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577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洞口一中:周头玉一、 “课”前的话有笔者撰文指出:“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考查提出了三个层级的能力要求,可是在高考命题的操作层面, 鉴赏评价专属古诗词鉴赏考查,文言文阅读一直没有体现对该项能力的考查。这样,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就仅限于读懂 ,即会解释词语、会翻译句子、能熟练掌握文言文词汇与句式,进而弄懂文章写了什么,作者说了什么,所写人物干了什么。面对文言文,学生的全部使命似乎就是破译密码,掌握信息,做一个正确无误的传声筒,做一个精通技术的熟练工,做一个默不作声的旁观者,既无权指瑕,亦无法喝彩。 ”这些句子传达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文言文命题比较死板,缺乏生机与活力。

2、而这恰好成为我们复习的突破口,成为拉近与城里学生差距的关键点。抓住了这不菲的 22 分,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这一块上就不会处于劣势!那么,该如何着手呢?第一,去枯燥,激兴趣。由于难懂,学生感觉不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如果在复习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记、背,那势必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怎么办?“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 ”关键在于一“味”字,我们要教会学生去品味,品出文字所蕴含的无限生趣,咂摸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文言文感兴趣,有了兴趣,何愁之有?第二,不忘“本” ,重积累。第一轮复习一定要重视课本中的每一篇古诗文,每一个注解,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培养语感,积

3、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为快速而准确地阅读文段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找规律,寻技巧。夯实了基础之后,就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巧妙判别的能力,让学生从繁复的文言现象中找寻到运用的规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让做题趋于理性化,而不只是“跟着感觉走” 。第四,勤练习,树信心。 “反复是学习之母” ,适时适量的训练会打破学生为难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力。二、基本知识点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理解,能力层级 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

4、综合,能力层级 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里所说的“浅易”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比较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文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生而言的。所谓“浅易” ,主要表现在:文中涉及的词语及相关知识多为常见常用,不需过多地了解选文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就完全能够读懂。选文多为内容积极,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物传记类文章或其他散文。三、复习要点要想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较为明确的了解,做题时由“糊涂而蒙昧”转为“理智而清醒” ,以下知识点必须讲深、讲透:1、虚词:18 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虚词的位置推断其意义和用法。2、实词:古今异义

5、词、一词多义、通假现象、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实词意义的推断方法。3、四种不同的句式。4、断句的规则及方法。5、信息筛选题中“非”的设置类别及排解方法。6、翻译的原则及方法。四、基本题型及赋分2010 年是湖南省实行新课标高考的头一年,语文试题体现了新课标考试纲要的基本内涵, 实现了从“旧”到“新”的平稳过渡。其中,文言文也不例外:赋分为 22 分,实词、虚词、信息筛选均沿袭以往设题模式,为客观题,每小题各 3 分,翻译由 9 分变为 10 分,弃 08、09 两年所考的简答题,新设“断句”考点(选择题,3 分),在连考了两年“传记”体后考“史论”体,体现了湖南卷“稳中求变”的设题理念。五、解题

6、方法及技巧(一)文言实词题语境法、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如 08 湖南高考试题:3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世指为难治者指:指称,称B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素:一向,平素C公坚不回回:返回D亦以是持其身持:约束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C 项语句中的“回” ,将所给义项“返回”放到原句中是

7、说不过去的,这里为“改变”之意,现代汉语词汇“回心转意”等还保留了这一含义。再如 09 湖南高考试题: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C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A 项语句中的“季”,将所给义项“季节、季候”放到原句中显然不妥,如果是“季在秋”可作“季节”理解,这里“季秋”是个名词,孟、仲、季表一季三月的时序,“季”应为“一个季节的末了”之意。“孟春”“仲夏”是常见的,中学生当不陌生。以上姑且名之为“语境法” 。有些文言实词题,运用“词性法”可很快得出答案。如 2000 年

8、全国高考试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C 项中“樵”应为名词,指柴草,充当“取”的宾语,而答案却是“打柴”,成了动词,与“取樵”中“取”重复,故错。又如 04 年湖南高考试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可根据语法结构分析明确,B 项“和”后面是代词宾语“之”,应释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故 B

9、 错。 “和”读 h,应和,跟着唱。(二)文言虚词题代入法、结构法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如 09 年湖南高考试题: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为变亦酷矣吾其还也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亦以明死生之大,匹

10、夫之有重于社稷也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齐谐者,志怪者也A 组中的第二句出自烛之武退秦师,“其”为表祈使的语气副词,译作“还是” ,套到第一句中解释为“还 是 经 历 的 变 故 也 够 残 酷 了 ”,显然不通,故两个“其”用法和意义不相同,前者应为指示代词,可译作“那” 。B 组中的第二句出自五 人 墓 碑 记 ,引出对象,可译作“对于” ,而第一句表比较,可译作“比” ,因而两个“于”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C 项第二句出自 归 去 来兮 辞 , 是连词,表修饰,都可译作“地”或不译,代入第一句讲得通,因此两个“以”意义和用法也相同

11、。D 项的第二句出自逍遥游,“者”为助词,表提顿, “者也”表判断,而前句“者”为代词,可译作“的人” 。通过代入法,我们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此题的正确选项为 C。有时,我们运用“结构法”也能很快得出正确答案,如 2010 湖南高考试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5A. 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B. 孔明移军且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D. 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本题考 4 个虚词“而、且、也、之”,出题项是找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其实根据课堂上总结的 18 大虚词的运用规律,很容易发现,尽管自己很难翻

12、译出各个虚词的准确意义,但是只要根据句子的结构特征,不看原文都能做出来。例如 A 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陈述后半否定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放在相同结构的两个短语之间,这是明显的“顺承”标志,于是 A 项错误。C 项第一句的“也”字放在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末尾,这是明显的“语意结束”标志;第二句的“也”字放在什么样的人的末尾,这是明显的“判断”标志,于是 C 项不对。D 项第一个“之”是助词,起提宾作用,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是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指代“王天下”这种情况,于是 D 项也不对。ACD 三项都不对,那就只有 B 项是对的。从这一点来看,就算文章没有

13、看懂,我们只要通过分析各个句子的结构,同样能得出准确答案。(说明:08 年本题人均分 1.34 分,得分率为 44.7%;09 年客观选择题部分33 分,人均得分 19.45 分,得分率为 58.4%,比 08 年正好低 10 个百分点, “当是病句辨析题、文言虚词辨析题两处失分的多” 。可见,此道题容易失分,应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如能得分,便已胜出。 )(三)断句题抓“关键点”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

14、粗心大意。在做题时,要抓住“六个关键点”:1.找名词、代词;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辞;5.辨句式;6.依总分。如 2010 年湖南高考试题: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 杀者王者之事也C宥过 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 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6这道

15、题从前两个断句就能看出“无大”“无小”对应,于是排出两项,再根据“以做什么”的结构判断“以佚道使人”的 B 选项是对的。(对学生来说,此道题较为生疏,复习时需对“六个关键点”做出详细解说,并附以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切实掌握答题技巧,以求在排除的基础上快速找到正确答案。以下“口诀”值得一用: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姑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 “云” “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四)分析概括题比照法这道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内容要点。命题形式往往是四个选项各自阐述或解析、评价某一个方面,要求判定其正误,一般采用“选非”形式。采用“选非”形式,客观上降低了难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