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需求侧管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0824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需求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需求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强需求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需求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需求侧管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电力报 2003.5.13 第 5 版加强需求侧管理 降低高峰电力需求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 胡兆光1 问题: 我国电力供需形势严峻 今年的电力供需情况会怎样呢?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 9.9%,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17.17%,全国各大电网最大负荷平均增长了 17.48%。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但根据模拟, 2003 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将大于 7.5%,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增长也将高于 9%,最大负荷增长速度还将大于用电量的增长速度。因此,2003 年许多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形势将会更加严峻。部分地区电力短缺已成定局。可以预见,2004 年及 2005 年电力供需形

2、势依然严峻。就发电能力而言,当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可以发出更多的电量。然而,由于用电需求时间的不均衡,在非高峰时段有发电容量而没有用电需求,使得发电设备出力减小甚至停机;而在高峰时段用电需求剧增,发电设备容量不能满足用电的需求,导致我国电网可发电量有余、可供电力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结构的变化,必将出现高峰电力负荷增长大于用电量的增长的状况,从而导致电力负荷峰谷差加大、负荷率降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发电煤耗增加,发电成本上升、电网调峰困难、供电可靠性下降甚至高峰时段拉闸限电等一系列问题。对此,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等相

3、继发出通知、出台文件、并部署工作重点,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避免电力供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2 措施:加强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DSM)是对电力用户推行节电及负荷管理工作的一种模式。 DSM 项目的实施可以使社会、电力公司及用户都能受益。对社会而言,DSM 的实施可以减少电力需求,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缓解了环境的压力,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实施 DSM,减少电力消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对高能效设备的需求,促进 GDP 的增长;同时还可以建立一支庞大的 DSM 的实施队伍,缓解就业的压力。对电力用户而言,实施 DSM

4、 可以减少电力消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减少电费支出,提高企业能效和产品的竞争力;对供电商而言,实施 DSM 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网调峰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服务水平,特别是在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它可以大大缓解拉闸限电的压力;对发电商而言,可以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降低发电成本及发电煤耗,减少电力建设投资。在美国,它的平均节电成本约 1.6 美分千瓦时,它的平均移峰成本约 30 美元千瓦,大大低于其 4 美分千瓦时的电力生产成本及 500 美元千瓦的投资成本。总之,实施 DSM 不论是对政府、电力企业或电力用户都是有益的,可以取得多赢的效果。实施 DSM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有一支庞大的队伍从事 DSM工作,成果显著。美国在过去 20 年中,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及特殊政策,投入大量资金,取得了巨大成果。仅 2000 年,美国投入约 15.6 亿美元实施 DSM 项目,节电 537 亿kWh,减少高峰负荷 2200 万 kw。在加州电力危机时,州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出台一系列中国电力报 2003.5.13 第 5 版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如系统效益收费、节电设备补贴、及税收优惠等) ,2001 年降低高峰负荷 500 万 kw,大大缓解了电力短缺的局面,避免了由于停电可能造成的损失约 200 亿美元。20 世纪九十年代初 DS

6、M 介绍到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非常关注它的应用前景并给予大力支持。原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将 DSM 以法规形式纳入了 2000 年 12 月 29日发布的节约用电管理办法中。2002 年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关于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和支持需求侧管理,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原国家电力公司把 DSM 列入了国家电力公司一流供电企业考核标准(试行) 的内容。在过去十年中,作为技术创新,在政府的倡导下,电力公司及电力用户密切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DSM 在我国已应用于:(1) 移峰填谷: 采用拉

7、大峰谷电价,实行可中断负荷电价等措施,引导用户调整生产运行方式,采用冰蓄冷空调,蓄热式电锅炉等,取得实效。(2) 节能节电: 采取一些激励政策及措施,推广节能灯,变频调速电动机及水泵,高效变压器等节能设备,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经探索与实践,有许多需求侧管理的项目得到应用与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累计节电 1304 亿 KWh,移峰 380 万 KW,削峰 3650 万 KW,节煤 5860 万吨,减排SO2133 万吨。我国许多省市都有 DSM 实践经验且取得较好效果。过去 10 年实践表明,我国已具备了推广实施 DSM 的基本条件。从近年来的持续负荷统计来看,全国占高峰负荷 95

8、以上的部分约 1000 万千瓦,年累计持续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采用增加调峰发电装机的方法来满足这部分高峰负荷是很不经济的。如果采用需求侧管理的方法削减这部分高峰负荷,则即可以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压力,又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缓解环境保护的压力。3 障碍:我国实施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在推广 DSM 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1) 缺乏政策及资金支持。国外 DSM 项目的实施是有政策支持的。主要是通过折扣补偿节电设备购置费,按节电效益对用户补贴等措施,以促进 DSM 的实施。我国还没有特殊政策及资金支持,加大了 DSM 项目的风险

9、,成为 DSM 项目实施的一大障碍。2) 电价不合理。DSM 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科学引导电力消费,改变电力用户的用电方式如削减峰荷、转移峰荷及节约电能达到更有效地合理地使用电力。为此,需要建立合理的电价体系,如分时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季节电价、可靠性电价等,使电价能反映成本和供需关系。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合理的电价体系。由于缺乏价格的诱导,用户对 DSM 兴趣不大,为实施 DSM 带来困难。4 对策:政策支持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料,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进入 21 世纪,全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供应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

10、,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电力工业必须以一定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另一方面受资源和环保因素的制约,发展电力工业的问题进一步显现。因此,从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资源利用最优出发,为解决当前电力短缺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工作,加大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用和发展的力度,确保电力供应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避免拉闸限电。对此应采取措施: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各地区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 2000 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颁布的“节中国电力报 2003.5.13 第 5 版约用电管理办法”及 2002 年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关于推进

11、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制定实施需求侧管理计划与实施细则,尤其要尽快制定出台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多费率电价和可中断负荷电价及可靠性电价等多种电价政策,利用有效的价格杠杆作用,抑制高峰负荷快速增长。 广泛开拓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需求侧管理的实施。预计全国需资金约 5-8 亿元。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高峰时段移峰的资金需求。河北省的经验值得一鉴,在冀经贸电力2002342 号文“关于大力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见”中规定:在电价所含的城市附加费中提取 1 厘/kWh 作为省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它为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实施、缓解高峰时段调峰压力及避免拉闸限电

12、提供资金保障。 应实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联动的峰谷电价体系。要尽力扩大实行峰谷电价的用户范围。工业、商业用户都应实行峰谷电价,并要拉大峰谷电价的差距,其比值不能低于 5 倍。居民用电负荷率很低,对电网高峰负荷影响很大,而其负荷特性对电价的敏感性最大,应尽可能为居民用户实行峰谷电价创造条件,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居民合理避峰。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户,应实行可靠性电价。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用户,可通过协商,实行可中断负荷电价,或给予一定的补偿。 供电部门要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认真研究应急方案以及相应的措施,供政府部门决策。一旦政府政策出台,供电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落实需求侧管理项目,因地制宜,转移部分高峰负荷,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继续加强电网的改造,提高供电能力。地方政府应在资金、输电走廊及变电站征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电网企业应从电网最薄弱环节着手,逐步解决其卡口问题,提高供电能力。保证高峰时期电力供应的畅通。 各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电源及电网的规划工作,做好预测、规划及项目建设的落实,确保电力供应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指导电力企业做好企业规划,引导民间资本及外资投入到电力建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