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9869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井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煤矿井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煤矿井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煤矿井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煤矿井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井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井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甘肃华能天竣能源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刘 园 子 煤 矿 副 井 井 身 工 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单位:铁法煤业集团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2008 年 7 月 22 日 1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矿井设计井田开拓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在工业场地内设三个立井井筒,即主井、副井、风井。主井为主提升井、副井为辅助提升井兼入风井。副井井筒的设计技术特征见下表:井筒特征表 表 1-1井 筒 名 称序号 井 筒 特 征单位 副立井 备注纬距(X) m 4040754.420经距(Y) m 36395817.6031 井口坐标 井口标高(Z) m +1547.60 轨面标高2 出车方位

2、角 110.03 井筒倾角 904 井底车场标高 m +11005 井筒长度 全 长 m 430 不包括马头 门、水窝净直径 m 6.5表土段 m 7.56 井筒直径掘进直径基岩段 m 7.5表土段 钢筋混凝土砌碹7 支护方式 基岩段 混凝土砌碹表土段 m m 5008 支护厚度 基岩段 m m 500净断面 m 2 33.2表土段 m 2 44.29 断面 积 掘进断面 基岩段 m 2 44.2第二节 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 2一、井田地理位置刘园子煤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车道乡。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 1064830-1065030,北纬 362800-363114,南北长 6Km,东西宽 3km

3、,井田面积 18km2。二、交通交通主要以公路运输,井田工业广场距环县县城 56km,通往本井田的主干公路是沿马福川的县乡四级公路。环固公路(环县固原) 。第三节 井田地形、地貌及河流1、地形、地貌井田位于陇东黄土高坡的西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地形。90%以上面积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境内地貌可分为山脉岭梁,丘陵掌区,川道沟台和零碎残原,四种类型。山脉走向多呈北西向,在北部为东西向,地形切割剧烈,山间冲沟发育。勘探区标高一般为 1523 m至 1823 m ,比高约 300 m . 2、河流本井田内所发育的主要河流有马福川河,为一季节性河流,为环江一级支流。马福川沟谷、沟底距现环固公路约 3 m 左

4、右,最高洪水位距公路 0.51.5m。在马福川河流上游城壕用堰测法实测流量 5.64m/s,下游沙井子为 6.68 m/s。第四节 气象及地震 3一、气象环县系甘肃省干旱县之一,雨量稀少,气候干燥,风沙大,昼夜温差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节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天酷热,秋季多雨,春季多风。1、气温:年平均气温 8.9。2、降雨:集中于 79 月份多暴雨,为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量 408mm;3、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 1681.7mm。4、风速:年平均风速 1.8m/s,最大风速 2.3m/s,冬春两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5、其他:年平均无霜期 168 天,最大冻结深度 109c

5、m。一般每年 10 月份开始封冻。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 2518.8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 145.6 千卡/cm 2。二、地震:本区属地震活动较强烈地区。地震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g。第二章 地质及水文地质 第一节 副井井筒地质特征根据副井井筒检查钻孔,由新到老地层,从上到下分别叙述:一、第四系(Q)黄土:共 1 层,厚 29.53m ,为井筒表土层,呈散体状,稍湿,稍密-中密,一般具湿陷性。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 140-160kPa。该段可划分为稳定性差丁类围岩。 4二、下白垩统志丹群第二段(K 1zh2)该套地层层顶埋深 29.53m ,层底埋深 285.41m,总厚259.8

6、8m。共有 78(第 2 层第 79 层)个地质分层,其中第 2 层泥岩强风化,RQD 指标为 0。该套岩层呈泥质半胶结,岩体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顶部 5m 左右为古表层强风化带,岩石破碎,为散体状结构,属稳定性差丁类围岩,其下大部分岩层为层状结构,属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按岩性分述如下:(1)中砾岩:共 4 层,厚度(伪厚)在 2.30-4.04m,平均3.37m,总厚 13.48m。该岩体呈碎裂状结构,由于钻探外力所致,岩心破碎,RQD 指标为 0,分析原岩体还是比较完整的,属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极软岩石,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2)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中砂岩:其中含砾

7、粗砂岩 2 层,粗砂岩 2 层,中砂岩 4 层,共 8 层,力学特征相似。厚度(伪厚)在0.50-2.60m,平均 1.72m,总厚 13.78m。从统计结果可知,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度 2.28-10.00MPa,平均 5.54MPa,普氏系数平均0.55;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1.08MPa,小于 5MPa,属极软岩石。软化系数平均 0.10,小于 0.75,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大部分岩体较为完整,部分岩层由于长石含量较高,在钻探外力作用下,岩心破碎,分析原岩体还是比较完整的,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 5(3)细砂岩:共 27 层。厚度(伪厚)在 1.14-16

8、.24m,平均4.53m,总厚 122.38m。从统计结果可知,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1.53-10.36MPa,平均 4.44MPa,普氏系数平均 0.44;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 1.41MPa,小于 5MPa,可划分为极软岩石。软化系数平均0.12,小于 0.75,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岩体较为完整,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4)粉砂岩:共 17 层。厚度(伪厚)在 0.50-5.06m,平均2.01m,总厚 32.21m。从统计结果可知,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度0.27-19.03MPa,平均 7.20MPa,普氏系数平均 0.72;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 3.00

9、MPa,小于 5MPa,可划分为极软岩石。软化系数平均0.22,小于 0.75,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岩体较为完整,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5)泥质粉砂岩、泥质砂岩:其中泥质粉砂岩 4 层,泥质砂岩4 层,共 8 层,力学特征相似。厚度(伪厚)在 0.80-7.09m,平均2.81m,总厚 22.47m。从统计结果可知,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度1.50-8.72MPa,平均 4.07MPa,普氏系数平均 0.41;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 3.01MPa,小于 5MPa,可划分为极软岩石。软化系数0.12,小于 0.75,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

10、构,岩体较为完整,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6)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其中泥质粉砂岩 6 层,泥质砂岩6 层,共 12 层,力学特征相似。厚度(伪厚)在 0.80-9.78m,平均3.83m,总厚 45.99m。从统计结果可知,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度 65.20-7.88MPa,平均 6.58MPa,普氏系数平均 0.66;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 1.75MPa,小于 5MPa,可划分为极软岩石。软化系数平均0.14,小于 0.75,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岩体较为完整,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7)泥岩:共 3 层,厚度(伪厚)在 0.70-6.52m,平均3.

11、19m,总厚 9.57m。从统计结果可知,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度8.86MPa,普氏系数 0.87;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1.49MPa,小于5MPa,属极软岩石。软化系数 0.06,小于 0.75,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部分岩体较为完整,部分岩层由于揉搓构造较为发育,在钻探外力作用下,岩心破碎,分析原岩体还是比较完整的,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三、下白垩统志丹群第一段(K 1zh1)该套地层岩性有两个地质分层,中砾岩和细砾岩,层号80、81,层顶埋深 285.41m,层底埋深 361.72m,总厚(伪厚)76.31m。从统计结果可知,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度 20.83

12、-33.17MPa,平均 26.62MPa。普氏系数平均 2.66,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 14.35MPa,在 515MPa 之间,属软岩石。软化系数平均0.31,小于 0.75,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四、上三叠统延长群(T 3yn)该套地层层顶埋深 361.72m,层顶标高为 1181.88m,揭露层底标高 1036.10m,总厚(伪厚)145.78m。共有 23(第 82 层第 104层)个地质分层。 7按岩性分述如下:(1)含砾粗砂岩、粗砂岩:其中含砾粗砂岩 2 层,粗砂岩 3 层,共 5 层,力学特征相似。厚度(伪厚)在 0.80-12.55m,平均3.98m,总厚 19.8

13、8m。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度 7.37-17.87MPa,平均11.92MPa,普氏系数平均 1.19;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6.51MPa,在 5-15MPa 之间,属软岩石。软化系数 0.26,小于 0.75,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岩体较为完整,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2)中砂岩:共 5 层。厚度(伪厚)在 4.38-29.28m,平均12.16m,总厚 60.81m。单轴天然抗压强度 9.74-23.43MPa,平均15.15MPa,普氏系数平均 1.52,属软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岩体较为完整,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3)细砂岩:共 13 层。厚度(

14、伪厚)在 2.54-14.09m,平均6.27m,总厚 50.15m。普氏系数平均 2.07;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12.03MPa,在 5-15MPa 之间,属软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岩体较为完整,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4)粉砂岩:共 2 层。厚度(伪厚)在 1.40-3.11m,平均2.26m,总厚 4.51m。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属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极软岩石,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5)泥质粉砂岩:共 1 层,厚度(伪厚)1.90m。从统计结果可知,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度 16.40MPa,普氏系数 1.64,属于耐风 8化、耐水浸能力差的软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岩体较为

15、完整,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6)粉砂质泥岩:共 1 层,厚度(伪厚)1.20m。从统计结果可知,该层单轴天然抗压强度 13.60MPa,普氏系数 1.36,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软岩石。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岩体较为完整,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7)泥岩:共 1 层,厚度(伪厚)7.33m。该岩体呈层状结构,属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极软岩石,评价为稳定性较差的丙类围岩。五、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预测本井筒在施工中不会有断裂构造现象发生,井筒顶部穿越地层的第四系黄土具有湿陷性,基岩顶部 5m 左右强风化,均呈散体结构,易产生垮邦现象。第二节 地质构造刘园子井田位于沙井子断褶带的中部,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的东侧俗称“南北脊梁” 的中段,区域主要构造线为近南北向,呈狭长挤压线型构造带,区域煤炭基本赋存于沿近南北向展布的沙井子断褶带内,该断褶带东接天环向斜,西邻青龙山断褶带。刘园子井田位于沙井子断褶带的中部,井筒检查孔位于刘园子向斜或东侧。现简述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