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15578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摘要: 蔗糖产业是巧家县特色产业,其健康发展对促进巧家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巧家县甘蔗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巧家蔗糖产业发展应采取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建高产优质综合示范区,提高甘蔗收购价格,调动蔗农种蔗积极性,加大产品宣传,扩宽蔗糖销路等对策,以促进巧家县蔗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巧家县 甘蔗 蔗糖产业 现状及对策1 引言巧家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小碗红塘和狮子糖都远近闻明,蔗糖产业在巧家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限制性因素,本文将在分析巧家蔗

2、糖产业发展的优势、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进一步探讨巧家蔗糖产业发展的对策。1 巧家发展蔗糖产业的优势2.1 甘蔗种植的优势分析2.1.1 自然条件优越受到地质构造、造山运动、风化剥蚀、岩性变化、河流切割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巧家县的地表特征多样,地貌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很复杂,垂直差异也很明显。巧家县大多属于亚高山深切割地貌,根据不同海拔高程和地质发育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低山河谷阶地侵蚀溶蚀地貌;中山高原岩溶地貌;高山高原地貌。其中低山河谷阶地侵蚀溶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江边河谷地区,在江河两岸有很多阶地、冲积锥、洪积裙,江河中心有心滩、浸滩。由于强烈的下切侵蚀作用下,河谷多呈“V

3、”形。这类地区地下水很丰沛,土地肥沃,热量充足,有利于甘蔗的生长。全县有169.89km2、25 个村均属这种地貌类型。甘蔗属于一年生的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是喜温、喜光作物,要求种植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在 1195 小时以上。巧家县的江边河谷地区纬度偏南,海拔多在 800 米以下,年均气温 21.1,最高月平均气温(7 月) 27.3,最低月平均气温(1 月) 12.2,年均日 照 时 1 889.5 小时,气温高,湿度小,云雾少。可见该地区日照、温度和湿度等生态条件,均有利于甘蔗生产环境要求,因此,所生产甘蔗质地优良,含糖量高达 13.5%以上。2巧家县江边河谷地区水分条件有利于甘蔗的生长,亚

4、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冬春雨量少,510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89%;69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69.5%。 在土壤方面,在海拔 1100 以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燥红土类、褐红土亚类分布广,质地为砂质或轻粘土 ,肥力高,适宜甘蔗的种植。2.1.2 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巧家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甘蔗在巧家县的引进种植和大面积推广,是乾隆年间。据调查,乾隆年间,蒙姑一个姓岳的农民驮运京铜到弥勒竹园,并将甘蔗种植技术和红糖榨制的技术带回蒙姑。甘蔗在蒙姑试种成功后,很快就在金沙江沿岸地区推广开来,成为巧家主要的经济作物,并逐渐形成了巧家“碗碗糖”的著名品牌,晚清至民初,巧家

5、每年出口红糖已达 500 万斤。2.2 蔗糖产业的发展优势2.2.1 原料来源丰富,蔗糖品质优良巧家县百鹤滩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新华镇,周边地区甘蔗的种植条件好,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故蔗糖加工的原料充足,价格低廉、运输费用低,这为蔗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基础。巧家蔗糖的主要品种有白糖、白糖、狮子红糖。巧家县的新华、蒙姑、大寨等地为优质甘蔗的集中产区,小碗红糖是选用这种优质甘蔗作原料加工而成的,因为色、香、味俱佳而著名,品质很好,颜色呈红黄色,甘甜美味,香气浓郁,给人以舒适的感受,将这种红糖用水泡在碗里溶化,溶化的糖汁会自然地形成圆圆的红黄一团,和周围的清水泾渭分明,如果用细管把糖汁抽去,碗中

6、余下的水还是清色透明的,这也是小碗红糖质地优异的一大表现。2.2.2 政府重视和扶持巧家县政府本着“富民、强县”的发展原则,提高甘蔗价格,保护蔗农利益;实行上级补助和受益者投资的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鼓励蔗区农民新建、续建水利工程,改善蔗区道路;同时支持公司开展多种经营,促进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巧家县各甘蔗种植区蔗区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全县甘蔗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使甘蔗生产又向集约化经营迈进了一大步。3 巧家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 巧家蔗糖产业发展现状蔗糖产业是巧家县的特色产业,也是带动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要产业。20083年至 2009 年巧家

7、县政府和白鹤滩食品公司共投入了 180 万元用来建立优质甘蔗生产基地,在白鹤滩、金塘、蒙故等三个乡建立起了大面积的优质甘蔗生产基地;2009年巧家县种植甘蔗面积 1.5 万亩,入榨量达到 6.5 万吨,蔗农收入 1500 万元以上。2010 年巧家县甘蔗种植面积 1.95 万亩,入榨量达到 9.7 万吨,蔗农收入将 2000 万元以上;巧家白鹤滩食品有限公司也在 2007 年 1 月被评为昭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该公司严格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带领农户发展蔗糖产业。目前,公司总资产达到 8102.7 万元,固定资产 4325 万元,有职工241 人,拥有年加工甘

8、蔗 15 万吨,产糖 1.7 万吨的制糖生产线一条,和利用制糖副产品年产 1500 吨食用酒精的生产线一条。可见巧家县蔗糖产业正在朝着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3.2 巧家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2.1 适宜种植甘蔗的土地面积有限甘蔗的种植仅局限于两江河谷地区,因为这里光照、热量充足,有丰富的灌溉水源,距离县城近,交通便利,劳动力也比较充足,但是此地形区面积不到全县总面积的 15%,而这其中用来种植甘蔗的面积显然更有限。 3.2.2 农民种植甘蔗获利少,积极性不高蔗糖产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联合体,是产业化经营形式比较好的农业项目。但是,目前的制糖企业

9、和农户大多还仍维持着工、农分家,利益不共享、风险不共担的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甘蔗原料收购价格仍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损害了蔗农的合法利益,影响了蔗农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辛辛苦苦把甘蔗种出来,最后得到的利润却很少。虽然蔗糖的价格处在上涨的趋势,但巧家甘蔗的收购价一直在每斤 0.4 元左右,除去成本,农民能够得到的利润为每斤 0.2 元左右。加之近年来化肥等农用物资涨价,农民的负担就更重了。在调查中一位姓柴的村民说:种甘蔗很苦,赚的钱又少,我家离县城近,种点瓜果蔬菜到城里去卖还更能赚钱。原本巧家县城周边的自然条件最有利于甘蔗的种植,这样一来许多农民都因为种甘蔗辛苦和利润少而选择了把土地用来种植其他经济

10、作物,使得适宜种甘蔗的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2.3 种植技术和品种较落后巧家的甘蔗种植区中 80%还种的老品种,近年来也有新品种的引入,但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好多农民还持观望态度,而且新品种甘蔗产出后只有少数被运往蔗4糖厂,多数是直接运到市场去卖,因为甘蔗的市场零售价高于糖厂收购价,故糖厂的原料依然依靠老品种甘蔗。此外,由于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好,加之受教育程度低,对新事物难于接受,地膜覆盖率低,新的培育技术和种植技术难利用。纵观整个甘蔗种植过程,科技在生产资料投入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这也是制约巧家县蔗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2.4 灾害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亚高山深切割的地貌、降水

11、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复杂多样的小区域气候,提供了巧家自然灾害多发、特别是气象灾害多发的自然本底,故而巧家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一年之中常常是几种灾害交错发生,接踵而至。 巧家甘蔗种植大多处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干旱少雨,受灾的年份多,加上基础条件差,防灾、减灾能力弱,若是遭遇持续干旱,甘蔗受灾面积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甘蔗种植业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弱,保水保肥的土地少,水利设施条件差;甘蔗良种繁育推广,只重视种植产量高质地优的品种,而忽视了适宜抗旱这一特性,忽视科学的管理。3.2.5 资源利用效率低,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巧家制糖企业自

12、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单一,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资源优势没有能够很好的转化为经济优势。还没有建立起蔗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产业科技支撑力弱,严重制约了巧家县蔗糖产业的发展。巧家县的制糖企业只有百鹤滩食品有限公司一家,而且公司采用的是传统的榨糖方式,员工中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少,资金缺乏,没有能力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人才,更加制约了糖厂的发展。在以前每年榨糖后的甘蔗渣,有大部分被巧家造纸厂用于造纸,但是如今,造纸厂也垮台了,制糖的废渣除 20%左右用于生产食用酒精,其他的要么用于糖厂烧锅炉,要么直接浪费。这些废渣原本是可以用来生产乙醇、复合肥等许多产品的,但是由于巧家制糖企业的产

13、业链短,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废渣几乎被浪费,不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造成了环境污染。3.2.6 资金不足,产业化程度低巧家县百鹤滩食品有限公司正处于转型期,建设和生产资金大部分都靠银行贷款支撑,加上蔗糖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大,使得制糖企业债务包袱沉重。企业制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水平低,设备相对落后,劳动强度大,甘蔗采收环节是以人工收割的方式为主,甘蔗机械收割完全没有得到推广,采收的甘蔗通过汽车运输到糖厂,产5业化程度低。 4巧家县蔗糖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4.1 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建高产优质综合示范区 蔗糖产业的发展,原料问题是关键,甘蔗原料不够,糖厂吃不饱,就不能发挥规模效益。

14、因此,巩固甘蔗种植面积,引进良种,提高单产,提高糖分,狠抓“第一车间”建设,是壮大蔗糖产业的首要任务 。优良的甘蔗品种,不仅产量较高,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应该全面推广;而采用地膜覆盖、深沟培土等新的栽培技术,也能节省劳动力,增加产量;因此蔗农应选种优良甘蔗品种,同时使用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提高甘蔗种植和生产技术水平,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保证品质,确保含糖量。建高产优质综合示范区,大力实行良种化、地膜化种植,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糖分,注重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防治,推进甘蔗产业的发展。 4.2 加大对蔗农的培训力度可以成立一支固定的甘蔗种植科技指导小组,定期向农民宣传甘蔗的种植技术,加大对蔗农

15、甘蔗栽培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把甘蔗种植过程中的实用技术作为重点,不断提高蔗农科学种蔗水平,并真正应用于甘蔗种植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甘蔗生产的关键时期,专门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蔗农做好甘蔗种植中的各项关键工作。还可以在巧家县城设立一个咨询点,蔗农在生产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咨询,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4.3 提高甘蔗收购价格,调动蔗农种蔗积极性本着蔗农能接受,企业能接受的原则制定甘蔗最低收购价 。由于甘蔗收购价格偏低不能充分调动蔗农的积极性,已经成为制约巧家甘蔗种植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想方设法提高甘蔗收购价格成为巧家蔗糖产业发展中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加强管理,加大财政投入,给蔗农一

16、定的种甘蔗补贴,同时协调好企业与蔗农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制定甘蔗收购价下限,维护好蔗农的利益,维持好甘蔗市场的秩序,引导蔗糖产业健康发展;企业应该应遵循市场规律的政府的调空措施,不搞价格垄断,阔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资金,保证甘蔗收购的顺利进行;蔗农应学习和应用种植良种、推广地膜、施肥培土、节水灌溉、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无害化防虫治虫等实用技术,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产量和增加利润。4.4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6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甘蔗种植提供保障。改善蔗区路况,把乡村、村组公路的修建尽量与蔗区道路的建设维修结合起来,便利的交通才能保证甘蔗成熟后都能够方便快捷地运送到糖厂;完善的水利设施能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提高甘蔗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减产。应加大资金投入,鼓励蔗区农民新修、续建水利工程,在对已完善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的同时,推进水价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各项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建立长效机制,使水利工程建设真正达到投资及使用效益最大化。 4.5 加大产品宣传,扩宽蔗糖销路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