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资料(给学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1851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资料(给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资料(给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资料(给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资料(给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资料(给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资料(给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资料(给学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 1(轻工纺织化纤类项目): 某造纸公司拟在位于某河流域的涪陵市近郊工业园内新建生产规模为 15 万吨的化学制浆工程,在距公司 20 km、该河流域附近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项目组成包括:原料林基地、主体工程(制浆和造纸)、辅助工程(碱回收系统、热电站、化学品制备、空压站、机修、白水回收、堆场及仓库)、公用工程(给水站、污水处理站、配电站、消防站、场内外运输、油库、办公楼及职工生活区)。公司年工作时间为 340天,三班四运转制,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厂址东南方向为该河,其纳污段水体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该河自东向西流经 A 市市区。该地区内雨水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9

2、87.6 mm,最大年降雨量为3125.7 mm,该河多年平均流量为 63 m3s,河宽为 3040m,平均水深为 7.3m。该河在公司排污口下游 3km 处有一个饮用水源取水口,下游 9km 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下游约18km 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初步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废水排放量为 2 230 m3/d。1主要相关产业政策、环评技术导则及行业污染控制标准 11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 20012 7) 12制浆造纸工业环境保护行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对策 (2010)13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 2010 年专项规划14制浆

3、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15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发改委公告 2007 第 71 号) 1. 6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林业局, 2011 年)1. 7 如分析本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还需查看该项目属于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 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2工程分析要点 工程分析部分的重点是污染因素分析、 清洁生产分析、 环保措施分析, 必要时应对厂址选择、总图布置提出意见或建议。 21 工程简介,内容为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工程总投资、地点、厂区平面布置、规模、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

4、、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站、消防、油库、堆场、仓库、道路工程、绿化工程等) 、环保工程等)、产品方案、劳动定员、工作制度、燃料指标参数等,如涉及原料林基地建设应对相关情况介绍。 22 生产装置、工艺路线 (或称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详细说明原料来源、生产工艺方法、操作控制条件,有物料平衡、水平衡。根据采取工艺的不同, 用带污染物排放点的污染源流程图及相对应的表来说明产污过程、排放点位置、污染物成分、数量、浓度、去向。对使用的辅料(如使用的化学品等 )进行说明,明确其物化性质,同时要考虑非主体工程的污染源。 23 污染源及环保措施分析 污染物排放估算种类包括废水、废气、固体

5、废物及噪声。采用类比调查(类比调查应以已投产的同类产品企业实测数据为依据)与物料平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各单元逐一核算污染源强(包括无组织排放及非正常工况排放),特别注意工艺过程与污水处理厂恶臭源强的估算,以及 AOX 排放量的核算。 按污染物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给出本项目污染源强汇总表。 做好给排水平衡, 计算水的重复利用率, 提出降低新鲜水消耗的途径和措施。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热电厂的, 须做好全厂热 平衡, 给出自备热电站热电比、 总热效率,按国家有关规定论证其建设的合理性。 24 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分析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某造纸公司及各生产车间布置得合理性,结合现

6、有的有关资料,确定该公司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及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措施。 25 清洁生产分析将国家公布的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与拟建项目相应的指标进行比较,比如从原料、生产工艺、设备选型、环境管理、产品指标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分析。 3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31 主要污染因子 311 施工期同一般建设项目,大型项目、特别是建原料林基地的项目要考虑对区域生态的影响。 比如原料林基地建设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1)在造林过程中,清除原有植被、平整土地将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2)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会导致生态单一,降低区域生物的多样性,灌区及林道的改造与建设可能引起扬尘;(3)种植管理过程中,施加化肥

7、与喷洒农药,会造成有害面源污染及影响土壤结构;(4)不恰当的采伐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5)伐木及车辆噪声会对动物产生影响,木材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扬尘对环境产生影响;(6)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转变带来的影响;(7)外来物种入侵影响。312 运行期 312 1 废水污染因子:应包括装置生产废水(蒸煮黑液、筛选废水、漂白废水、碱回收废水、造纸车间、污冷凝水等)、事故排水量( 非正常工况排水量 )、前期雨水 ,一 般 污 染 因 子 包 括 COD、BOD , 、SS 、pH、 特 征 因 子 (如 可 吸 附 有 机 卤化物(AOX)等); 312 2 废气污染因子:应包括配套

8、电站锅炉、碱回收石灰窑、漂白塔尾气、化学品制备及制浆过程等,考虑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及非正常工况和事故排放量,一般污染因子包括 SO2、NOx、烟尘、粉尘,特征污染物如还原硫化物(TRS) 、恶臭等。 312 3 固废污染因子:根据工程分析,按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固废、生活垃圾分别考虑。312 4 生产设备运行噪声 32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321 废气治理和控制主要措施:一般锅炉烟气安装脱硫除尘措施;石灰窑、漂白塔尾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关治理;恶臭则采用控制原辅材料和工艺的方法进行防治。 322 造纸行业生产废水处理难度大,首先应采取清洁生产工艺,对废水分类治理后进行综合利用,然后采用二级生化

9、处理,其中预处理工艺包括隔油、浮选、破乳;后续处理工艺根据具体情况定,一般有好氧、 厌氧及化学凝聚等处理工序。 323 造纸过程产生的废渣要分类贮存和处置,其中废碱、污水处理污泥等属危险废物,必须建符合环保要求的安全处置设施,或交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 4应注意的问题 41 注意具体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及相关规划的兼容性,特别关注环境制约因素,如项目原料林资源、水资源供给可靠性,同时要注意废水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对于林纸一体化项目或规划,要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出发论证产业发展规模、布局、选址的境合理性,并根据当地土地、经济等资源所能承载的林基地规模来确定制浆能力。 42 注意项目选址、布局与

10、当地城市规划的符合性,对于改扩建项目要进行造纸行业原料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分析, “增产不增污” 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必要时提出区域污染削减方案。 43 对于不同制浆工艺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如 AOX、恶臭)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 44 污染治理措施需要多方案比选与技术经济论证,注重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排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要进行废水排污口位置选址及排污方式论证。 45 对废水处理设施厌氧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无组织排放, 应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并给出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46 环境风险评价重点对生产过程和危险化学品储运、 使用、 处置等过程中产生事故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如需自制

11、二氧化氯, 必须对二氧化氯制备和液氯储运、使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予以充分分析论证。 47 涉及到造纸林基地建设的项目, 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章节应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影响的具体防治对策与减缓、恢复及补偿措施。资料 2(水泥项目): 水泥厂现有一条日产 4000 t 水泥熟料的干法窑外分解工艺生产线,并有自备的石灰石矿山、砂页岩矿山,年产硅酸盐水泥 125 万 t。现有工程环保治理设施完备, “三废”排放均符合标准。 该水泥厂拟扩大生产规模,扩建两条 4500t/d 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采用石灰石、砂页岩(或覆盖 土)、河砂、工业废渣燃料和铁矿石五种原料配料,无烟煤掺部分高热值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

12、作为熟料烧成燃料、掺烧适量热值高的工业废弃物,年产水泥熟料 288 万 t,年产 P.I425 水泥 313 万 t。该水泥厂扩建的 同时,将相应关停、淘汰其所在市境内的 17 家企业 27 条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配置不全、经济效益差的 机立窑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累计达 251 万 t。 扩建工程包括新建主生产厂区、矿山扩能改造工程和专用码头改造。现厂区位于丘陵地带,该地区近五 年平均风速为 25 m/s,新建主生产厂区位于现厂区内西北角空闲地块,拟新建原料、燃料堆场和预均化堆 场区、主生产区、粉磨站区等三个功能区。石灰石矿山与西南砂岩矿山邻接,位于拟建厂址西北方约 9 km; 石灰石火药库区

13、设置于安全隐蔽的山岭北坡山谷中,现设有 2 个 30t 的炸药库、1 个 6 万发的雷管库;矿山为凹陷露天采矿场,开采出的石灰石与砂岩运至破碎站混合破碎后,经胶带输送机廊道运至主生产厂区。扩能 改造后,矿山可提供 30 年的资源保证。 本改扩建工程生产线废气排放总量 322 万 m /h,共设收尘器 77 台,对窑尾和窑头废气分别采用高效布袋除尘器,经收尘后,粉尘排放浓度30mg/m ;其余各点经袋式收尘器处理后的废气粉尘排放浓度符合国标规定。预测计算表明,该项目 PM10、 TSP 的年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距厂址 600 m 处,日均最大落地浓度也多在 600 m 以内。本改扩建项目污水总

14、量为 214.0 m /d。经生化处理达到中水水质要求后回用,全厂生活、 生产污水实现零排放。 与本问题有关的产业政策如下:(1) 2006 年 4 月 13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了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发改运行2006609 号) 。提出“推动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并明确了水泥行业的调整目标:“2010 年水泥预期产量 12.5 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 70%,水泥散装率达到 60;累计淘汰落

15、后生产能力 2.5 亿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由 2005 年的 20 万吨提高到 40 万吨左右,企业户数减少到 3500 家左右。水泥产量前 10 位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 3000 万吨以上,生产集中度提高到 30%;前 50 位企业生产集中度提高到 50%以上。 ”(2) 2006 年 10 月 17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0 号) ,提出的产业政策目标为:“ 推动企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组联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泥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竞争能力。2010 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 70以上。日产 4

16、000 吨以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 95KWH,熟料热耗小于 740 千卡/千克。到 2020年,企业数量由目前 5000 家减少到 2000 家,生产规模 3000 万吨以上的达到 10 家,500 万吨以上的达到 40 家。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该政策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区建设日产 4000t 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可开采 30 年以上的资源保证鼓励和支持利用在大城市 或中心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生活垃圾,把水泥工厂同时作为处理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 ” (3) 2011 年 11 月 8 日,工信部公布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原则为: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