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0260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摘要:优生学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前科学阶段、优生学建立时期、科学时期。提倡优生就是防止有遗传疾病和先天畸形婴儿的出生。采取相应的优生措施是做到优生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优生的愈来愈重视, 优生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关键词:优生措施 现代优生学 成就 发展优生学史发展的三个阶段:(1)前科学阶段, 从远古到 1880 年。在这一历史时期,优生学作为学科尚未提出,然而无论就整个人类社会,还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优生实践,并不断地涌现出优生思想。例如,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时,就出现有严重残疾的婴儿被遗弃和处死的现象,这就是一种不自觉的优生措施。中国

2、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已经认识到近亲结婚对后代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古代的优生实践和优生思想,对近代优生学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个时期代表作有皇帝内经 ,意识到环境对胎儿的作用;(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妇产” ;(唐)咎殷经效产宝中提到了优生中的不利因素。(2)优生学建立时期。从 1880年代到 1940 年代。1883 年英国科学家 F.高尔顿首次使用他所合成的一个新词“优生学” 。这是优生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的公认标志。优生学的科学基础为进化论和遗传学。但在当时又受到种族主义谬论的影响,这使优生学中参入了伪科学的成分,因而处于半科学阶段。(3)科学时期

3、, 20 世纪 50 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个时期的标志事件有:1.种族主义伪科学的清除;2.现代遗传学与新优生学。新优生学把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结合,目标是减少劣生。这段时期主要清除了种族主义伪科学的成分,又结合了遗传学出现的一系列重大进展,这使优生目标不仅可以通过社会措施在社会群体水平上实现,而且可以通过医疗措施,在每对夫妇个体生育水平上实现1 。优生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的优生传统、近代的旧优生学、现当代的新优生学三个阶段2 。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设法消除已经存在体内的遗传缺陷, 或防止带有缺陷基因的人把有缺陷的基因传给下一代, 即研究如何使人类健康地遗传,

4、减少以至消除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患儿出生, 被称为消极优生学或预防性优生学 , 包括遗传策划, 遗传筛选和遗传治疗。 另一方面是除去不好的基因, 设法培育良好优秀的基因来改变人种, 即研究怎样增加体力和智力上优秀个体的繁衍, 叫做积极优生学, 包括人工授精, 人工授胎, 试管受精等方法。 前者是劣质的消除, 后者是优质的扩展。 其目的都是为了扩展优秀的遗传因素, 提高人类的遗传素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设施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优质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3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生理承受着巨大痛苦的同时,心理也承受着很大压力,产科护士不仅要关注产妇的生理变化,更要重视其心理护理,因此,产科医疗工作者

5、应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服务 4 5 。这就需要我们熟知并应用一些优生学相关的知识方法。从优生学角度看,在选择配偶时, 必须严禁近亲婚配。近亲是指直系兄弟姐妹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缘。近亲婚配的结局是遗传病患儿的增多和婴儿死亡率增高。做好婚前检查, 包括家族 病史的调查、健康状况的调查、体格检查、婚前卫生指导。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6 。我国的优生工作, 大都属于消极优生学的范围, 而且是最基本的工作。现代优生学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已不仅限于在遗传学上考虑下一代的生物素质, 而且还要防止各种非遗传性的先天疾病、分娩过程中的损伤及新生儿疾病, 以保证下一代的人口素质。 近年来, 又出

6、现环境优生学、基础优生学、社会优生学等学科。目前所进行的优生研究和推行的优生措施, 主要是设法降低有害基因的频率及其传播, 即属 于负优生学范畴。未来的优生学主要是探讨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即正优生学范畴。据现代生物医学和其有关学科的科学技术水平,已有可能使人类的优秀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也有可能使基因病得到治疗,甚至可以人工合成优秀基因,从而使人类群体的遗传物质优质化,关于单性繁殖的哺乳动物实验,早己成功并为世公认。至于人类能否进行单性繁殖 的问题,也已开始探索,并已有所成效7 。对于传统文化与优生学等近代学科的关系,SEStevens 在她的论文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她称中国传统文化

7、中对于性别、性和身体的观念为” 旧酒”, 近代西方传入的进化论、优生学和民族主义思想为” 新瓶”。新瓶装旧酒, 优生学中的许多概念看起来是全新的东西, 其实里面所蕴含的仍然是传统的旧观念8 。由此我们也可以很好地体会到传统思想对于中国近代优生学的影响。近年来优生学倍受人们的关注, 优生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开展起来, 以优生优育为目的的试管受精、人工授精和人工克隆等高科技的研究,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 试管受精“试管婴儿”技术是一种高科技的助孕手段。 人卵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后出生的婴儿俗称试管婴儿。通过本项研究应用, 不仅是给以往认为无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带来希望, 更重要的是该项研究, 是以

8、优生优育为目的, 使某些染色体病、基因病在体外的早期胚胎获得诊断并及时采取措施, 对遗传优生学研究有着重要深远意义。 自从世界上第一例( 1978 年在英国 ) 试管婴儿诞生后 , 此技术在世界范围内, 如澳、美迅速展开, 我国大陆 1988 年北京医科大学三院首例成功, 台北、香港分别于 1985 年与 1986 年获得成功。1995 年 1 月 5 日山东省首例“试管婴儿” 在山东省立医院出生。 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 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生殖生理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现在世界各地的试管婴儿的总数已达数千名。2.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就是把丈夫的或供精者的精子采用人工注射的方法送进女性生

9、殖道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 人工授精是解决不育难题的新技术, 已使许多不育夫妇获得了孩子。 人工授精分为两种: 一种是用丈夫的精液授精, 简称为 A I H ; 另一种是用供精者的精液授精, 简称为 A I D 。 名人精子库在美、英、法、意等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早已建立。3. 人工克隆克隆, 在一般意义上指用无性生殖产生个体有机体或细胞的遗传拷贝。 克隆可分为动物克隆和人的克隆。 动物克隆已通过科学家的努力变为现实。 人的克隆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大。 1997 年 2 月克隆羊多莉问世后, 她的创造者伊恩 维尔穆特曾说过, 此时离克隆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但事隔不到两年的 19

10、99 年 1 月 20 日, 维尔穆特所在的著名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专家宣布, 他们为了医学治疗目的, 在数周之内将开始人类胚胎的无性繁殖研究。1999 年 3 月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关于克隆的声明 , 将人的克隆按照克隆的目的细分为生殖性克隆、基础性研究和治疗性克隆。我们应该鼓励研究治疗性克隆, 获取人类原胚或胚胎干细胞使之定向分化, 通过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 对于治疗疾病、防止衰老都有重要意义。 9 基因增强、基因改良本质上是一个优生学的问题, 需要通过回溯优生学的历史来阐释对其加以禁止的原因。优生学的支持者认为基因科技介入生殖工程会让人类更完美,但是用基因技术介入人类生殖过程来打造理

11、想的孩子,破坏了原本平等的代际关系,侵害了下一代的自由选择权和平等权利。对于优生学的伦理问题和道德选择上, 米伦斯基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10 : 第一, 尊重夫妇双方的选择; 第二 , 对个人和家庭不产生伤害; 第三, 产前诊断的结果可靠; 第四, 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的自愿性。尽管各国存在着文化、 社会制度、 道德标准的差异,但这些原则无疑在世界各国有着共同性, 同样遵循 WHO 所提倡的生命伦理四大基本准则, 即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准则 11 。优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要求之一, 也是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提高人口遗传素质, 使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 因此

12、, 搞好优生工作尤其重要。 为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提高人口的质量, 我们必须大力提倡优生, 大力进行优生学的研究。参考文献: 1张慰丰 . 优生学发展评述 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54 58 2蒋功成. 新旧优生学的区别及其社会建构 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 30):172 178 3 王玲 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 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0):3468 3469 4 胡艺 浅议自然分娩的心理干预护理 J 健康天地(学术版) , 2010, 4(9):82 83 5 黄秋群, 黄伟嫦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产后

13、出血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8):60 61 6 戴仕华 略议优生教学 J 生物学教学, 1996(10) 7梁尚华. 优生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J 宜宾师专学报, 1 9 5 9, 2 (8):57 70 8 Stevens S E. Making Female Sexuality in Republican China: Womans Bodies in the Discourse of Hygiene, Education and Literature D. Dissertation PH.D Indiana University.2001: 20 9冯红梅, 元俊朋. 试论优生学及其近年来研究的最新成就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 14( 10):127128 10Milunsky. A Genetic Disorders and the Fetus M . New York: 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6: 819. 11胡庆澧, 陈仁彪, 张春美. 基因伦理学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74- 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