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异同及设计策略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4021588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异同及设计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异同及设计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异同及设计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异同及设计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异同及设计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异同及设计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异同及设计策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设计策略对于儿童来说,语言交流是习得和发展语言的有效方式。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M.A.K)在解释语言习得时持“交流习得”的观点,认为语言在交流中发挥着工具、调节、交往、表现自我、启发、想像、表达等作用,儿童通过发挥语言的这些功能习得语言。首先,语言交流能产生信息的理解和被理解,在语言的习得中发展个体的语言理解能力。其次,语言交流能够实现双方的沟通和理解,发展起彼此平等与信任的人际关系。再次,语言交流能提高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人们认识到了交流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儿童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在纲要中指出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

2、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交流包括课外的交流和教学活动中的交流,而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主要的活动类型就是谈话活动,另外还有讲述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语言交流中,教师具有缺失表现:教师对幼儿的语言交流缺乏关注,组织集体活动时,教师更多的是习惯于完成活动设计,并未充分关注还在的交流需要。孩子发言时,老师的目光常常游离于孩子之外;自由活动中老师也很少介入幼儿的谈话。教师对幼儿的语言交流缺乏有效引导。活动中很多教师的提问频繁、笼统、枯燥,激发不了幼儿交流的欲望。在幼儿操作中和操作后,老师常要求幼儿说说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在欣赏完故事后,老师常要求幼儿回忆故事里有谁、说了

3、什么、做了什么。这种模式化的提问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儿童的语言交流兴趣,而且某种程度上会对幼儿的思维与操作造成干扰。另外,在课堂交流活动中,很多交流常常流于形式。如在儿童集中交流时,常常是老师问幼儿答,而且教师一提出问题就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进入下一环节,幼儿想说的欲望没能得到充分满足。长此以往,儿童对课堂交流逐渐失去兴趣,交流被儿童认为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在根本上阻碍了语言交流教育功能的发挥。没有为儿童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或者区域活动时间里,孩子是相对自由的,他们有着自主交流的欲望,这也是幼儿与同伴自主交流的最好时机。幼儿间的自由对话能帮助幼儿扩大交流对象,学

4、会发起对话和延展对话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然而现实中,恰恰是在自由活动时间,老师总是要求孩子安静的活动或休息,一般不允许或者会相对限制孩子自由交谈。一、谈话活动谈话,是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谈话活动的类型有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个别谈话、集体交谈)、有计划的课堂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谈话活动是教师认为最难组织、最不愿组织的活动。谈话活动课的课堂会出现这几种情况:一言堂。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 个别能力强、活跃的幼儿说得多, 大部分幼儿说得少, 有的干脆闭口不谈, 参与率偏低。离题千

5、里幼儿谈话容易偏离主题, 如脱缰之马难以回归正题。听说分家多数幼儿乐意自己说, 却不愿听别人讲。在乱哄哄的局面中, 听者听不清、说者说不好,幼儿各忙各的, 缺乏规则意识, 教师难以控制局面, 经常是草草收场。(一) 、谈话活动目标1.帮组儿童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信息。2.帮助儿童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3.帮助儿童学会基本的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规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注意阶段性,如情感目标上,喜欢与人交流、乐意与人交流、主动与人交流。火车上,看到小哥哥看书,小女孩马上凑过去了“哥哥,你看什么书啊?”回应,不抢话,不乱插嘴轮流说话主动发起谈话,用什么策略维持谈话

6、,针对不同的环境对象去恰当交谈;语言错误的修补策略(二) 、谈话活动策略策略一:选择有趣的中心话题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选择幼儿熟悉的话题、选择即时性的话题、有新鲜感的话题。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包括: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正在做的游戏和玩的玩具、来园途中的新发现、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玩的和喜欢吃的东西、自己的朋友和爸爸妈妈等等。如:大班谈话活动我喜爱的动物 ,教师选择了“动物”这个中心话题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的玩具 , 我的家 , 我最喜欢吃的菜 , 下雪了 , 我的照片 , 我去过的地方 , 过新年美丽的家乡 、 我们的城市之类的话题

7、就有点远离幼儿的世界。策略二: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学习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既是谈话活动的开端,也是谈话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谈话氛围,真诚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多鼓励、支持幼儿,做孩子的朋友,孩子在谈话活动中就会觉得无压力、无拘束,自然敢说了。此外还要注意: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针对谈话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策略三: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多方交流谈话活动具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突出强调幼儿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

8、交流。在谈话活动中,语言信息量较多,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也相对较大,当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交谈个人见解时,他们的思路是相对开阔的,个人的经验又是多样的,语言形式丰富多样。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采取多样的谈话形式,让幼儿“有话能说” 。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很多,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预设适宜的情境,采取多样的谈话形式:如一对一交谈、小组讨论,在教师与幼儿交谈、幼儿与教师交谈、幼儿与一个同伴幼儿交谈、幼儿与一组同伴交谈、集体面前谈等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沟通和分享,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商量、合作。可采用集中交流与自由交流相结合的办法,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使每个幼儿都有思考、表达与

9、交流的机会。策略四:有效拓展谈话范围当前,谈话活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不注意拓展话题,从而直接影响了谈话活动的质量,削弱了谈话活动的功能。教师可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有效拓展谈话范围,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平行谈话的方法,将新的谈话经验引入,让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沿着新的思路去说,潜移默化地应用新的谈话经验。如围绕“我喜欢吃的糖果”这个话题,教师一般喜欢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带来了什么糖果?这种糖果是什么样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这样的提问只能让幼儿围绕自己带来的糖果谈糖果的名称、颜色、味道等,而无法满足幼儿表达、交流的愿望。这时,教师可以拓展话题,把话题延伸到幼儿已有的关于糖果的记忆,如:你吃过什

10、么糖果? 它们是什么样的 ?谈谈你觉得最有趣的糖果。 (跳跳糖,口哨糖等等) 。另外,教师还可以把话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如:在哪里能买到糖果?商店里的糖果是怎样包装出售的? 妈妈允许你经常吃糖吗? 什么时候才能吃糖 ?吃糖和保护牙齿有什么关系 ?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奶糖、水果糖、巧克力糖的味道一样吗?你最喜欢吃哪一种,为什么? 此外还可以让幼儿想象 :“假如你是糖果工程师,你想发明一种什么样的糖果?它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形状? ”二、讲述活动(一)、讲述活动的含义、作用及目标1、含义:学前儿童讲述活动是让儿童凭借一定的讲述对象,在相对正式的语言环境中独自完成的语言表达活动。2、作用:培养儿童讲述

11、能力; 锻炼儿童独白语言能力; 帮助儿童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 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3、目标讲述活动的目标:培养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培养儿童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地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培养儿童掌握对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功能。(二)、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1、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实物(植物、动物、玩具、生活用品用具、文具等),图片(印制的图片、照片、连环画等),情境(户外情景、某一具体活动场景等),多媒体课件,音乐(音乐剧等),绘画,动画片,材料(报纸、绳子、回形针、盒子、积木塑料玩具、贴绒、七巧板、泥工等)2、讲述活动的语言是较为连贯、完整的独白语言儿童用较完整、

12、较连贯的语言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如在讲述活动中,幼儿则根据图片内容可能说出“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小草透出了一点点绿色,柳树长出了新芽”这样的语段。在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语段的训练3、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4、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三)、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1、从讲述内容上(1)叙事性讲述:讲故事的活动,运用恰当的词语不同的句式等、按时间顺序(或因果顺序、逻辑顺序,一般幼儿不存在)、讲清楚、完整的故事情节, 绘声绘色 “小兔子到哪去了呢?”(兔子和乌龟赛跑)、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小兔子一跳,就跳了老远”不同的语气语调、不同角色

13、的语言转换等,好饿的毛毛虫、我的一天(第一人称)(2)描述性讲述:关于春、夏、秋、冬的描述(3)说明性讲述:说明性的语言,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小蝌蚪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妈妈长得跟他一点儿都不像呢 简洁、逻辑性强 讲清事物的特点或现象、过程 讲述有逻辑性(从上到下,从外到里) 种子变成苹果(4)议论性讲述2、从凭借物的特点上(1)看图讲述:“森林音乐会”描述性的看图讲述;创造性的看图讲述;排图讲述;拼图讲述;绘图讲述(2)实物讲述:“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描述实物的特征)(3)生活经验讲述:我最喜欢的食物,我的玩具,好玩的游乐园等(4)情境讲述:“小兔请客”(5)户外情景讲述(四)、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

14、策略1、巧设问题:如看图讲述时,事先应设计各种问题描述性提问,引导儿童细致观察并描述图片,“小兔是什么样子的?”比较性提问,启发儿童比较事物的异同,“这两只老鼠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分类性提问,启发儿童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花园里有什么是黄色的?有什么是绿色的?”假设性提问,启发儿童想象的提问,“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将发生什么?”选择性提问,对集中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你觉得他们谁是懂礼貌的孩子?”反诘提问,对儿童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你怎么知道小红是个懂礼貌的孩子?”把幼儿带入一片树林之中,观察大树的“茂密”、“笔直”、“翠绿”等景色以及“风吹树叶沙沙响”等情境,围绕

15、“美丽的树林”集中重点讲述这一主题。我们做到看与说的有机统一,克服幼儿无意识、无目的、随意看、视而不见等现象。这是户外情境讲述活动的主要形式。2、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源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发散思维,其特点是遇到问题能积极地从各方面思考,能提出各种方法、多种答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形成他们的创造性人格,就必须加强幼儿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更多的信息,或者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如在讲述小狗和肉骨头时,传统的教法只有一种结果,即小狗找到一个肉骨头,过桥时看到水中的影子,想去抢水

16、中的肉骨头,结果什么也没有了,以此说明不能贪心。本着启发幼儿创新思维的主导思想,我们设计了四张图片,让幼儿自主摆顺序讲述,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讲小狗的故事,要求每个孩子同别人讲的不一样,幼儿都讲出了不同的故事情节,如有的孩子说小狗找到了根肉骨头想回家给它爸爸吃,过桥时不小心,骨头掉下了河,小狗伤心地哭了。后来它想哭也没有什么用,于是又去找,终于又找到了一个肉骨头,它开心地笑了。按照相同的图片排列顺序幼儿也讲出了不同的内容,如有的孩子说小狗找到一个肉骨头,高兴地去找好朋友一起吃,过桥的时候看到河里有只小狗掉在河里,它就跳下去救它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塑造了丰富的小狗形象,如充满爱心的小狗、知道关心别人的小狗、见义勇为的小狗等,同时,孩子的情感也在活动中得到陶冶。讲述活动“在雨中” ,老师不设计问题,在音乐声中,让幼儿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