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2210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湘教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 140 亿光年。 【注意】:光年是表示 的单位。1 光年=94608 亿千米(重要)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 、 、 、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 (重要)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 和 维系起来。 (很重要)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4.太阳系(很重要)(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 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重要)(2)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小) ,木土天海(冥)

2、 。 (很重要).分类:按位置分:地内行星 水、金;地外行星 火、木、土、天、海。按特征分: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巨行星 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绕日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重要)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很重要)(1)外在:公转轨道的安全性;太阳光照的稳定性。(2)内在: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

3、大气成分。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e+能量 (重要)2.电磁波范围:0.150.4 微米 紫外线,0.40.76 微米 可见光,0.764 微米 红外线。 (重要)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 平方厘米面积上,1 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 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很重要)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

4、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很重要)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 耀斑和日珥;日冕 太阳风。 (很重要)3.太阳活动的特征:周期性:11 年;整体性:群发。 (重要)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可能与地震有关联。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140 亿光年) (1250 多亿个)(2000 多亿个)(地球和月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很重要)自 转 公 转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绕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相关轨道 赤道(大圆

5、) 黄道(椭圆)真正周期 1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1 恒星年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运动周期 假性周期 1 太阳日=24 小时 1 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角速度 处处相等,15/小时。极点为零 近快远慢(平均 1/d)近日点 1 月初运动速度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 近快远慢(平均 30km/s)远日点 7 月初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地转偏向力;产生地方时;影响地球形状。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相互关系 地球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地轴的倾角 66.5不变;黄赤交角 23.5的大小不变。一、

6、地球的自转(很重要)1.角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计算过程为:360/24 小时=15/小时。除极点外,处处相等。2.线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计算公式为: v=2R /24 小时=1670cos (R -地球半径,-纬度)记住:01670 千米/小时、 301447 千米/ 小时、45 1181 千米/小时、60837 千米/小时。3.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自转。 (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4.地转偏向力:偏转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力越大。 (很重要)5.地方时: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经度每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

7、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北京的地方时为 12 时,那么“北京时间”为 12 时 16 分。6.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 15一个时区。7.区时: 某时区的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注意】:东 12 区和西 12 区的特殊性同时异日。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 经线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如:北京时间为 12 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11 时 44 分。8.日期变更线(注意有两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的、人为规定的):理论上 180经线,实际上一条折线。西早东晚。顺减逆加。零时经线(向西移动的、自然的): 决定了新旧日期的范围。东早西晚。【注意】:北京时间为 9

8、月 10 日 12 时,美国西部时间为 9 月 9 日 20 时。9 月 20 日 12 时轮船用了5 分钟越过 180经线,到达时间可能是:ABC A.9 月 20 日 12 时 05 分、 B.9 月 19 日 12 时 05 分、 C. 9 月 21 日 12 时 05 分。二、地球公转(很重要)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1 月初;远日点7 月初。近快远慢。2.晨线和昏线:弃暗投明晨线;弃明投暗 昏线。昼弧和夜弧的份额就是昼长和夜长的份额。3.日照图上的四个时间: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12 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 0 时;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6 时;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

9、线 18 时。 (很重要)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很重要)6 月 22 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了一年中最长,夜达到了一年中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 【注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5.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 =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6.太阳高度:【注意】: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中部西部) ; 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 ;产业结构(东部较优,中西部层次低)和工业结构(东轻西重,中部过渡)的差异;城市化的差异(东多西少,东高西低) ;开放进程和

10、开放程度的差异(东早西晚,东高西低) 。3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差异:(1)产业结构:都呈“二三一”格局。东部第二产业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中、西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2)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传统产业是主体;中部表现出过渡性特征。4分析东部与中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有利于开发利用;中西部海拔较高,地形复杂,不利于生产和建设。东部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中西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区,不利农业生产。东部城市化水平高、受教育程度高;西部城市化水平

11、低、受教育程度低;东部原有经济基础较好产业结构较优;中西部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低。东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晚、程度低。东部面向大海,海运便利,有利于发展开放型经济;中西部离海较远,长期封闭,地理区位较差。东部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中西部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东部国际化程度高;中西部社会经济比较封闭。5西部大开发的地理意义:经济意义: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社会意义: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战略意义:有利于扩

12、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意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2世界主要经济一体化组织:(写简称)APEC亚太经合组织,AFTA东盟,EU欧盟, 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3我国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4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最经常的)意义:对口帮扶成效明显;招商引资发展较快;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日益密切;合作双方实现了相互发展(双赢) 。5评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东线优点: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建设成本较低;调水量较大(148 亿立方米) 。缺点:黄河

13、以南需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水质较差。中线优点:可利用丹江口水库,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引水。缺点:需开掘新运河,建设成本高;调水量较小(130 亿立方米) 。西线优点:水质好;调水量大(170 亿立方米) 。缺点: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挖隧道,工程量大;可利用的设施少。6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对调出区:对调入区:(北方地区)7西气东输工程的地理意义:(1)对输出区(西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经济效益) ;有利于西部城市改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生态效益)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 。(2)对沿线地区:沿线形成经济崛起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经

14、济效益) ;利于沿线改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生态效益) ;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社会效益) 。(3)对输入区(东部):缓解能源紧张,带动化学、能源工业发展(经济效益) ;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生态效益) ;减轻因运煤造成的铁路运输压力(社会效益) 。8西电东送工程的地理意义:(1)对于西部调出地区: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2)对于东部调入地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效益) ;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生态效益) ;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社会效益) 。9晋

15、煤外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煤炭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2)煤炭调入区:大气污染;废渣处理。10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转出区:(2)对承接区:必修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即土地的的生产能力下降。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 月 17 日)2荒漠化的类型:(按成因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3我国荒漠化的表现:西北地区沙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方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化;华北地区次生盐碱化;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冻融荒漠化;黄土高原水蚀荒漠化。4我国西北地区(风蚀)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措施:原因:(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大风频繁,风力作用强烈;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覆盖低,地表裸露。(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用水。危害:经济上:造成经济损失,威胁人类生产生活设施(农田、村庄、道路)等, ;生态上:生态环境恶化,为沙尘暴提供沙源;社会上:使粮草减产、引发饥荒,阻碍社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