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保护授课提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99967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保护授课提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保护授课提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保护授课提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保护授课提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保护授课提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保护授课提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保护授课提要(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体部分器官的结构与保护授课提要2007 年 2 月修订南开大学医学院 刘文第一讲 关节的基本结构一、人体运动系统的概述 运动系统组成:骨骼、关节和肌肉; 运动系统功能:运动、支持(构成体形、支撑体重、维持姿势) 、保护(构成体腔、保护重要脏器) 。 二、骨连接总论1 骨连结定义:骨与骨之间借一定的连结组织相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结构叫骨连结。2 连结组织: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3 连结方式:直接连结、间接连结。4 直接连结包括 纤维连结:韧带连结、膜连结、缝连结; 软骨连结:纤维软骨连结、透明软骨连结; 骨连结:多由纤维结缔组织或透明软骨连结后骨化而成的骨连接。5 间接连结:关节三、关

2、节的结构1 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2 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韧带、关节盘与关节唇、滑膜囊与滑膜襞。 3 关节分类 单轴关节:屈戌(滑车)关节、车轴关节; 双轴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 三轴关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4 关节运动:屈与伸、内收与外展、旋内与旋外、环转。 第二讲 常见关节的结构与损伤一、膝关节结构与半月板损伤1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 性 质:滑车关节(单轴关节) ; 骨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与髌骨深面的关节面; 关节囊:薄而松; 关节盘:即半月板,2 个,外小 o 型、内大 C 型; 滑膜囊:髌上囊、翼状襞、髌下深囊。 韧带:前面髌韧带、髌内侧支持带、髌外侧支持带;

3、两侧-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后面-腘斜韧带、腘弓韧带;内部-膝交叉韧带 2 条,又称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22 膝关节运动 冠状轴:屈 1350;伸 100; 垂直轴:屈膝 900 时;旋内+旋外约 400。3 半月板的损伤机理与分型 半月板损伤的机理:扭转外力不当; 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前角、后角、中部、边缘; 半月板损伤的分型:横裂、纵裂、水平裂、不规则裂。4 半月板损伤的表现与诊断 有明显外伤史; 疼痛、肿胀、积液; 关节伸屈活动障碍; 出现 “交锁” 现象、或关节“ 弹响” ; 压痛部位、重力试验、麦氏试验、侧压试验、强力试验、单腿下蹲试验等。5 半月板损伤的防护和治疗 急性期的护理

4、措原则 性期的护理原则 临床治疗二、踝关节结构与扭伤1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 性 质:屈戍关节; 骨构成: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的关面; 关节囊:薄而松,两侧有副韧带加强; 韧 带:内侧韧带、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2 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和病理 关节面的不适应; 外踝长于内踝、外侧韧带薄弱; 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路面不平、跑跳落地不稳) ; 韧带损伤、撕裂、骨折。3 踝关节扭伤的表现和诊断 外侧韧带损伤既表现:由足强力内翻引起韧带撕裂,出现疼痛、肿胀、跛行、压痛、皮下淤血,异常内翻、撕脱骨折、X 光检查关节面斜度加大、关节腔增宽、撕脱骨片。 内侧韧带损伤:由足强力外翻引起,症状与外侧

5、韧带损伤相反。4 踝关节扭伤的护理和治疗 原则:制动和消肿散瘀; 轻者:抬高患肢、冷敷,两天后理疗、封闭、外敷消肿药物、包扎固定; 重者:石膏固定 4-6 周、手术复位、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韧带等。三、颞下颌关节的结构与紊乱综合症的症状1 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 关节面:颞骨的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与下颌骨髁状突关节面; 关节囊:松弛,部分区域有韧带加强; 关节腔:上下两个;3 关节盘:上面前凹后突;下面凹向上; 关节韧带: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2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运动特征:双侧联动; 运动方式:滑动、转动、一侧滑动;另一侧转动。3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病因 局部创伤史与不良习惯;

6、 咬合关系紊乱; 全身疾病或精神因素。4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表现:局部肿胀、疼痛;关节弹响;运动障碍。5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防护的治疗 养成良好习惯、避免外伤; 矫正咬合关系、修复病损牙齿; 按摩和理疗; 封闭和针灸疗法。第三讲 牙齿的形态与结构一、牙与牙周的形态结构1 牙齿的形态 分部:牙冠、牙根、牙颈、髓腔; 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性质:最硬;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窝内,并排列成牙弓; 功能:机械消化食物,参与发音和保持面形。2 牙的数目与分类 牙数:恒牙 32 颗;乳牙 20 颗; 分类: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3 牙齿的萌出与牙列 乳牙:0.5-2.5 岁萌出; 恒牙:6-

7、13 岁萌出,智齿在 18 岁左右萌出; 牙列:乳牙列 2.5-6 岁;混合牙列:6-13 岁;恒牙列 13 岁以后。 牙位记录(Palmer 式法) ;4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第四讲 常见的牙齿疾病与预防一、牙列不齐及其防治1 牙颌畸形与种族演化:牙齿排列不齐和颌骨发育畸形称为“牙颌畸形”,从古到今, 牙颌畸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现代人已经普遍存在。人类在十几万年的演化中,原始人从爬行到直立,躯体重心的改变使支持头部的肌肉逐渐退化,为达到头部的平衡颌骨逐渐缩小;食物也由生到熟、由粗到细、由硬到脆,使咀嚼功能逐渐减退;颌骨退化快,牙齿退化慢,因而造成颌骨容纳不下所有的4牙齿,逐渐

8、出现了牙齿拥挤和牙颌畸形。2 牙列不齐的表现:拥挤错位、下兜齿反颌、暴牙深覆盖、双颌前突、咬合过深或咬合不上、面部歪斜、牙列缝隙。3 牙列不齐的危害:影响颜面美观、精神和心理障碍、影响咀嚼功能、影响发音功能、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儿童颌骨和面部发育异常、增加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机率。4 牙列不齐的病因:进化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和后天因素。5 牙列不齐的防治:预防牙列不齐的发生、早期(预防和阻断)矫治、正畸治疗。6 预防牙列不齐的发生:孕期的营养和膳食平衡、纠正口腔不良习惯。7 牙列不齐的正畸治疗正畸矫治的概念:矫治器矫治:固定矫治器矫治;活动矫治器矫治。拔牙矫治:成年人矫治:二、龋齿的病因与危害1

9、 龋齿的病因细菌:产酸菌种使牙齿无机质脱矿;革兰氏阳性菌属破坏牙齿有机质;口腔环境: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易于形成菌斑;唾液质与量的变化影响龋齿的形成;宿主:牙齿的钙化程度与身体健康与否影响龋齿的形成;时间:1.5-2 年的时间形成龋齿。2 龋齿的危害:单个牙齿、相邻牙齿、牙列与咬合关系、颞下颌关节的损害等。3 龋齿的临床表现龋齿的好发部位:沟窝、邻接面和牙颈。龋齿的好发牙齿:下牙多于上牙、后牙多于前牙、下前牙发病率最低。龋齿的损坏程度:浅龋、中龋、深龋。龋齿的病变类型:慢性龋、急性龋、静止性龋、继发性龋。4 龋齿的预防与治疗牙齿保护:刷牙、漱口防止外伤。药物治疗:氨硝酸银、氟化钠。填充术:去腐、备

10、洞、充填(银汞、复合树脂) 。三、牙周病表现和预后1 牙周病的病因局部因素: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等;全身因素:内分泌失调、Vc 、Vd、 钙、磷缺乏、血液病等;2 牙周病的分类:边缘性牙龈炎、肥大性牙龈炎、单纯性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3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牙龈红肿、痒感、口臭;牙龈易出血、牙石附着;龈缘肥厚、肿胀、增生,龈乳头圆钝;牙周膜破坏、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溢脓、牙齿松动、移位、脱落;咬合无力、全身症状。54 牙周病的危害:咬合关系紊乱、牙齿松动脱落、影响咀嚼语言功能和颌面外观。5 牙周病的防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调整咬合、清除食物嵌塞、纠正不良习惯和修

11、复体、全身性疾病的治疗;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牙龈切除术;牙周袋冲洗与用药、牙周脓肿切开引流;松动牙齿的固定、过动牙齿的拔出。第五讲 胃肠道的解剖结构特点一、 胃的解剖形态、结构和功能1 胃的基本状况特征: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容量:1500ml。功能:收纳食物;分泌胃液(胃酸、胃蛋白酶等) ;内分泌功能(胃泌素、生长抑 素等) 。2 胃的位置与毗邻位置: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毗邻:前邻肝、膈、肋弓和腹前壁;后邻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胃底邻膈和脾;贲门在第 11 胸椎体的左侧;幽门在第 1 腰椎体的右侧。3 胃的形态:空虚时呈管,充盈

12、时呈球囊状;前面:胃前壁后面:胃后壁右上缘:胃小弯(胃角)左下缘:胃大弯入口:贲门出口:幽门4 胃的分部贲门部胃底(胃穹隆)胃体 幽门管幽门部 中间沟 幽门窦 5 胃壁的结构层次结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层。解剖结构:胃皱襞、胃道、食管胃粘膜线、幽门瓣、幽门括约肌。 二、小肠的结构特点和生理作用1 小肠的概况起止:上连幽门;下续盲肠。长度:消化管中最长,成人平均长 5-7 米。6分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功能: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并具有内分泌功能。2 十二指肠的形态特征位置:胃与空肠之间;腹腔上深部,包绕胰头。长度:25cm 。分部:上部(3cm)、降部(7-8cm)、水平部(1

13、0cm) 、升部(2-3cm)。结构: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下曲、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小乳头) 、十二指肠空肠曲。3 空肠与回肠形态特点起止: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止于盲肠。长度:5-7m,界限不明显,前 2/5 为空场,后 3/5 为回肠。系膜:均有肠系膜悬于腹后壁,合称系膜小肠。缘:系膜缘、独立缘。结构:肠襻、血管弓分级。三、 大肠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理功能1 大肠的基本情况位置:消化管末端,围绕于空回肠周围。长度:1.5m 。结构特征: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功能:吸收水份、维生素和无机盐;将食物残渣派出体外。2 大肠的分部:盲肠、阑尾、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

14、状结肠) 、直肠、肛管。3 盲肠的解剖结构位置:右髂窝内;大肠的起始端。连接:下为盲端;上续升结肠、左连回肠、左下连阑尾。长度:68cm 。结构:回盲口、回盲瓣、阑尾开口。4 阑尾的解剖特点形态:似蚯蚓,附着于盲肠一段细小的肠管。长度:68cm 。位置:居右髂窝,根部连于盲肠,尖端不固定。结构:阑尾系膜、阑尾根部体表投影(mcburney 点) 。5 结肠的形态与特征位置: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大肠,呈“M”形包绕空、回肠周围。管径:一般粗于小肠,由近短粗到远端细(62.5cm)。分部:升结肠(15cm)、横结肠(50cm)、降结肠(20cm)、乙状结肠(45cm)。结构:结肠右曲(肝曲)

15、、结肠左曲(脾曲) 。6 直肠的形态特征 位置:消化管位于盆腔下部一段。连接:上在第 3 骶椎前起于乙状结肠;穿盆隔移行为肛管。长度:1014cm。7弯曲:矢状位骶曲、会阴曲;冠状位-右凸、左凸、右凸。结构:直肠壶腹、直肠横襞(3 条) 。7 肛管的形态特征长度:34cm 。连接:上在盆隔续于直肠,下终于肛门。结构:肛柱(6 10 条) 、肛辬、肛窦、肛直肠线、齿状线(肛皮线)肛梳(痔环) 、白线(Hilton 线) 。肛管的静脉分布及特点:第六讲 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与处理一、常见的急腹症种类1 急腹症定义:急腹症是指一组以急发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外科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多样,共性为临床表现变化大,进展快,延误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2 急腹症主要类型吵闹型(阵发性)急腹症及主要表现特征表现:病人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大吵大闹,翻身打滚或屈身而卧。常见病因:肠梗阻引起肠绞痛;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引起胆绞痛;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引起肾绞痛。安静型(持续性)急腹症及主要表现特征表现:病人平卧,静静呻吟,呼痛,不敢随意翻身或大口呼吸,拒压腹部。主要病因:消化道炎症、胃肠穿孔、腹腔脏器出血、腹腔脏器扭转导致缺血。3 腹痛主要位置及可能的病症右上腹痛:十二指肠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