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02566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发展生产,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安徽省滁州市施集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所在的家乡安徽省施集镇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大韩农村的宽阔的水泥街道上,一幅幅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百鸟齐鸣、绿树红叶、宽敞的楼房、交织成网的水泥路、绿色蔬菜示范园、笑逐颜开的农民、实实在在的新生活,见证了近几年来施集农村的新变化。新变化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一,经济发展:在我小的时候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三, 物质生活:在 90 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 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 5%的人用的

3、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 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 21 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 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 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4、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应树立工业化理念,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重要目标,大力实施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标准化意识,制定和完善种养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积极推广农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对接,更好地应对农产品市场

5、的激烈竞争;树立品牌化意识,努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对外开放。我的家乡施集根据各村不同特点,按照“一事一议”办法,采取“政府支持,民办公助”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各村按照文明示范村的标准,硬化了村街村巷,规范了柴草粪三堆,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厩厕灶三改,建起绿化带,空地栽花种草,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幅村在绿中,人在林中的优美画卷。同时,施集村镇建设与实施沼气工程相结合,让每个村民都能用上安全的沼气,随着水泥路和沼气在农村的普及,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景已成为历史,动物粪便、秸杆等农村垃圾变废为宝,被

6、合理利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猪 沼果”、 “猪沼菜” 等三位一体 的生态农业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农家出现了猪满栏、果满园的景象。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 6000 多万元,改水 6 万多农户,改厕 4 万多农2户,建沼气池 8000 座,村庄绿化率达 95以上,100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为使美丽村落和亮丽风光、特色村庄和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一村一景”、 “一村一品”,施集深入挖掘自有潜力,根据各村的种植、气候、土壤等特点,以经济特色作物为重点,打造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乡乡有品牌,村村有特产“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以茶叶为主的 1 万亩茶叶生产

7、基地,各种名茶远销海内外;永红、上十岭等村 1000 亩嫩头青,优质茶叶供不应求;以长洼、东升等乡村为主的 7 万亩优质草皮、板栗等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带动种植户 2000 多户,这些绿色产业刚一上市便飞来无数订单;有些村民利用地缘优势做好温室大棚蔬菜,装满乡镇居民的“菜蓝子”。有田的种菜、搞养殖,没田的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经过引导,许多人很快成为生意上的行家里手,全县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据农业部门统计,施集共发展特色产业 23 个,发展种养加工户1000 多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1 个。施集乡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同时,还狠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提高村民素质,营造文明农

8、村新风貌。针对农闲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这个镇利用闲置的房舍、改建成教育室、娱乐室、体育室三位一体的活动中心,使老有所娱、小有所玩、少有所学;广泛开展创评“ 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全镇共评选出 600 户“文明信用农户”;开展义务巡逻、科技入户、义诊上门、联户创优、扶贫帮困等经常服务活动各项活动。众手浇开文明花。通过一系列的文明创建活动,农村封建思想逐渐被克服。施集不仅在经济生活水平上有着极大显著的改善,更是在社会公共事业上有着很大的变化。农民有了初步的社会保障。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进展。调查的村中,78.1%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弱势群体享受了社会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社会

9、保障体系逐步健立。大韩,坝里等乡镇卫生院已改造完毕,大桥、和平、比耳等村卫生室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二是科教文卫事业建设有新突破。目前有 8 乡镇已全面落实了农村教育“两免一补”与 “一费制 ”政策,9 个村均设立了相应的小学, “普九” 成果进一步巩固。据统计,2005年,收到全县发放“两免一补 ”资金 277 万元,救助农村特困人员 1044 人次,救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中小学生 3100 人次。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健全,农民有了较强的*意识。一是组织建设不断完善。9 个行政村全部以直接选举方式,顺利完成村民委员会换 选举工作,共选举产生村主任 9 名,班子战斗力明显

10、增强。大韩村委会班子软弱,经过四轮选举,年富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王海斌当选为村主任,他带领新当选的村委会班子,在短时间内就组织干部群众整修了全村的公路、引水渠道等,并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到了农业立体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二是*管理意识不断提高。清水坪镇大桥村村民自发组织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在村支两委管理下、监督和审议村级财务收支,定期公开村务。全镇通过这次换届选举,广大干部和村民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意识和当家作主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三是各种协会组织正在兴起。农民自愿联合、自主经营,以增加收入和保护

11、利益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多。调查的 9 个村都有以一定形式成立的民间组织。虽然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过程中也有着缺陷。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永红村、马蹄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大韩村、比耳村、板桥村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

12、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3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 ”。二是 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马蹄村田家组一年级有 10 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 。有些家长反映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大林乡原来有 19 所中小学,几乎每个村有一所小学校,教育布局调整后全乡有 7 所中小学,很多学生因为上学太远而怨学、辍学,家长也因负

13、担重而听之任之。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 400 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 9 年需要 7200 元,读完高中要 1 万多元,读完大学要 56 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 8 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大妥乡医院 2005年总收入 9 万元,其应发职工“ 裸体”工资 13.68 万元,实际只发职工工资 8.4 万元,还有5.28 万元无法到位。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

14、病难” 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对此,我想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要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县直各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并设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性措施、审查和部署具体的建设项目,及时出台全县新农村建设意见。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各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为有力地推动新农村的各项工作,要建立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分管农业农村工

15、作的政府领导联系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加大落实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工作措施力度。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实行动态管理。要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相应建设内容的责任人,各部门也要把具体建设任务相应地列入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将任务分解到人。同时,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监督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要统一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乡镇的工作计划、组织措施、阶段性工作的进展情况等指标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及时公布,以实绩定奖惩,以实绩论英雄。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按照“科学规划,

16、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的选点原则,在全县行政村范围内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在周密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内容,农口各单位和组织、宣传、发改、财政、国土、教育、建设、交通、民政、民族事务要根据建设内容协助和指导各乡镇示范村作好建设规划,经村民大会通过后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综合实施方案,在布点原则、申报、规划、实施、监管、考核的具体工作环节上严把操作质量关。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突出*管理的原则,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详细的考量标准,达到科学指导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的。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文艺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把新农村目标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编成浅显易懂的读本,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健康、文明的先进文化,引导农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断开拓进取。同时,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增强广大农民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破除“小富即安” 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鼓励农民大胆接受新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