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1557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牛根生,男,1954 年出生于内蒙古,蒙牛集团创始人。1978 年,他进入伊利集团,从一名洗瓶工干起,历经车间主任、厂长直至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在这期间,他曾获得呼和浩特科技兴市贡献一等奖,呼和浩特市特级劳动模范称号等荣誉,入选“呼和浩特市首届十大青年企业家 ”。1998 年,他被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免去职务,并远离伊利到北京大学进修。1999 年,他创立蒙牛集团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集团在他的带领下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到 2002 年,其销售额突破 21 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 1116 位一举跃升

2、至第 4 位。2003 年,蒙牛集团的销售额再次翻番,达到近 50 亿元。2004 年,蒙牛集团在香港上市。2004 年底,他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 “老牛专项基金”。2006 年,他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只担任董事长职务。牛根生幼年时被卖给养父母,他的童年可说是既贫困又复杂,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善良的养母。从小,养母就教给了他两句话:一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二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这两句听上去浅显却饱含哲理的话语令牛根生终身难忘,成为他一生坚守的信条。受到养母的影响,童年的牛根生就已经学会了“经营人心” 。他有了一点零花钱就拿去跟小伙伴们分享,久而久之,在孩子群中建立起自己的“领袖”

3、 地位。成年后,牛根生更是凭着自己的为人与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人心。在伊利工作期间,牛根生在员工中有了很高的威望,而且并不比当时的一把手郑俊怀差。在伊利期间有着很多关于牛根生“收买人心” 的故事。一个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个捐款,一下子就是 1 万元;有段时间,通勤车司机有事,牛根生代劳,一个新工人不认识牛根生,一个劲地向别人夸奖牛根生:新来的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儿就停哪儿。3 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1990 年,年轻的杨文俊,也是后来的合作伙伴之一,刚刚结婚,需要拿出 4000 元购买住房,对于这个来自偏远农村、当时月工资只有 40 元的年轻人来说,这相当于他不吃不喝 10 年的工资

4、,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就在举目无亲的杨文俊为此犯愁时,牛根生给他送来了 2000 元钱。“要知道,当时牛根生自己也没有多少积蓄,这 2000 元钱也是他一大家子省吃俭用省出来的!更何况,以我当时 40 元的月收入,他简直看不到我在短期内还钱的可能性。 ”杨文俊后来这样说,而牛根生那 2000 元钱,也让杨文俊把一个领导者的责任深深记在了自己的心底:“我们虽然身为企业的领导,但和普通工人一样,也是劳动者。劳动者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 ”当伊利已经拥有 3000 名员工、牛根生掌管的冰淇淋销售额过亿的时候,他的“坐骑”仍然是一辆破旧的天津大发。每当车坏在半路的时候,他就把车撂下,一边打电话让修理工

5、来处理,一边继续去干自己的工作。由于业绩突出,伊利公司拿出 18 万元要给他买一辆桑塔纳。但他想到开发区离市区较远,员工上下班交通太困难,而自己还有车用,于是他没给自己买车,而是用那 18 万元给员工买了一辆旧东风大客车,一辆华西中客车,一辆天津面包车和一辆大发小货车。他所想到的只是:员工和企业比我更需要车。1998 年,牛根生在伊利的最高年薪达到了 108 万,但他并没有心安理得地将这笔收入纳入自己的腰包,而是分给了大家。牛根生这种长期“收买人心 ”的举动使他在伊利集团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最后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付出了 16 年青春的伊利,但是,他这份凡事想到他人的好心,也让他在东山再

6、起时获得了很多支持。1999 年 1 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得知此消息,一些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到了牛根生的麾下,总计达 300 多人。在公司初成立正需要人手之时,有这样一些忠诚能干者的加入,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好事。但牛根生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他仍是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并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蒙牛既无市场,又无工厂、奶源,可说是处于三无环境中,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谁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并不顾虑这些,仍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而投奔牛根生而来的,也并不止一些过去的老部下,也有过去伊利集团的经销商或供应者,如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

7、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业设备。而牛根生在人心方面得到的收益还不止是人手,因为有人心,他的资金筹集也相应地受益匪浅。初成立时,资金来源是几个合伙人手中的一些伊利原始股票,他们把这些股票卖掉,凑了 100 多万元。到了 1999 年 6 月 10 日,蒙牛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募集股金。而得知消息的人也都纷纷来入股。大家把家里的存款、孩子上学的钱、买房的钱、老同志买棺材板的钱也都拿来了,甚至是他们的亲戚、朋友和所有的业务关系伙伴的钱都拿了过来。“牛总的钱都给我们分,我们的钱交给他有什么不放心的?” 当问到那些人为什么敢那么放心地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蒙牛上

8、来时,大家都这样回答。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们都是奔牛根生这个人而来。有一个人一听到消息,第二天就提了一塑料袋的钱,汗津津地出现在蒙牛 53 平方米的民宅办公室。那是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的钱历历在目。摊到桌上,点一点,整整 28万元。他叫陈和义,是牛根生在伊利工作时大同的一个经销商。他不但把自己所有的钱,而且还借了一部分全都拿来要入股。他就认准了两点:一是牛总一定会赢,他能把伊利雪糕做成全国第一,就一定能把蒙牛产品做成全国第一;二是牛总绝对不会骗人,他在伊利能把自己 108 万的年薪分给大家,在蒙牛当然不会骗我这 28 万 “看对人,我就不说钱。”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

9、伊利” 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成为挚友,他也加入了入股的队伍。当有人问及这些昔日的客户把钱押在牛根生的身上“是否担心过风险” 时,他们说:“在伊利时,我们和牛总是客户关系,可他没有吃过我们一顿饭,没有抽过我们一支烟,没有喝过我们一杯茶。他的坦荡和执著加上蒙牛良好的机制没有理由不成功。我们相信他,所以即使赔了我们也心甘情愿。 ”而几个副手也为资金的筹集动了真格,他们把自己的房子加上牛根生的一共 7 套一起抵押给银行,银行借给了他们 300 万元。就这样,5 个月以后,蒙牛的资本金由注册时的 100 多万元变成了 1300 万元。在这样人心齐的情况下,蒙牛的崛起也是自然的

10、了。而牛根生对人心的维护并不仅仅表现于创业之初,他这种对人心的看重可说是贯彻始终。2000 年,和林格尔政府奖励牛根生一台价值 104 万的凌志车,当时的副董事长比牛根生年长 8 岁,他得到的奖励是一辆捷达车。于是,牛根生提出了与这位副董事长换车。而在蒙牛集团的领导层中,目前最次的车是一辆小排量的奥迪,属于牛根生本人;而书记和两位副总都是奔驰 350,副董事长则是那辆凌志 430,另一位副总的是一辆沃尔沃。当蒙牛做大后,他仍然坚持着与部下相处的五个原则:住房不如副手的阔,轿车不如副手的贵,办公室不如副手的大,工资不如副手的高,股票不如员工的多(捐出全部股份后) 。2001 年,一个刚到蒙牛工作

11、才几个月的新员工李生茂,在医院检查中被确诊为心脏病,需要做手术,光手术费就得 46 万元,而这笔费用对一个贫寒之家出身的,又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牛根生听说后,首先拿出了 1 万元给他,在他的带动下,蒙牛员工也纷纷捐款,很快凑足了 3 万元。2002 年,李生茂到上海参加了一个大型设备的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其他一些公司向他发出了高薪的邀请,对此,李生茂给出了毫不犹豫的否定回答:你们能给我的只有高薪,但蒙牛却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可以说牛根生把对普通员工的关怀当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原则与制度来看待。2004 年,公司举行“慰问特困员工活动启动仪式” ,2005 年 1 月

12、,再次慰问员工家属牛根生对人心的经营不仅仅限于员工的范围之内,他同时也对消费者的人心做起了各种“ 经营”。2003 年,牛根生领导下的蒙牛向国家卫生部率先捐款 100 万元,向全国 30 个城市的医务工作者和消费大众捐款 900 万元及价值 300 万元的奶制品,抗击“非典” ;后期,又向全国 17 个城市的 125 万名教师捐赠价值 3000 多万元的产品,发起“向人民教师送健康”的倡议;向全国 500 所贫困山区的小学免费供应牛奶,发起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活动等“经营”消费者人心的举动。之后,牛根生又向赤峰地震灾区捐助价值 30 多万元的牛奶;向锡林郭勒盟地震灾区捐助价值 30

13、多万元的牛奶;为没钱上大学的寒门学子送去上万元学费,这一次次行动不过是牛根生“人心经营 ”活动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他一直这样坚持着经营人心的事业,而他更是把经营人心的行动做到了无人可比的地步。2005 年初,他与家人将自己近 10%、市值高达 10 亿元人民币的蒙牛股份全部捐出,设立了“老牛专项基金 ”。企业家捐出全部股份的,牛根生属全球首例,也因此被誉为“全球捐股第一人 ”。人心向背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的一个话题,也在这方面形成了很多理论性的言语,如:“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齐,泰山移” ,等等。这些话明白清楚地说明了人心的向背在获得

14、成功的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赢得人心的支持可以说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因为不管做任何事,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的事业,都离不开人的努力与支持;失去了人心可以说就是失去了通向成功的最基本的方向。而且对于做大事业的人来说,人心的向背更是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牛根生可谓是深谙其中的道理并充分加以运用;而他自身更可说是“人心经营”最成功的一个典范,他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 人心经营 ”的过程。不管是蒙牛最初的顺利迅速创办,还是后来的快速发展与扩张,这些都与牛根生的“人心经营”有很大关系。若没有他早期在伊利集团之时就开始的“ 人心经营”,当他要创办企业时,不会有那么多人自动前来出钱出力;若不是因为他对员工下属的

15、真诚关心,赢得了他们的真心,就不会有如此多的员工对企业表现出无比的忠诚与热爱,蒙牛集团也就不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个乳业的后起之秀迅速崛起,成为与伊利这个早就发展壮大的乳业巨头的抗衡者;若不是真心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为消费者负责,牛根生和他的蒙牛也不会赢得那么多消费者的认可、成为著名的乳品品牌这一个又一个的“若不是 ”里,体现的都是牛根生对人心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的重视。事实上,从更严格的意义来说,牛根生对“人心经营” 已经不仅仅是重视可以表达清楚的,牛根生是把“人心经营 ”当成了企业发展的一个灵魂。也正是这样,牛根生不断为自己、为蒙牛赢得一笔又一笔无形的“人心” 财富。人心经营无论是对个人的成

16、长与发展,还是对企业的生存与壮大,都具有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那么,一个渴望成功的人该如何更好地去经营人心呢?既然牛根生是一个经营人心的典范,我们就还是从牛根生的身上去找答案吧!第一,经营人心一定要真心真诚。虽然这里用了一个很“功利 ”的字眼“经营”,但是对待人心却绝对不能持有一丝功利的态度。人心是一朵最娇嫩的花朵,必须得用最纯洁、最真诚的心灵之“水” 来浇灌;如果你的目的不纯,或者是抱有虚伪与利用的杂念,那是得不到真诚的人心的。以心换心,才是经营人心的灵魂所在。对牛根生来说,他在最初帮助别人时,心中所想的只是单纯去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并没有考虑自己会有怎样的利益,或是否能够得到回报;牛根生这种真诚真心助人的心态与行动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他绝对不会让别人吃亏;因此他才能赢得那么多朋友、下属、经销商、供应商的信任,他们也才会那么放心地拿出自己的老本甚至借钱来支持他建厂。“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真的很难。也因为如此,才有人说,没有钱不是企业家的问题,没有人才是企业家的最大问题。成功后的牛根生这样定义蒙牛, “在一个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