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正式稿)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04289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正式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正式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正式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正式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正式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正式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正式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峰峰矿区教师进修学校 索小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所规定的必须开设的国家课程,自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3 课时。关于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我想大家都知道,今年,课改区中考实行了改革,许多课改区学生暴露出的一大问题是,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一些学生满腹理论,会做题,但动手能力特差,参加社会实践笑话百出。这类学生多半学习后劲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初中时成绩不错,进入高中后却跟不上。提高了动手能力,学生才有学习后劲,才可持续发展。对学校而言,课堂教学要多给学生自由,让学生真正参与;对家长而言,要鼓励孩子

2、动手锻炼;而学生,则要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自己,要在学习、动手能力上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通过活动,增长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一门课程。一、关于教材使用我省的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是为了全面落实全新的课程理念,并结合我省的实际而编写的一套省级教材。从 2005 年秋季开始,这套教材已经在我省中小学校陆续投入使用。但从我区订阅情况来看不太乐观。据我所知除了几所城市小学有教材外,其他学校都没有固定的教材,好多单位都是利用校内和校外的资源以及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自主开发的综合实践课程。二、关于教师设置2随着课改的到来,综合

3、实践活动课程也随之进入城镇各学校。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该课程从设置到实施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师资问题,即谁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谁来研究落实这门课程。有时候我去学校听课也留心观察和咨询过,我区大部分学校在安排这门课执教教师问题上,很大程度上都是主科教师兼任,因而造成专业教师队伍人员稀少、对口教科研能力偏低等现状。三、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题的确定这个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有教材的学校。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为一线教师组织教学带去了便利,每册教材中安排了十个单元主题活动,任课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一学期从其中选择几个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进

4、行调查研究,充分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开放性。每一单元的活动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完成,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时间等主客观条件确定。也就是说你一学期能够实实在在的上好其中的两三个单元活动就已经很好了。二是没有教材的学校。好多单位没有教材,这样就使得没有教材的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选取主题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选题的范围很广,一般围绕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条线索选择主题活动,在围绕以上三条组织线索选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5、、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像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实践中,教师、3学生选题范围很广,教师从哪些方面入手选择主题呢?下面介绍四种新的选题方法。(一) 、在特别月份开展特别活动一年中有好几个有特别的节日和纪念日的月份,如,一月有元旦节,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这样特别的月份自然要开展特别的活动,还有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九月、十月等等,这些活动都可围绕主题开展特别活动。如,五月,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开展了“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收集劳模资料” 、 “为自己定一个劳动计划” 、

6、 “开展社区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开展了系列活动,这样,将传统活动进行拓展,可开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二)根据学生的合理要求确定主题有时,学生在平时聊天时,会有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建议,他们也许是突然受到启发而产生的想法,或许从书本上了解到一些活动内容。不管怎样,当他们有这样的要求时,教师就要利用机会点拨、引导,组织讨论,确定活动是否可以开展。如,有位教师听到在孩子谈论春天的话题时,引导学生一起确定了参观花卉苗木基地的主题活动。(三) 、根据突发事件确定主题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有时都会发生一些突发实践,经常这样一些事情的发生对学生的震动和影响非常大。这时,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将这些突发事情作为活动

7、主题内容。如,有位农村教师发现自己班上的许多学生放学后不直接回家,而是在附近的山上、池塘边玩耍。于是,组织学生开4展了“杜绝身边的安全隐患”的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教材为依托的新课程,选取什么样的活动主题开展活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实,有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瞬间,往往蕴藏着一些活动主题,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契机,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下面案例中的老师,就是根据粉笔灰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发现与创新”这个活动主题的。案例呈现:抱怨引出的活动主题一天课间,我在教室里整理作业本,忽听到值日生在抱怨:“ 哎呀,真烦,又是一身灰。 ”(她刚擦完黑板

8、)“是的,每次都这样,要是能发明一种可吸尘的黑板擦就好了。 ”旁边的同学接过了话茬。 “对,就像吸尘器一样,把灰全部吸进去。 ”值日生小手一挥,似乎所有的灰真的一下子就吸 进去一样。 “那你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身受粉笔灰之苦的我,对这个话题当然也很感兴趣。她 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辙了。上课了,我把刚才的话题带进了课堂。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议论开来。从粉笔灰的问题,我们又谈到了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例如用钥匙开门,却常常忘记取下;笔放在文具盒里,老爱颠簸,墨水爱洒出来;下雨天打着雨伞,裤脚却容易弄湿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很小,但和生活息息相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那么

9、,你们想不想解决 这些问题呢?”趁热打铁,我问学生。 “想!”学生异口同声。于是, “生活中的 发现与创新” 主题实践活动就此确立。5(四) 、开展调查活动,在实践的情境中选择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其实践性的根本特点体现在活动的社会性上,由于课程内容不受课堂教学的局限,开放到现实生活的事件、现象和情境之中,开放到历史、社会和道德的背景之中,要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社区实际情况开发社区服务类主题活动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密切关注学生社会生活实际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选择问卷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其具体内容为如下几类:一类为人类的基本

10、活动或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如,社会的生产交换、消费,政府机构的政治功能、经济机构的经济功能,家庭功能及文化教育机构的功能等;二类为围绕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增长、全球化趋势、宗教和民族纷争以及战争与和平等。三类为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如耕地的减少、集镇的兴起、交通的堵塞、少年活动场地稀少等。根据上述类型,引导学生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家庭社区国家全球。如,有位教师在问卷调查后,提问:你对以上主题中的什么问题最感兴趣?你想了解这个问题的哪些方面?如果对这些问题不感兴趣,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你想独立研究还是与别人合作?当学生的

11、问卷交上来后,教师认真分析了学生反馈的情况,并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了排序,即: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能源危机、用水问题、交通堵塞问题、迷信活动、战争与和平。像我们上学期组织的综合实践课程优秀案例评选中峰峰教育管理区鼓6山学校刘巧玲老师的保护周围环境 创建绿色家园和彭城教育管理区张财英老师的环境保护 家庭垃圾就抓住了环境这一主题展开调查。还有像孙庄学校对高年级的学生,开设对家乡水资源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家乡水资源质量的变化和追踪调查污染源,结合科学、社会、自然等学科的知识和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防止水资源进一步恶化的方案和措施,设计未来处理的崭新设想。而后又带领学生去水

12、处理厂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目前家乡水资源的现状和处理后达到的效果,亲眼目睹了处理生活污水的各个过程。通过参观活动,学生还对厂方交与一项任务大感兴趣:水处理后留下的固体污泥如何进行综合利用?回来以后,学生们设计了不少方案,准备将这些原来只能放到垃圾填埋场处理的污泥用于种花、用作某些植物生长的基肥等,又一次为学生对新课题的探究开拓了新视野。新坡教育管理区刘胜磊老师的冬小麦丰产原因调查与探究活动主题设计就是利用了农业生产这一资源展开的调查。峰峰教育管理区刘静老师的了解家乡民俗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传统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另外,像我们峰峰的南

13、北响堂,磁州窑博物馆,元宝山的建成,滨河路的改造等,有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可就地方浓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展开系列的调查和考察研究。2、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居住社区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对事情的认识水平有限,对发生在周围的事情看法比较片面,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感兴趣,但有时不知从何入手,找不到有关活动主题,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到社会中去了解7社区居民的意向。如,设计问卷调查时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你所在社区什么现象最令你反感?你觉得社区的管理哪些方面较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尽人意?你们社区的特点是什么?社区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通过调查活动,你准备马上着手研究哪个问题?这样,教师及

14、时了解学生发现的问题和己的想法,可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开展活动。四、关于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作好的准备自 2001 年秋季开学始,综合实践活动动课程在全国 42 个实验区开始全面实施,目前,已进入逐步推广阶段。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它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内容,没有现成的教材为依托,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历与实践,将学生从教室拉向社会,从以教科书为蓝本,转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活动体验来求得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的课程意识。那么作为指导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化发展,为迎接这门新

15、课程的到来,需要作好哪些准备呢?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如果教师仍然抱着“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成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8不是一种预设的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

16、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现存的“教材” ,它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二) 、活动方案计划的准备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范围内一般制定学校、班级两级计划,就能较好地组织实施该课程,下面,谈谈方案、计划制定的一般要素。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之初,学校要制定了实验研究方案,以课题研究方式,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面研究。实验方案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实验的基本理念及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验目的和任务、实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实验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实验的组织管理等几个基本要素。每学期初,各级都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学校计划各学校要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进行整体设计,学校活动计划一般包括目标、主题安排、实施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