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99334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就动机、学校情境中想成就动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就动机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末被国外心理学家莫里所提出的。成就动机是指人有一种力求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干好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的那种动机。成就动机强的人喜欢追求成功,乐于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不怕失败,有较高的抱负水平。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包含两个部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而且这两者在强度上还可能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这种人叫作“力求成功者” 。他们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 50%的任务,这种任务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选择减少失败

2、机会的目标。叫作“避免失败者”也就是说,对于失败的恐惧将改变人们对一个目标的追求。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工作,选择简单的任务可能使他们免遭失败,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了,也能找到理由。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成就动机。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成分构成:1.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在儿童时期: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

3、主要成分儿童后期和青年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一、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二、创设问题情境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四、加强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五、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六、适当开展竞赛七、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智力和知识的区别智力和知识的关系智力和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智力是以大脑活动的个人心理为特征。例如同样考试得 100分的人,并不意味着两人智力相等。其中一个学生是靠死记硬背,而第二个学生能灵活思考甚至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前者的智力就不如后者。如高斯在解答 110

4、0 各数之和的算题中就表现了超常的理解能力,智力主要表现在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和速度上,以及逻辑性、灵活性上,而不是表现在知识技能的机械重复上。如在语文和算术练习中,智力高的学生能重视材料的逻辑加工,内在联系,就比死记硬背能更好地发展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智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儿童掌握知识技能越多,智力就越能更好的发展,通过掌握知识技能,到智力的发展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掌握知识到一定熟练程度时,才会引起智力(如观察力、概括能力等 )的量变和质变。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只有勤动脑筋的人,才能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积极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兴趣、爱好和

5、对学习的热情,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力量源泉,勤奋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学习的重要保证。一些名家、学者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十分强调个性品质在发展能力中的作用。高尔基曾说:“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烧成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 ”李卜克内西在回忆马克斯时曾写道:“曾经有人说天才就是勤奋,如果这句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智力不是一种廉价物,企图以投机取巧、偷懒的方式来获得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智力愈发达,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愈顺利,也就是说,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题,又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6、。智力的发展为掌握知识技能提供了条件,而知识的发展为智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早期教育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如游戏,简单劳动,外出散步,旅游,甚至到商店买东西,幼儿园系统的作业等。有意识、有计划地用知识武装孩子的头脑,教会他们动脑、动手、动口,他们的智力就会一步一步地提高。(ZLW)多元智能理论元 智 能 - Multiple Intelligences多 元 智 能 理 论 是 由 美 国 哈 佛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院 的 心 理 发 展 学 家 霍 华 德 加 德 纳 (Howard Gardner)在 1983 年 提 出 。 加 德 纳 从 研 究 脑 部 受 创

7、伤 的 病 人 发 觉 到 他 们 在 学 习 能 力 上 的 差 异 , 从 而提 出 本 理 论 。 传 统 上 , 学 校 一 直 只 强 调 学 生 在 逻 辑 数 学 和 语 文 (主 要 是 读 和 写 )两 方 面 的 发 展 。 但 这 并不 是 人 类 智 能 的 全 部 。 不 同 的 人 会 有 不 同 的 智 能 组 合 , 例 如 : 建 筑 师 及 雕 塑 家 的 空 间 感 (空 间智 能 )比 较 强 、 运 动 员 和 芭 蕾 舞 演 员 的 体 力 (肢 体 运 作 智 能 )较 强 、 公 关 的 人 际 智 能 较 强 、 作 家 的内 省 智 能 较

8、强 等 。 根 据 加 德 纳 的 理 论 , 学 校 在 发 展 学 生 各 方 面 智 能 的 同 时 , 必 须 留 意 每 一 个 学 生 只 会 在 某 一 、两 方 面 的 智 能 特 别 突 出 ; 而 当 学 生 未 能 在 其 他 方 面 追 上 进 度 时 , 不 要 让 学 生 因 此 而 受 到 责 罚 。 “多 元 智 能 理 论 ”之 父 霍 华 德 加 德 纳霍 华 德 加 德 纳 是 世 界 著 名 教 育 心 理 学 家 , 最 为 人 知 的 成 就 是 “多 元 智 能 理 论 ”, 被 誉 为 “多元 智 能 理 论 ”之 父 。 现 任 美 国 哈 佛

9、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生 院 心 理 学 , 教 育 学 教 授 , 波 士 顿 大 学 医 学 院 精神 病 学 教 授 。 任 哈 佛 大 学 “零 点 项 目 ”研 究 所 主 持 人 , 专 著 超 过 20 本 , 发 表 论 文 数 百 篇 。 纽约 时 报 称 他 为 美 国 当 今 最 有 影 响 力 的 发 展 心 理 学 家 和 教 育 学 家 。 哈 佛 商 学 院 教 授 称 “加 德纳 是 本 时 代 最 明 亮 的 巨 星 之 一 , 他 突 出 表 现 人 类 成 功 的 不 同 智 慧 ”。 美 国 特 质 教 学 联 盟 主 席 称 “推 动 美 国 教

10、育 改 革 的 首 席 学 者 , 加 德 纳 当 之 无 愧 。 ” 多 元 智 能 理 论 的 产 生 :20 世 纪 初 , 法 国 心 理 学 家 比 奈 创 造 了 智 力 测 验 , 用 来 测 量 人 的 智 力 的 高 低 。 1916 年 , 德 国 心 理 学 家 施 太 伦 提 出 了 “智 商 ”的 概 念 : 智 商 即 智 力 商 数 , 它 是 用 数 值 来 表 示智 力 水 平 的 重 要 概 念 。 1935 年 , 亚 历 山 大 第 一 次 提 出 “非 智 力 因 素 ”这 个 概 念 。 所 谓 “非 智 力 因 素 ”是 指 记 忆 力 、 注意

11、力 、 观 察 力 、 想 象 力 、 思 维 力 等 智 力 因 素 之 外 一 切 心 理 因 素 , 主 要 包 括 动 机 、 兴 趣 、 情 感 、 意志 、 性 格 等 , 这 些 非 智 力 因 素 都 是 直 接 影 响 和 制 约 智 力 因 素 发 展 的 意 向 性 因 素 。 但 是 , 这 一 理 论提 出 后 , 并 未 受 到 人 们 的 关 注 。 1967 年 , 美 国 在 哈 佛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生 院 创 立 零 点 项 目 , 由 美 国 著 名 哲 学 家 戈 尔 曼 主持 。 零 点 项 目 主 要 任 务 是 研 究 在 学 校 中 加

12、强 艺 术 教 育 , 开 发 人 脑 的 形 象 思 维 问 题 。 在 从 这以 后 的 二 十 年 间 , 美 国 队 该 项 目 的 投 入 达 上 亿 美 元 , 参 与 研 究 的 科 学 家 、 教 育 家 超 过 百 人 , 他 们先 后 在 100 多 所 学 校 做 实 验 , 有 的 人 从 幼 儿 园 开 始 连 续 进 行 20 多 年 的 跟 踪 对 比 研 究 , 出 版 了几 十 本 专 著 , 发 表 了 上 千 篇 论 文 。 多 元 智 能 理 论 就 是 这 个 项 目 在 80 年 代 的 一 个 重 要 成 果 。 哈 佛 大 学 霍 华 德 加 德

13、 纳 教 授 在 参 与 此 项 研 究 中 首 先 重 新 考 察 了 大 量 的 、 迄 今 没 有 相 对 联 系的 资 料 , 即 关 于 神 童 的 研 究 、 关 于 脑 损 伤 病 人 的 研 究 、 关 于 有 特 殊 技 能 而 心 智 不 全 者 的 研 究 、 关于 正 常 儿 童 的 研 究 、 关 于 正 常 成 人 的 研 究 、 关 于 不 同 领 域 的 专 家 以 及 各 种 不 同 文 化 中 个 体 的 研 究。 通 过 对 这 些 研 究 的 分 析 整 理 , 他 提 出 了 自 己 对 智 力 的 独 特 理 论 观 点 。 基 于 多 年 来 对

14、人 类 潜 能 的大 量 实 验 研 究 , 加 德 纳 在 1983 年 出 版 的 智 力 的 结 构 一 书 中 , 首 次 提 出 并 着 重 论 述 了 他 的多 元 智 能 理 论 的 基 本 结 构 , 并 认 为 支 撑 多 远 理 论 的 是 个 体 身 上 相 对 独 立 存 在 着 的 、 与 特 定 的 认 知领 域 或 知 识 范 畴 相 联 系 的 八 种 智 力 , 这 些 为 多 元 智 能 理 论 奠 定 了 理 论 基 础 。 编 辑 本 段 多 元 智 能 理 论 的 内 容具 体 介 绍加 德 纳 认 为 过 去 对 智 力 的 定 义 过 于 狭 窄

15、, 未 能 正 确 反 映 一 个 人 的 真 实 能 力 。 他 认 为 , 人 的 智力 应 该 是 一 个 量 度 他 的 解 题 能 力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 指 标 。 根 据 这 个 定 义 , 他 在 心 智 的 架 构 (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 本 书 里 提 出 , 人 类 的 智 能 至 少 可 以 分 成 七个 范 畴 (后 来 增 加 至 八 个 ): 1.语 言 (Verbal/Linguistic) 2.逻 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 间 (Visual/Spa

16、tial) 4.肢 体 运 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 乐 (Musical/Rhythmic) 6.人 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 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 然 探 索 (Naturalist, 加 德 纳 在 1995 年 补 充 ) 另 外 , 有 其 它 学 者 从 内 省 智 能 分 拆 出 “灵 性 智 能 ”(spiritual intelligence)。 这 八 个 范 畴 的 内 容 如 下 : 语 言 智 能 这 种 智 能 主 要 是 指 有 效 地 运 用 口 头 语 言 及 文 字 的 能 力 , 即 指 听 说 读 写 能 力 , 表 现 为 个 人 能 够 顺 利 而 高效 地 利 用 语 言 描 述 事 件 、 表 达 思 想 并 与 人 交 流 的 能 力 。 这 种 智 能 在 作 家 、 演 说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