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1491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期中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8响滩中学 2014 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120 分钟完卷,满分为 150 分)一、积累运用(40 分)1、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攥(zun)着 尴尬(n ) 菡萏(hn dn) 随声附和(h)B.贮(zh) 藏 须臾(y ) 攲(q)斜 竦峙(sn sh)C蜷(qun)曲 瘫痪(tn hun) 倏(sh)忽 恍(hun)然大悟D.嫩(nn)叶 曲肱(n) 抖擞(shu) 镶嵌(xing qin)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3 分)A. 酝酿 并蒂 宽敝 蛛丝马迹 不求甚解B. 匿笑 蓑衣 肥硕 水波粼粼 翻来覆去C. 搓捻 婉转 铭记 花团绵簇 持之以

2、恒D. 徘徊 黑痣 决别 鸦雀无声 萍水相逢3.下列句子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3 分)(1)这天上午,我和沙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 _。(2)在北中国的济南,而能有 _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3)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 _的那些花都死了。A. 争执 温情 侍弄 B. 争吵 温情 侍候C. 争执 响晴 侍弄 D. 争吵 响晴 侍候 2 / 8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如果我们各个部门只会各得其所,那么结果将是非常糟糕的。B. 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C. 我幡然醒悟,有一种神

3、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D.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忘形的表情。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B.春游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C.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D.他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瓜。B.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C.

4、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D.“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3 / 8B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轶事。C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 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D论语是由孔子编写,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8.古诗文默写。(10 分)(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_

5、,它生长着。(2) _ ,风正一帆悬。(3)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 , _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花”和“草”的两句是: _ , _ 。(5)曹操的观沧海中,借奇特的想象表达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_ , _ ; _ , _ 。9.解释下列加点字。(9 分)(1)俄而雪骤( ) (2)温故而知新()(3)未若柳絮因风起( ) (4)陈太丘与友期行( )(5)太丘舍去( ) (6)元方入门不顾( )(7)人不知而不愠( ) (8)博学而笃志()(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阅读理解(60 分)(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015 题。(20 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

6、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 / 8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

7、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0. 想像一下,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小草

8、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最接近?()(3 分)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5 / 811.本文段共用了下列哪些修辞方法?( ) (3 分)A、比喻、拟人、借代、引用 B、拟人、比喻、排比、夸张C、拟人、借代、比喻、夸张 D、比喻、夸张、排比、引用 12. 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 、的特征。(2 分)13. 第段文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他们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2 分)14. (1)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

9、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2 分)(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加点字能不能换成“长”?为什么?(3 分)15.选段描绘了哪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4 分)(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620 题。(15 分)感悟秋天如果说春天就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所说的那样,是新生的婴儿,那么我想夏天该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秋天便是稳重的中年人,而冬天就是慈祥的老人。 我认为,在四季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秋天。秋天没有冬天千里冰封的奇妙景象,也没有春天的柳浪闻莺,夏的清风鸣蝉。但秋天有她的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站在田地边,放眼望去,一幅生动的“秋日丰收图”将

10、会映入你的眼帘:田地里,高粱涨红了脸,稻谷压弯了腰;田地边,果树直的果子都已成熟只等农民伯伯去采摘;树下,农民伯伯放下饱食过稻香 6 / 8的镰刀,拿着毛巾擦干自己辛勤的汗水,笑容可掬望着丰收的田野,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景象很优美。从文人墨客形容秋天的词语“秋风送爽”“硕果盈枝”中便能体会到,但这还不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味才更富有诗情画意,你若要寻找秋天,我建议你最好去树林走走,时间就选择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吧。因为这段时间最能让你感受到秋的气息。此时独自一人漫步在幽静的林间小道,秋风拂过,秋阳普照,林涛声声;闻着迷人的菊花香,看着树上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不禁会让你想起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的

11、诗句:等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秋天不仅景色美,它还蕴藏着丰富的哲理。中年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段时间,人们可以尽情地放飞梦想和希望,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去迎接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如果人在这个时候不去努力奋斗,不去为自己的希望而播种,那么这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很难有好的收成。 我现在下处在人生的夏初,人生的秋天离我还比较遥远。但我能因此而松懈大意,等人生的秋天到了再去奋斗吗?不,不能。我现在也要不停地奋斗,为自己的人生的秋天打好基础,奏响人生的四部曲:欢度春天开拓夏天奋进秋天安度冬天。16第段主要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其作用是 。(3 分)17.第

12、段划横线的“田地里,高粱涨红了脸,稻谷压弯了腰。”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8.将第段“农民伯伯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一句中的“饱食”换成“收割”好不好?为什么?(3 分) 7 / 819.仔细阅读第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建议最好在晴朗的下午到树林去寻找秋天?(2 分)20.面对秋天,作者的感悟是什么?你对秋天又有怎样的感悟呢?(3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课文,完成 2124 题。(16 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1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1)嘉肴( )( ) (2)自强( ) (3)弗学( )2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不知其善也(善:好处) B.教然后知困(困:困惑)C.然后能自反也(反:反省) D.然后能自强也(强:强大)2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这篇短文讲述的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用比喻的手法引出了“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C.“教学相长”说明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高个人的只是能力。D.文中引用尚书兑命中的“学学半”,是为了证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8 / 8(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四)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后面的练习。(9 分)阳光穿进石缝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硬的磐石/裂成两半了25.这首小时的作者是 ,她本名是 。(2 分)26.这首小诗以恬淡自然且充满童趣的笔调,颂扬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 分)27.这首小诗给你怎样的启发?(3 分)三、写作表达(50 分)2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