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_数学课标细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403931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数学]_数学课标细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初一数学]_数学课标细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初一数学]_数学课标细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初一数学]_数学课标细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初一数学]_数学课标细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_数学课标细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_数学课标细化(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厦门市七九年级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章有理数【课标原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4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方法(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5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6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7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8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9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10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能运用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11掌握有理数的除法运算.1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13理解乘方的意义14掌握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1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16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17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学习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1)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2)用规范的数学符号表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正确的读正、负数;(4)正确理解“0”的两种意义(“没有” 、 “临界” ) ;(5)能对有理数进行正确分类(只要求分到第一级).即: 有理数 或 有理数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1)了解数轴的意义,知道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 ;(2)能正确、迅速地画数轴;(3)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写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4)初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方法.(1)理解相反数的意义;(2)了解“互为相反数”与“相反意义的量”的联系与区别;(3)能迅速、正确地求常数或字母的相反数;4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方法(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2(1)理解绝对值的定义;(2)掌握绝对值表述方式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3)掌握求常数或绝对值符号内含有一个字母(不讨论)的绝对值的方法.5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1)掌握法则的文字语言;(2)掌握有理

4、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小:用法则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6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1)了解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用文字语言准确地表述法则;(3)掌握法则的操作步骤; 定符号 定绝对值(4)能够用规范的格式表达有理数加法计算的过程.7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1)能用符号语言准确地表述交换律、结合律;(2)明确运算定律两侧表述的运算顺序;(3)能运用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8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归纳,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能用文字语言准确地表述法则;(3)掌握法则的操作步骤;(4)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

5、混合运算.9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1)了解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准确地表述法则;(3)掌握法则的操作步骤;(4)理解倒数的概念.10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能运用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1)明确运算定律两侧表述的运算顺序;(2)能运用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3)能正向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4)能反向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在反向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时,题目中的“加数”只能是两个.如:8(2)8 3;或 8(2)968 3.11掌握有理数的除法运算.(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归纳,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2)掌握法则的操作步骤;(3)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乘、除

6、法的混合运算.1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1)在混合运算中,理解运算的顺序;(2)能够用规范的格式表达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的过程.13理解乘方的意义(1)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意义;3(2)能够正确理解乘法和乘方,乘方和幂之间的关系;(3)能够正确读、写“乘方”或“幂” ;(4)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及操作步骤14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1)在混合运算中,理解运算的顺序;(2)能够用规范的格式书写有理数的的混合运算.1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1)能根据实际的问题列出相应的运算式; (2)运用

7、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6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2)能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17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1)了解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2)按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18单元综合要求:(1)能够正确、迅速进行有理数简单的加、减、乘、除、乘方的口算;(2)能够用规范的格式书写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3)通过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培养学生有理数的计算能力;(4)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 通过有理数两种分类标准的对比,

8、初步了解分类思想和方法;在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2. 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以探究规律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与其所代表的数的差的绝对值之间的关系.3. 要求学生能清楚辨析出乘方的底数和指数,对于以幂的形式表示的计算结果能分清其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读出.如 与 .224. 有理数运算是后续所有代数学习的基础,在本章的教学中要注意与小学的同类运算类比衔接,养成先观察分析再计算的解题习惯,优化运算方法.建议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以大部分学生能接受为准,避免使用繁难的习题. 不妨以接火车、竞赛等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要严格控制“反向

9、运用分配率”的习题难度.在学习了因式分解后,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掌握“反向运用分配率”.6. 适当控制应用题的难度,借培养应用题的读题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7. 近似数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应让学生能准确说出其所精确的数位名称.8. 在科学记数法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进而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和方便性.9计算器的教学,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课标原文】1.了解整式的概念.4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3掌握去括号的法则.4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学习要求】1. 了解整式的概念.(1)了解单项式的概念;(2)掌握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

10、概念,理解系数与次数的区别;(3)能够用文字说明一个单项式的含义;(4)了解多项式的概念;(5)掌握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等概念,理解项与项数的区别;(6)会把一个多项式按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多项式的要求是:只含有一种字母,且最高次数不超过 4,如: 5x 42x 3x 2 2x7;(6)了解整式的概念;(7)会列整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2)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意义;(3)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操作步骤.3掌握去括号的法则.(1)掌握去括号的法则;(2)掌握添括号的法则; 括到括号里的多项式是 2 项式或 3 项式; 不要求用文字语言叙

11、述添括号的法则,但必须会用举例的方式说明添括号的法则;(3)理解去括号、添括号之间的关系.4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1)掌握整式加、减法运算法则;(2)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5 单元综合要求:(1)能够正确、迅速进行整式简单的加、减口算;(2)能初步运用整式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解决问题;(3)能够用规范的格式书写整式的加减及求值问题;(4)了解合情推理的思维方式;(5)能够用整式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6)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认识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教学建议】1.作为后续学习的基础,要求熟练、准确地应用添括号、去括号法则解决整式计算、化简的问题. 2.从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过程

12、中体会到整体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课标原文】1.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52.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学习要求】1.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2)了解方程的解与方程的关系;(3)正确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4)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2.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1)了解移项的意义并正确移项;(2)能用口算的方法求解形如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 ax=b 的解;(3)能按照解方程的步骤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3、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用规范的格式完成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解答过程.4单元综合要求:(1)能够灵活运用方程的简单变形,简洁地解一元一次方程;(2)能够解含有一个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3)在解方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4)能够在以一元一次方程为背景的实际问题中读懂信息,用文字表示数量关系;(5)能够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做出定性判断.【教学建议】1在等式性质的教学中,要通过实验加深对性质的理解.2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结构,灵活运用方程的简单变

14、形,提高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3在解决以一元一次方程为背景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用文字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抽象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常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选择要求:未知数系数是分数的项最多只能三项,且分子、分母应是整数.5由于尚未学习分式,在选择含有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例习题时应注意其解必须是整式.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课标原文】1.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2. 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实物模型.3. 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 直观地了解平面上两条

15、直线相交的关系.5.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6. 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 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能度量两点之间的距离.8. 理解角的概念,会比较角的大小.69. 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意义.10. 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计算角的和、差.11. 理解互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12. 探索并掌握同角(等角)余角、补角的性质.【学习要求】1.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点.(1)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及其展开图的意义;(2)能在具体的实物中识别相应的体、面、线、点;(3

16、)能在平面中画出线、点.2. 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实物模型.(1)在已知展开图和直棱柱、圆锥的条件下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2)组合体中不同类型的几何体不超过两种,同类型的不超过三个;(3)人教版教材七(上)P126 第 14 题不做考试要求.3. 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给两点会画一条直线;(2)理解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直线的两种表示法;(4)了解射线、线段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射线、线段.4. 直观地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的关系.(1)能画出两条直线相交的图形;(2)在图上找出交点,并能用字母表示;5.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1)用刻度尺量出大小;(2)用圆规量出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比较线段的长短.6.理解线段的和、差.(1)理解线段的和与线段延长线的关系,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