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预案编制大纲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00357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旱预案编制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抗旱预案编制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抗旱预案编制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抗旱预案编制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抗旱预案编制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旱预案编制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旱预案编制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抗 旱 预 案 编 制 大 纲1 总则1.1 编制目的根据本地区旱灾情况、抗旱能力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抗旱工作的要求,提出编制抗旱预案的目的。1.2 工作原则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要求,明确编制抗旱预案的工作原则。要体现以人为本,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等。1.3 编制依据明确抗旱预案编制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关于加强城市抗旱工作的意见等部门规章和文件;地方性相关法规;地区(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规

2、划、水利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等。1.4 预案分类及适用范围抗旱预案分为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城市(城区)专项抗旱预案和流域专项抗旱预案三类。地方总体抗旱预案主要用于指导所辖行政区域的城乡全面抗旱工作,分省级、地级、县级三个层次编制;城市(城区) 专项抗旱预案主要用于指导城市城区范围内的抗3旱工作;流域专项抗旱预案主要用于指导流域内跨行政区域的抗旱水量调度工作。2 基本情况简述本地区与抗旱工作相关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2.1 自然地理情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国土面积、主要河流和湖泊、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2.2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行政区划、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等;耕地面积、

3、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粮食产量等。2.3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现状及相关情况等。2.4 旱灾概况本地区旱灾简况,旱灾发展规律和趋势;旱灾对城乡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典型干旱年旱灾简况,包括旱灾发生主要成因、影响情况和主要抗旱减灾措施评价。2.5 抗旱能力本地区主要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现状情况,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及工程现状,大江大河主要取水口及供水能力。43 指挥体系及职责3.1 指挥体系明确抗旱指挥机构的组成及办事机构设置。3.2 职责明确抗旱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以及抗旱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在抗旱工作中的职责。4 预防及预警4.1 预

4、防4.1.1 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明确旱情信息监测内容、监测单位及报告制度。流域抗旱预案要明确跨行政区域的水量、水质监测控制断面和监测单位。4.1.2 预防措施明确旱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如抗旱设施的检查维修、抗旱水源调度方案、节水限水方案的制定等相关措施。4.2 预警4.2.1 干旱预警明确各类抗旱预案的预警等级标准。(1)地方总体抗旱预案的干旱预警等级主要参考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中的旱情评定指标来确定,综合考虑区域内城市干旱缺水情况。一般分为四级,即I级预警(特大干旱)、级预警(严重干旱) 、级预 警( 中度干旱) 和级预警(轻 度干旱)。(2)城市( 城区) 专项抗旱预案的干旱预警等级按照城

5、市干旱指5标及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城市供水预期缺水率确定。分为四级,即I级预警(特大干旱) 、级预警( 严重干旱)、级预警(中度干旱) 和级预警(轻度干旱) 。(3)流域专项抗旱预案的干旱预警等级,由编制单位根据流域特点和流域的抗旱任务确定。4.2.2 干旱预警发布明确干旱预警信息的发布单位、内容、程序、方式和范围等。I级干旱预警颜色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5 应急响应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应急响应等级与干旱预警等级相对应。发布干旱预警,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5.2 I级响应5.2.1 工作会商。明确抗旱工作会商的主持人、参加人、会商方式和会商内容。5.2.2 工

6、作部署。明确抗旱工作开展程序,包括组织动员方式(下发通知、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对象、工作重点等,明确抗旱信息统计报送制度。5.2.3 部门联动。按照各成员单位职责和抗旱工作需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要求。5.2.4 协调指导。明确上级领导机关对基层抗旱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的具体内容、任务和要求;明确向上级领导机关请示报告的6工作制度和相关内容。5.2.5 方案启动。明确抗旱水量调度方案、节水限水方案以及各种抗旱设施启动的条件和任务。5.2.6 宣传动员。明确抗旱宣传原则和内容;明确社会动员的范围和方式。5.3 级响应与I级响应条目基本一致。具体应急响应的内容、措施、力度等,各地根据实际

7、情况确定。5.4 级响应与级响应条目基本一致。具体应急响应的内容、措施、力度等,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5 级响应与级响应条目基本一致。具体应急响应的内容、措施、力度等,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6 响应结束明确应急响应结束的条件和发布程序。6 后期处置6.1 损失评估明确对旱灾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的单位和工作要求。6.2 灾民救助明确旱灾救助的程序、方案和要求。6.3 效益评估7明确应急响应结束后对抗旱预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修订和完善的办法。7 保障措施根据抗旱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尽量细化到各职能部门,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7.1 资金保障明确抗旱资金的筹措渠道,提出抗旱资金的使用管理

8、办法。7.2 物资保障制定抗旱物资的筹集、调拨、储备和使用方案。7.3 应急备用水源准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落实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立应急供水保障机制。7.4 应急队伍保障落实应急送水和抗旱救灾队伍。7.5 技术保障 明确旱情监测、评估和抗旱技术的支撑单位及实施方式。7.6 宣传与培训对抗旱节水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和抗旱技术培训等提出具体要求。8 附则8.1 编制、审查与审批地方总体抗旱预案由当地抗旱指挥机构组织编制,报同级人8民政府批准执行。城市(城区)专项抗旱预案由所在城市抗旱指挥机构组织编制,报本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七大流域和涉及两个以上(含两个)省(区、市) 的流域专项抗

9、旱预案由相关的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流域有关省(区、市)抗旱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执行;省(区、市)以下跨地区的流域专项抗旱预案由该流域管理机构或该流域各地区共同的上一级抗旱指挥机构组织编制,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涉及相邻省水资源调配的城市(城区)专项抗旱预案,由省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初审,报所在流域管理机构审查。经批准的抗旱预案,须报上一级抗旱指挥机构备案。8.2 预案修订抗旱预案启用后,应当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予以修订、完善。一般情况下每35年修订一次,特殊情况下及时修订。修订后的抗旱预案需按原程序报批。8.3 图表编制根据需要,抗旱预案应当编制以下图表:抗旱预

10、案简表主要抗旱水源(包括备用水源)工程分布图不同响应等级城市水量限供分区图9抗 旱 预 案 简 表耕 地 受 旱 情 况 农 村 饮 水 困 难 情 况 城 市 预 期 缺 水预警等级面 积(万 亩 )占 耕 地面 积比 例( )缺 水 人口 数(万 人 )占 农 村人 口比 例( )预 期 缺水 量(万 m3)缺 水 率( )影 响人 口(万 人 )会商主持人响应措施红 色橙 色黄 色蓝 色8.4 名词术语解释对 抗 旱 预 案 中 需 要 说 明 的 名 词 术 语 加 以 解 释 。10附件2:抗旱预案编制大纲说明一、抗旱预案的分类由于各地抗旱任务、目标和抗旱措施不相同,抗旱预案需分类、

11、分层次编制。抗旱预案分为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城市(城区)专项抗旱预案和流域专项抗旱预案三类。其中,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分为省级抗旱预案、地级抗旱预案和县级抗旱预案三类。地方总体抗旱预案为面上的抗旱工作预案,涵盖全部抗旱工作内容,其所辖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城区)专项抗旱预案应当服从地方总体抗旱预案。涉及跨省(区、市) 、跨流域水量调度内容的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应当服从所属流域的流域专项抗旱预案。二、干旱预警指标及等级划分1、地方总体抗旱预案的干旱预警指标主要根据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综合考虑城市受旱情况,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可采用区域综合旱情指标,即受旱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划分预警等级。

12、2、城市(城区) 专项抗旱预案的干旱预警指标采用城市供水预期缺水率,预警等级参照城市干旱指标及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对于以水库、河流等单一水源供水的城市,可根据城市供水预11期缺水率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进行转换计算,用水库蓄水量或河道、河网水位作为预警指标,使预警指标更直观,更易操作。3、流域专项抗旱预案的干旱预警指标及等级划分,由编制单位根据流域特点和流域内的主要抗旱任务确定。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流域发生干旱,干支流来水减少,不能满足流域正常用水需求或有可能发生断流,可采用某一控制断面的流量为指标划分预警等级。二是可采用流域时段预测可供水量与同期流域正常用水量( 包括生态用水)的差值(

13、或百分比 )为指标划分预警等级。流域抗旱预案要考虑江河湖库遭受污染等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应急调度措施。4、重要水域生态区可根据生态区的主要功能,采用水域面积或水量、水位、水质为指标划分生态区预警等级。三、应急响应措施由于各类抗旱预案涉及的范围不同、层次不同,应急响应措施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措施要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1、省级抗旱预案应强化组织、协调和指导等方面内容;地级抗旱预案突出上下级沟通、协调、组织和指导等方面内容;县级抗旱预案重点是明确抗旱水量调度、抗旱设施运行、应急开源、节约用水和抗旱队伍组织等具体措施。2、城市(城区) 专项抗旱预案仅涉及城市的城区部分,用于解决干旱缺水时期城市供水问题

14、,重点是解决城市发生干旱或突发水源事件时的供水保障措施。123、流域专项抗旱预案重点是针对流域发生的不同程度旱情,制定相应的水量调度以及应急调水方案。四、保障措施干旱期间抗旱任务的完成,需要有资金、物资、应急备用水源、应急队伍、技术支撑、宣传与培训等保障措施。这些措施一般是常规准备、应急使用。保障措施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确保在应急抗旱时能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五、附表附图抗旱预案简表是对抗旱预案的总结和简化,包含了抗旱预案的主要内容,旱灾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自行增减。主要抗旱水源(包括 备用水源)工程分布图、不同响应等级城市水量限供分区图可以制作成标准图件,也可以制作成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