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五年计划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4002416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工作五年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才工作五年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才工作五年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才工作五年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才工作五年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工作五年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工作五年计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黄石港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20052010)(讨论稿)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是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港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也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 湖北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规划以及黄石市“十一五”规划编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一、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1、作为黄石市

2、中心城区,我区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人才基础较为雄厚。据统计,我区共有各类人才 2148 人。其中教师有 1257 人,卫生医疗人员有 129 人,机关工作人员 360 人。其他人才有 302 人。、按年龄划分 35 岁以下有 947 人,占 44;3645 岁有 563 人,占 26;45 岁以上有 638 人,占 28。、按行业划分,制造业 263 人,建筑业 14 人,批发零售业 22 人,社区服务业 6 人,卫生2教育和社会福利业 1397 人,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349 人,其他 66 人。、按经济类划分,国有 1816 人,集体 136 人,股份制 95 人,私营 101 人

3、。、按文化程度划分,博士及以上 1 人,研究生(硕士)10 人,本科 303 人,专科 1111 人,中专 725 人。、按职称划分,高级 157 人,中级 1165 人,初级 826 人。他们为“人才强区”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2、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看,我区人才队伍现状还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人才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人才匮乏,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66.2%。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中、初级专业人员趋于饱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第三产业、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比重偏少。人才外流现象未从根本上遏止,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的作用还没有

4、得到充分发挥,制约了黄石经济的发展。3、20052010 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富民强区”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核心在人才,城区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把这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3二、20052010 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1、20052010 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

5、作的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步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20052010 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增长,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人才布局更趋合理;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由人才资源大区向人才资源强区转变。人才总量目标是:到 2010 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

6、0740 人,年均增长 5%。人才结构目标是:人才的行业、地域分布以及专业、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到 2010 年,全区研究生、本科、大专、4中专学历人才比例达到 1:18:50:31;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达到 12:55:33。人才整体素质目标是: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到 2010 年,本科以上学历要占人才总量的 19%;高层次人才达到 200 人,即省级以上 50 人,市级 60 人,力争实现我区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中零的突破。三、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

7、伍建设。坚持把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根本条件,真正把符合干部“四化”方针、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围绕党政领导干部核心能力建设,研究制定不同层次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具体标准,把重学历与重能力、加快干部年轻化与使用各个年龄段的干部结合起来,形成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以党政干部正职和年轻干部为重点,通过在职培训、基层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济、会管理、创新意识强、群众拥护的新型领导人才。有计划地选拔一批中青年干部到区外学习研修,5或到高校进行中长期培训,坚持在实践中、在艰苦的

8、环境中培养锻炼干部。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形成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大力实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完善优秀干部破格提拔制度,健全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制度。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员干部。认真实行干部辞职、聘任和试用期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2、建设高素质的党政机关人

9、才队伍。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坚持选调年轻干部、高层次人才到机关和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等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竞争上岗,改进党政机关干部年度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党政机关干部退出和淘汰机制,突出抓好党政人才队伍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加大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争取用 5 年时间将现有干部轮训一遍。每年选拔 20 名优秀人才到党校培训,5 名优秀人才到高校进行专业培训或到国内高校攻读6MBA、MPA 学位。到 2010 年,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力争达到 50%以上。3、重点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按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代化、职业化、国际化的要求

10、,加快培养和吸引一批掌握世贸规则、通晓国际经济知识、经验丰富的优秀企业家,培养一批政治上过硬、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以提高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市场经济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4、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 ,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民营企业负责人到区内外知名大学、大企业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挂职学习考察,坚持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到区外高校培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11、,注重选拔一批年纪轻、学历高、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跟踪管理,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创造条件吸引外地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我区创业。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符合企7业特点的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完善与企业经营者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进一步研究期权、股权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实施重奖。积极开展企业经营者资质评价推荐工作,把组织推荐与市场配置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推行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证书制度。5、重点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

12、。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 ,力争 2010 年前,培养选拔市级专家 50 名、县级拔尖人才 100 名;建立全区人才库及分级管理制度,直接掌握一批高层次专家、学科带头人、重点核心人才,实行公开选拔、动态管理、滚动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的科研机构、技术开发中心等,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四、2005 年2010 年人才开发重点今后五年全区人才工作重点就是要着力做好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1、以公务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进一步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做好公务员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优化整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党政领导人才建设,以增强科学决策、驾驭全

13、局、开拓创新能力为目标,努力造就一支知党8务、通政务、懂经济、会管理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2、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工程” ,在全区培养 50名国家、省、市级专家,60 名学术带头人,70 名青年后备科技人才。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用人自主、人才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活力。3、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企业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即培养 30 名具有较高素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外向型、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0 名熟

14、悉商贸、金融、法律知识的高级营销人才,从区外引进 20 名高级营销管理人才。同时,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有序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工作。4、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企校人才培训合作,重点抓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项目实施。推行技师评聘制度改革,开展以技能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五、落实人才规划开发对策措施9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十一五”期间,我们以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引进急需人才为重点,加强宏观管理,完善配套政策,创新工作机制,改善人才工作环境

15、,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实现各类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全面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针对人才行业结构不合理现状,积极稳妥地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专业技术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机制,开展人才咨询、人事代理服务,彻底消除事业单位人才跨区域、跨行业流动障碍;针对全区人才地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和产业化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立来去自由、短期应聘、项目招标、培训讲学制度,创造人才施才环境。继续鼓励技术人才领办项目、承包企业,引导他们投身产业调整一线。2、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16、改进和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探索科学的人才培训模式,整合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党政人才参加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党政人才的整体素质;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认真落实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促进各类人才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加强人才10实践锻炼,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选派行政、企事业单位的青年人才到基层锻炼,促使他们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尽快成长。大力倡导终身学习观念,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人才能力建设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资格、执业资质考试,为各类人才提供开放有效的自学平台,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3、进一步创新机制,放活用好各类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主导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人才评价方法。完善人才竞争择优机制,坚持“凡进必考”制度,按照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标准,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