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课心理学重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0396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公共课心理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学公共课心理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学公共课心理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学公共课心理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学公共课心理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公共课心理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公共课心理学重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人的心理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三大范畴: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共性,是个性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持续状态;心理状态既具有心理过程的特点,又具有个性的特点。个性是指个性心理,即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上的个别差异;属个性倾向性的心理现象有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属个性心理特征的心理现象有个体

2、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三、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人类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一)心理的物质载体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3、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二) 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1、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2、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实践中找到依据。3、人类心理的产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 :“狼孩事件”(三)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 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2、 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3、

3、 人对现实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 第二节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心理学的产生科学心理学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孕育岁月才得以诞生。孕育年代的主要心理学思想家有古代中国的孔子、孟子、荀况以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17 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让内笛卡儿(Ren Descartes) ,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和詹姆士等。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WWundt 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1、行为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 华生(John Watson,1878-

4、1958)、斯金纳(Skinner,1904-1990)主要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环境决定论”(华生)2、格式塔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 、柯勒(Wolfgang Kohler,1887-1967)、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主要观点: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整体性。3、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以及他的弟子。2主要观点:人格动力观(用潜意识、生之本能、死之本能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人格结构观(用本我、自我、超我

5、解释个体人格结构,以冲突、焦虑及防卫作用解释人格结构中三种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4、认知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 、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我国心理学发展扼要主要的一些人和事:1917 年,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1 年,在南京建立第一个心理系,并成立中国心理学会。三、心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讨论)心理科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四、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那些?心

6、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第三节 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的任务1、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是从理论上提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心理学的实践任务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是提示各个实践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并根据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来解决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为社会实践服务。二、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为了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2、提高教学质量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二)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1、强调多种研究

7、方法综合运用 2、重视精确分析的定量研究3、强调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4、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研究工具。(三)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资料搜集方法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室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 客观观察法,自我观察法心理度量法:量表法,测验法,心理物理法档案法2、资料分析法心理统计法 逻辑思维推理3、其它方法文献综述法 个案研究法 发展研究法 模拟法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2、教学重点和难点:感觉和知觉的概念,感觉和知觉的规律及其在人类的实践中,尤其是教学实践中的3应用。第一节 感觉的概念与分类一、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8、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二)对感觉的理解:第一,感觉是个体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是脑的功能。第二,感觉的产生依赖于两个物质条件:感觉器官和客观事物,只有当客观事物(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觉才能产生。第三,通过感觉,个体不仅能反映个体身外的各种事物的个别特性,也能反映个体本身的各种特性。第四,感觉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人和动物都具备的。通过感觉,个体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特征,而不能对事物作整体反映。第五,一切高级的、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三)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2、感觉是

9、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3、感觉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保持平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感觉剥夺的影响)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都是通过分析器来保证实现的,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感受器;二是神经通道;三是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2、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第二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感觉阈限:是指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一)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

10、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该刺激的性质,同一感受器接受的4其它刺激以及其它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会对这一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影响。(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中的其它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 (突出的实例:感觉的适应和感觉的对比)A、 感觉的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触压

11、觉适应;温度觉适应;痛觉适应)B、 感觉的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C、 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2)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影响。A、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3)联觉:当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表象,即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表明,人的感觉系统是一个整体,各种感觉是互相联系的,从而对客观世界进行全面的反映。(4)感觉的补偿: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它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第三节 知觉的概念与分类一、知觉的概述(一) 定义:知觉是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二)对知觉的理解:第一,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初级阶段。第二,知觉以感觉为基础。第三,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二、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产生是多种综合活动的结果。三、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根据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味知觉和触知觉。根据知觉结果是否与知觉对象一致,可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和错觉。(

13、一)时间知觉:人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它是在人的成长和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 空间知觉: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是空间知觉。主要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三) 运动知觉:个体对事物的静止、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是运动知觉。5第四节 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一)知觉的选择性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刺激并不都作出反应,而是选择其中的少数刺激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当作知觉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主体的主观因素。(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一般都由各种不同的特性,不

14、同的部分组成,个体在知觉时往往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知觉对象各部分的接近、封闭、相似、连续以及简明性;知觉主体的定势和知识经验。(三)知觉的理解性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予以解释并力求用词来标示它。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主要有:知觉对象的特征;知觉主体的注意状态;知觉主体的知识经验。(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稳定性和不变性,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同一物体,其表面特征仍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恒常性使人们在观察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能达到对物体特征的精确知觉,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主要能力。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主要有:知觉主

15、体的知识经验。第五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的应用一、教师方面:(一) 感觉:1.感受性与感觉强度以及感觉适应规律的运用2.运用感觉的对比规律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3.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规律的运用(二)知觉:1.在直观教学中正确处理对象与背景的关系2.设计和使用直观教具时英遵循活动对象容易被知觉选择的规律3.知觉理解性和恒常性规律在直观教学中的运用二、学生方面:1.开展感知觉训练2.观察能力培养:A.在观察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B.激发学生观察兴趣C.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D.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6E.要做好观察的总结F.加强观察训练第三章 记忆2、教学重点和难点:记忆的概念,记忆过程分析,遗忘规律和记忆规

16、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memory)(一) 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这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 。(二)对记忆的理解第一,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个体的过去经验包括:1.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2.思考过的问题3.练习过的动作 4.体验过的情感第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成为记忆的内容。第三,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 观点看,记忆是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第四,记忆以感知为基础,而且是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