完善。今后,对于纪要与大连会议纪要的适用关系,可以区分以下几种情形加以把握:第一,大连会议纪要没有规定,纪要作了规定的,或者大连会议纪要虽有规定,但纪要作了修改、完善的,参照纪要的规定执行。纪要中的多数规定均属此类情形。第二,大连会议纪要已有规定,纪要在此基础上作出补充性规定的(并非修改),两者配套使用,

10、如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等。第三,大连会议纪要已有规定,纪要没有涉及的,继续参照执行大连会议纪要的规定,如毒品案件的立功、特情介入案件的处理、主观明知的认定等问题。三、纪要的主要内容纪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第二部分对当前毒品犯罪适用法律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出规范。这种体例与大连会议纪要有所不同,并不是单纯的法律适用指导文件,更接近于 2000 年印发的南宁会议纪要。采用这种体例主要是为了与本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及会议内容相呼应。纪要在第一部分传达了中央对禁毒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从坚持依法从

11、严惩处毒品犯罪、加强审判规范化建设、完善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等四个方面,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强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刑事实务”微信公众号)纪要在第二部分对当前毒品犯罪审判中的一些具体法律适用问题作了规范。主要包括七类问题:罪名认定,共同犯罪认定,毒品数量认定,死刑适用,缓刑、财产刑适用及减刑、假释,累犯、毒品再犯,非法贩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行为的定性。其中,死刑适用是核心问题。以下对这七类问题分别予以说明。(一)罪名认定问题1.关于从贩毒人员住所等处查获毒品的性质认定。该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实践中存在争议,但原有规范性文件没有作出明确规

12、定。有意见认为,对于从贩毒人员住所等处查获的毒品,必须有证据证明是用于贩卖才能予以认定,否则应当认定为其非法持有的毒品。经研究,毒品犯罪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而且实践中从贩毒人员住所等处查获的毒品多系用于贩卖。为严厉打击毒品犯罪、降低证明难度,纪要采用了事实推定的证明方法。即根据行为人贩卖毒品及从其住所等处查获毒品的事实,推定查获的毒品是用于贩卖。但根据推4定原则,应当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反证是指确有证据证明查获的毒品并非贩毒人员用于贩卖,包括其为他人保管用于吸食的毒品,为犯罪分子窝藏毒品,持有祖传、捡拾、用于治病的毒品等。贩毒人员对查获的毒品实施的行为另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窝藏毒品罪等其他犯

13、罪的,应依法予以认定;贩毒人员的行为构成数罪的,应依法数罪并罚。具体而言,纪要的规定主要包含三种情形:一是行为人因贩卖毒品被人赃俱获,随后又从其住所等处查获毒品的;二是有其他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贩卖毒品犯罪,但没有查获毒品实物,后从其住所等处查获毒品的;三是行为人因吸毒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抓获后,查明其有贩毒行为,并从其住所等处查获毒品的。2.关于吸毒者购买、运输、存储毒品行为的定性。该问题近年来在司法定性上的变化较大。南宁会议纪要规定,吸毒者在购买、运输、存储毒品过程中被抓获,如没有证据证明其实施了其他毒品犯罪行为,查获的毒品数量大的,应当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大连会议纪要对此作了不同规定,

14、吸毒者在购买、运输、存储毒品过程中被查获,如没有证据证明其是为了实施贩卖等其他毒品犯罪行为,查获的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的,应以其实际实施的毒品犯罪行为定罪处罚。但实践中对如何理解“实际实施的毒品犯罪行为”存在争议,尤其是吸毒者运输毒品行为的定性问题。从大连会议纪要的起草过程看,该规定的本意是,当吸毒者运输毒品数量大,明显超出其合理吸食量时,以运输毒品罪定罪处罚,而不再像南宁会议纪要规定的那样一律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但是,由于“实际实施的毒品犯罪行为”这一表述较为原则,又没有写明合理吸食量的问题,导致近年来各地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差异很大。有的简单区分动态与静态,对吸毒者在运输毒品过程中被查获的,

15、无论毒品数量多少,一律认定为运输毒品罪。有的根据毒品数量是否超过吸毒者的合理吸食量来区分,吸毒者运输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但未超过合理吸食量的,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超过合理吸食量的,认定为运输毒品罪,但各地设定的合理吸食量标准又很不统一,有的为 50 克(以海洛因为例),有的为 100 克,还有的达到了 200 克。据了解,还有个别地方仍在执行南宁会议纪要的规定,对吸毒人员运输毒品数量大的也一律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本文来源于“刑事实务”微信公众号)为减少分歧,纪要对大连会议纪要的上述规定作出了修改和完善:一是明确规定了吸毒者运输毒品行为的定性;二是降低了将吸毒者运输毒品的行为认定为运输毒品

16、罪的门槛。根据纪要的规定,在没有证据证明吸毒者是为了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的情况下,对其购买、运输、存储毒品的行为,直接以数量较大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同时,对吸毒者运输毒品的行为,直接以数量较大标准作为区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运输毒品罪的界限,而不再另行设置更高的合理吸食量标准。据此,吸毒者在购买、运输、存储毒品过程中被查获,没有证据证明其是为了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毒品数量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作为犯罪处理;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的,根据其具体的行为状态定罪,处于购买、存储状态的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处于运输状态的认定为运输毒品罪。纪要这样规定的主要理由是:第一,虽然我国对吸毒行为5一般不按照犯罪处理,但刑法设置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定罪标准时,实际考虑了吸毒者合理吸食量的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