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4331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的交际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交际从现实交际中分化出来,为现代人的交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对话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交 际中的各种语言错别字现象,然后从网络交际的语境和主体两方面对语言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加以深入分析,为避免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负面冲击,最后对网络交际中语言规范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网络交际 语言 错别字 危害 规范 别字,又叫“白字”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克(刻)苦、惨(残)酷、脉博(搏) 、恣(姿)态”等。纠正错别字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随便写字,别人不认识,而引起误会,那就失去了文字的交际作用,甚

2、至给工作带来损害。但是,在网络语言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别字满天飞,如:“菌(俊)男、霉(美)女、油饼(有病) 、板斧(版副) 、幽香(邮箱) 、打雪丈(打雪仗) 、密马(密码) 、粉发涂强(奋发图强) 、气死我乐(气死我了) 、偶是穷银,木油米(我是穷人,没有米) ”等等,这些别字的出现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小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在逐步增多。中小学生在网络语言中频繁使用错别字的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研究汉字 20 余年的陕西省委党校任学礼教授认为,目前汉字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汉字文化的危机已经出现。他说:“这种另类语言不仅破坏着汉语的纯洁性,也恶化了

3、人际交往的环境,最终导致理解歧义和沟通障碍。 ” 一、网络交际中的语言错别字现象(一)语言运用规则的错别字1.谐音的滥用。如数字谐音,用“886”代指“拜拜了(再见)” 、 “7456”代指“气死我了” 、 “837”代指“别生气” 、 “3344”代指“生生世世” 、 “521”代指“我爱你”等等;如汉字谐音,用“美眉”代指漂亮妹妹、用“斑竹”代替“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利用数学算式的读音谐汉语词音,如(1. 414)代指“意思意思”;英语“音译”,如用 “伊妹儿”代指“电子邮件(E-mail)”、用 “瘟都死”代指“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用“屁兔”代指“奔腾处理器芯片第

4、二代(PII)” 、用“酷(cool)”表达一种时尚、风格和个性 1。如果这样的字词层出不穷,势必对汉语的语音构成负面影响,造成日常用语的混乱,由于这些莫名其妙的谐音字词让人难以会意,会对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学生带来不良影响。2.词汇的畸变。如将“我”写成“偶” 、将“美国”写成“米国” 、将“这样子”写成“酱紫” 、将“用心写”写成“造砖” 、将“随意写”写成“灌水” 、用“扁”表示“揍、打”,甚至把拼音字母进行随意简写,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写成“GG 、JJ 、DD 、MM”等 2,这样再造的怪异词汇、简写甚至是错别字增加了信息的噪声,让人不知所云,使用时既不经济,修辞效果也不好,

5、甚至是对网络资源的浪费。如果不加以规范和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汉语的坏习惯,很多生造的词汇在汉语中原本就有对应的规范词汇,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让读者费尽心机、难以琢磨,造成一定的认读困难。3.语法的背离。如“他很阳光” 、 “她很淑女”等病句在网络聊天室或电子公告版(BBS)中是司空见惯的了。又如“有事短我”,其实际意思是“有事给我发短信息”,这里的形容词“短”充当了动词;再如“joking de”,极具“洋泾浜”色彩,意思是 “开玩笑的”,“开玩笑”用英语单词“joke”的现在分词形式“joking”,而助词“的”用汉语拼音,英语和汉语混杂在一起使用,实在是不伦不类。还有“I 服了

6、 U”(意思是“我服了你 ”)、 “IC( I see)”(意思是“我明白了”)、 “这次考试能 pass(及格)就好了” 、 “你真让我感到好 jealous(嫉妒)”等等3,这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句在网络交际中随处可见,既违反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又破坏汉语的语言完整性和纯洁性。(二)语言表达内容的错别字这主要是指网络交际中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有人曾通过百度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包含“狗屁”字眼的中文网页高达 4681 个之多,与现代文明极不相称。频繁出现的网络脏话,如“TMD”(国骂,“ 他妈的”三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 “你 BT”(“变态”两字的第一个字母)等,趣味低俗、

7、叫人生厌。光怪陆离的网名,如“性感妞、重色轻友、非礼、”等,格调不雅。现实生活中的不文明语言在网络交际中不断地变形翻版,呈有增无减的趋势,蒙上了“俗气”的阴影,造成精神污染,对汉语的规范使用造成危害。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言,“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围墙,更深刻的讲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和下意识等。语言文字又是审美的重要内容。网络语言的异化倾向,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并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烧伤度 ”4。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传承过程中重要的载体,因此网络交际中的语言错别字现象,无疑是对语言文字的交际和传承功能的挑

8、战,对现代文明的健康发展形成冲击,让人不能小觑。二、网络交际语言错别字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运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五条) ,依法从2001年1月1日期开始执行,但作为阅读平台的网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全然是一派“无法无天”的现象,逆势飞扬的错别字现象愈演愈烈蔚然成风。长此以往, “错的”成了“对的” ,那还有“对的”可言吗,净化网络语言迫在眉睫。如此下去,网络语言成了一堆看不懂的符号。大量错别字及网络语言堆砌成了语言,还是中国的语言文化吗?中华灿烂的文化还会久远的正确的得以弘扬和传播吗?今天你写错几个字,明天他写错几

9、个字,日积月累,网络上呈现的究竟会有多少错别字?到那时又将是怎样的语言,怎样的中国语言文化,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冲击了中国语言文化,我们要正视这种现象,从自己做起,以对中国语言文化负责任的态度,尊重中国的汉字文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写错别字,至少不要故意写错别字,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传承中华文明。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现象不仅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而且对青少年的成长也是很不利的。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还处于学习阶段,语言文字基本功还不是很扎实,再加上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好奇求异,如果过多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将会影响到他们对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乱造简化字,滥用错别字, 语法

10、混乱,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规范和引导,学生极可能会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不仅会导致青少年一代语文素养的降低,而且会导致青少年一代道义责任感淡漠。三、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出现错别字必然性的分析互联网及其派生出来的交际方式正改变着现代人的生存和文化状态,包括语言在内的一切人类活动,都经受着数字化时代的冲击。语言不是超脱的、静止的,它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因而不可能做到单纯划一。网络交际中的语言错别字现象究竟源自何处,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一) 网络交际的语境特点为语言错别字现象提供了客观条件和现实中面对面聊天、书面交际的语境不同,网络交际的语境特点为各种语言“出格”现象提供了土

11、壤和新材料,是促成语言发生变异的客观条件。1. 网络交际的便捷性。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网民们为了信息交流的迅速,文字输入的便捷快速, 特别是在聊天时为应答对方的话语或做出快速反应,在网络交际中就有了大量的数字或汉字谐音及中英文随意简写,如“JJ , 8858,我急需支援, 3Q”(姐姐,帮帮我吧,我急需支援, thank you)。另外, 某些畸变词汇的出现,竟源于中文输入法的将错就错,在最初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没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比如大部分网民在使用智能 ABC 输入法输入“版主”这个词时, 输入“banzhu” 后敲一下回车键或空格键, 显示在屏幕上的是“斑

12、竹”两个字,而不是“版主” 。若需正确输入该词,由于输入时选字困难, 就需击键三次,进行两次选择, 然后才能得到“版主”这个词。网民们为了迅速快捷地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就将以最快、最简捷的方式敲击出来的字作为首选,将错就错以弥补上网计时收费、网速慢的缺陷,省时又省钱,而所表达的意思网友也能明白, 这样程序自动生成的词汇 “斑竹”等一些词汇就似乎约定俗成, 很快被网民认可和运用起来。追求便捷性是网络交际中语言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催化剂。2. 网络交际的虚拟性。在网络社区中交际对象一般是无定的、随意的,你不能确切地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也许是相反的、倒置的, 可以改变和隐藏自己。人人都可以

13、在这特殊的语境中实现真正的平等, 彼此“ 不识庐山真面目 ”,全凭电脑屏幕上的字符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充分表现出网民们“不重对象重沟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网络交际“避实就虚、避形就神”的独特性。因此在语言运用上就呈现出纷繁多样、变化不定、委婉含蓄、追求趣味的特点,如用“菜鸟”指刚刚上网的新人;用“生代 ”指以 SOHO 的方式工作、以 Email 的方式交往、以一键(见)钟情、一网 (往)情深的方式恋爱的群体。在网络交际中,语境是虚拟的, 青年网民们对此情有所钟,因此将最前卫、最新鲜的社会信息注入到网络这个全新社区里,语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施展空间, 所以有这么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

14、狗!” 。在这种语境下,语言的自由度最大, 约束性最小, 可以语所欲语 ,言所欲言,为网络交际中语言的自由和随意发挥提供了一个载体 7。3.网络交际的全球性。网络是一个不受限制的开放环境,人们可以在这个电子空间里自由地漫游。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不同的人种和性别 ,只需进入互联网就可以遨游其中。这里未设红灯,毋要护照, 无需签证, 只要你愿意, 何时何地你都可以登录网站 ,到你喜欢的网络社区聊天、发帖子、写文章,可以用网上 QQ 来给好友留言 ,能够与身处网络之中的任何一个人联系交往,网络给人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网络实现了信息交流的时空无阻碍化,不需要统一的时间,也不必限定哪个地点,人人可以利用网

15、络来平等地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由于这种交际的全球性,为减少语言障碍,更好地实现个人对其交际关系的自由占有,青年网民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依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知识, 将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 生造和使用了大量特殊的“洋泾浜”混合语 5。这不利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反而会成为人际交往的语言障碍。网络交际的主体特点是导致语言错别字现象的主要因素。(二)青年网民们乐此不疲地去创造、设计、推广和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为语言错别字现象提供了主观条件据有关机构调查, 80%的网民年龄在 35 岁以下,青年人是网络交际的主流群体。青年人这一群体中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和情感意识状态,使网络交际

16、中语言带有鲜明的“年轻特色”,充满朝气并富于反叛意识。同时,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人追求简便省事、开放直接,刻意疏离传统文化的含蓄与严谨。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及反抗欲,青年网民们乐此不疲地去创造、设计、推广和使用不规范的语言,这是导致语言错别字现象的主要因素。四、网络交际中语言错别字的成因的分析(一)语言错别字现象是青年网民人生观的一种表达语言是青年网民内心世界真实情感的直接流露,语言的变化是他们价值观念变迁的真实记载。处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背景之中,青年网民受国内外各种哲学精神、文化观念,特别是庞杂的现代思潮的影响较深。当代青年中不少人信奉这样的人生态度:生活是为了开心,而不是为了承担责任, 更不是为了痛苦。因此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上, 青年网民在自己的键盘上敲敲点点, 实现着思想上的放松和自由。说话就是为了寻求快乐,为了有趣搞笑,自以为幽默、制造幽默或分享幽默等等,常常成为他们上网交流的主要动机,成为他们发泄内在感情的重要途径 6。他们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但文化底蕴相对浅薄,对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