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调查测试一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1724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调查测试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调查测试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调查测试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调查测试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调查测试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调查测试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调查测试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 01 第 1 页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调查测试一(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 分)怅 wng ( ) 吝 s( ) 调和( ) 恬静(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 (4 分)消声匿迹 流连忘返 迥然不同 梦魂萦绕 清撤透明浮想联翩 不记其数 登峰造极 心往神弛 分道扬镳错别字改 正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 (6 分)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欲将轻骑逐,。 (卢纶塞下曲 ) ,春江水暖鸭先知。

2、( 惠崇春江晚景 4、 下 面 是 对 “青 春 ”的 描 述 , 请 仿 照 句 式 , 在 后 边 横 线 上 再 写 一 个 句 子 。( 3 分 )有些人的青春充满欢乐与微笑,那是乐观;有些人的青春充满挑战与竞争,那是勇敢; ,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 分)【甲】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乙】在某一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

3、的九年级语文 01 第 2 页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 40 分)阅读下面选段,完成 611 题。 (14 分)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

4、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6、语段主

5、要写了哪三个内容?7、文章写泉声的层次,为什么选择提琴、弹拨、倍司、铜管这几种乐器来作喻体?为什么先举乐声,后来再举本体? 8、说说你对文中划浪线句子的理解。 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 ,作者引用它的作用是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柔曼;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九年级语文 01 第 3 页音。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

6、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11、结合选文,说说山泉有哪些作用。阅读下面选段,完成 1215 题。 (9 分)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160 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

7、,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像。只有桂林山水。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

8、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12、选文描写的是桂林山水的景色,我们可以用原文中“ ”一词来概括所写的景物的特点13、在第二段中用横线画出议论、抒情的句子。14、 【泛滥】fnl n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成灾。 (见现代汉语词典 )选文第三段中的“泛滥”一词是否恰当?谈谈你的看法?15、从文中“随我从桂林到阳朔神游一番,看个究竟”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是用 的方式,把读者引入画山绣水之中的。而作者把桂林山水写得如此美好,其目的是 。阅读何立伟的感动 ,完成 1620 题。 (17 分)九年级语文 01 第 4 页和十几年前的那一次游西湖不同,这一回我坐在游船上,在澄澄的湖水里留

9、连。风微微地吹到脸上身上,只觉得寒意沁人,让人想到古代背着书和剑的游人,其时也是这般感受到江南初春的凉凉的意绪。于是这风就不是来自那一线淡淡的蓝色的苏堤,是从遥遥的远古吹来的,是翻动书卷一般翻动怀古心情的西湖三月的风。游船擎着澄碧的湖水,犁着浸在水里的天上的浮云,慢慢地前行。柴油发动机的哒哒的声音衬得西湖的晨仿佛有无限的广大。有水鸟的叫声从头顶的瓦灰的天空掉下来,好比一颗莲子掉到湖里,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大朵惊艳的莲花来似的。导游叫人们看那岸边,说是已经桃红柳绿了。烟波迷蒙里细细望去,果然,春天躲藏的地方叫人找着了!坐船游西湖同在岸上游西湖,不同之点我看就在于我们坐在船上做了这天下美景观众。有了

10、一点距离后反而眼前之景更加美仑美奂,朦胧而且稍稍地有了一点诡秘。十几年前我是在岸上游走,于是成了画中人。这一回我是在船上赏画,西湖的绣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了她的清丽之美。这是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说,她的清丽之美也是蜜汁一样徐徐流进我的心里了。人和景就是这么互相交融、彼此照应的。人和景,永远都是一种深情的契约。上岸,对,上岸。三潭印月。上岸小憩。这小小岛的四面也仍是水。就仿佛这小小的岛不是岛,而是泊下来沽酒的船。柳枝绽着星星的绿,风吹来真是痒痒的拂着面了,叫你觉得春天的手指比你的爱人还要温柔许多。我还没有吃早饭,就在这岛上冲了西湖藕莼,真是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放了糖桂花,又甜又滑,而且香得如同这碗

11、中搅动了一阵醉醉的熏风。这西湖,一土,一石,正好如这藕莼一样,叫你回味再三。复又回到船上,滑入泱泱的波心。十几年前我来西湖,那时站在岸上看湖心里的船,心里想着下一回要在船上看西湖之美。此刻我在船上,看着桃红柳绿的岸上游人点点,觉得那种画中之美也是同样令人神往。西湖之美是可以深入进去,又可以跳脱出来的,无论怎样,她都让人眷恋忘情。十几年前游西湖的时候,我还经常在报端上发表一点诗。因为那时候我还是个有诗情的人。现在呢?诗情是肯定荡然无存了。不过即便这样,此时此刻,我在船上,船在西湖的波心上,湖的波心在上帝的手掌上,我觉得心里还是涌动了一种东西,这东西可以用死灰里的火来形容,也可以用感天动心来形容。

12、当然,所有的形容都不完全。这心里的东西也还是太过复杂。没有办法啊,这西湖太叫人抵挡不住了。16、作者为什么说“这风” “是从遥遥的远古吹来的”?17、第段划线语句中的“擎着” 、 “犁着”用得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18、文中写到作者两次游西湖在方式和感觉上有什么不同?19、作者心目中的西湖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九年级语文 01 第 5 页20、阅读全文后,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答案。 (不得与上面雷同)问题: 答案: 第三部分:写作实践(共 40 分)21、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

13、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 600 宇左右的文章。要求书写端正,卷面整洁。答 案:1-3、略 4、要求句式与原句一致,描述与结论要对应。例:有些人的青春充满冷漠与伤心,那是悲观。 )5、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6、鼎湖山多层次的泉声 作者在听泉时所产生的人生感悟 对鼎湖山泉水的由衷赞美 7、交响乐,一般由管弦乐、铜管乐、弹拨乐组成,这些乐器,要分为各种声部,作者用提琴、弹拨、倍司、铜管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

14、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出的具体环境。8、这句话既写出了作者的陶醉之情,又说明了我的心灵在听泉中得到净化。9、为了引出“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这句话,揭示出泉的作用。10、第一句读起来,感觉有点生硬;而第二句读起来,就像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感觉到很美。这是因为第二句用了排比句,具有节奏感。美就美在有节奏感。11、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让人从听中领悟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让人心灵净化。孕育生机,滋润万木。12、清奇峭拔 13、这种奇景山水的精髓? 14、略 15、记游;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 16、因作者翻动着怀古情绪,想起了古代游人。17、这两个词用九年级语文 01 第 6 页得好。因为作者是在船上俯视湖水,如同船托着湖水一般;又透过湖水看倒映在水中的云,前行的船自然把映入水中的云犁着了。18、在方式上,以前是在岸上游西湖,现在是坐船在水中游西湖。在感觉上,坐船游西湖感到比在岸上游更朦胧,更诡秘。19、作者心目中的西湖美是一种可以深入进去,又可以跳脱出来的美 20 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提问题。2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