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425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行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行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行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行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行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行性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行性研究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997 年党的“十五大”总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经验,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而公有制的本质是劳动者占有全部的劳动生产资料。长期以来,许多人对“公有制”的理解却有失偏颇,一提到公有制,就联想到前苏联、东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前所实行的传统公有制模式,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全民所有制经济占得比重越大越好、越纯越好,急于建立单一的纯粹的公有制经济。把国有制看作是社会

2、主义公有制的最高级的形式,把国有经济的比重大小当作衡量社会主义的完善程度高低的标准。马克思关于社会公有制的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但是就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情来看,没有马克思设想的社会的物质基础,所以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与马克思所说的公有制不同。如果对公有制经济含义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两个方面,就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容易导致改革过程中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无谓争论。为此,党的十五大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和改革实践经验,对公有制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科学界定。 1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研究 十五大

3、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同时党的“十五大”还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政府的支持下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企业的注册资金,还是企业的资产或等等其他方面,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逐年下降。因此理论界很多人士称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已经不再占有主体地位。其实不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

4、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从四个方面诠释了“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 1999 年十届四中全会也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家的经济布局,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

5、二 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配置资源,公正、客观地反映资源的稀缺,使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能够有效地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2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研究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曾这样描述到:“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由此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在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优越性。但是从辩证的观点看,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利和弊,虽然市场经济能够在短时间创造出大量的财富,但是从人文关怀来看,它就是一种人对人的剥削,它在追求利益最

6、大化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全新的概念。早在1979 年邓小平就说过:“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3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236.1987 年他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4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7、203 1992 年他在南方讲话中讲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373 由此看来,市场经济是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里生存的。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依据(一)理论依据1、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前提下,市场经济依然有发挥作用的空间。马克思认为产生商品经济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55

8、-89 页 其二,物品所有者之间存在着“彼此当作外人看待的关系” 。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105 页社会从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又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成为了它的高级形式,这种转变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由于社会分工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说市场经济“不姓资也不姓社” 。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全可以实施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私有制环境中,企业的所有者是资本所有者,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也属于资本所有者,他们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资本的流通,是一种“彼此当作外人看待的关系” 。 在公有制经济中,虽然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公有,但在公有制企业中,资本已不再

9、是企业的主体,公有制的确立使工人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不是相反。因此,公有制企业的主体也不再是资本及其所有者,而是工人及其劳动。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实际上是由职工自由联合发起和组建的,因而企业的主体是工人,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属于全体职工。这样,两个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实际上就是两个企业的职工集体各自拿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市场竞争就是两个企业的职工集体相互进行竞争。等价交换的实质就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因而,在公有制经济中,产品分属不同的所有者工人,不同企业的工人通过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或降低生产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进行竞争。 8再谈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兼容 这也恰恰诠释了“彼此当作外人看待的

10、关系” 。既然两个条件都具备,那么商品经济是可以在公有制中存在的,市场经济作为它的高级形式也是可以和公有制相结合的。2、只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互补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让人民富裕起来,然后通过公有制的调节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在解放初期,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也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高度集中,使得社会主义劳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计划经济尽管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

11、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确保了“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但随着生产社会化,这种高度集权的僵化地计划经济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甚至阻碍了它的发展,以及把公有制过度发展为全民所有制,使得社会出现了各种消极现象:经济效率底下,劳动者积极性降低,资源浪费,经济发展缓慢等。上文提到的市场经济在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优越性,恰恰能够满足刺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市场经济导致贫富差距的不足之处又可以用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弥补。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必须结合起来。(二)实践依据20 世纪 70 年代末,邓小平领导全党和各族人民开始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认

12、真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成功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他们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因此沿海地区得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索,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让世界震惊,社会各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胜于雄辩,2008 年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以欧美为首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不断恶化,工业产值连续几个月为负增长,失业人数短期内剧增,居民收入急剧下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

13、。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在异常困难的时刻,为扩大和拉动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央财政拨付四万亿元人民币启动资金,投向全国各地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30 万亿元,比 2007 年增长 9%,9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2009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人民日报,2009 年 3 月 15 日 2009 年初,在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都在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焦头烂额时,中国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3.5万亿元, 10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4、 ,人民日报,2010 年 3 月 6 日 成功“保 8”。中国之所以能在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保持较大的主动性,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形势下保持经济“一枝独秀” ,固然是对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效调整,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无限魅力的彰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展现。 11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研究四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方式尽管在理论上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但是二者结合的方式还是需要不断地探索。我国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通过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使之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股份制可以而且应该作为当前我国公有

15、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除极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国家核心技术及一些特殊产业的企业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外,其他领域的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行股份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传统的公有制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公有制一方面,主体单一,不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企不分,制约了国有资产的运转。而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具

16、有产权清晰、权力制衡、有利于资本集中和风险分散、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科学管理等诸多优点。 12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所以股份制应该作为当前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结语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必须是在保持公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动摇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走向私有化,是行不通的。前苏联的解体就是我国的前车之鉴:戈尔巴乔夫时代的改革,没有把公有制与商品经济正确有效地结合,戈尔巴乔夫甚至否定了公有制,走向私有化,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在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协调的社会问题,比如一味追求 GDP 的增长,高投入,高耗能,而付出的代价则是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分配不均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等。所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随着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二者的结合,那些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