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识产权学习之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997306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知识产权学习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的知识产权学习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的知识产权学习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的知识产权学习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知识产权学习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知识产权学习之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的知识产权学习之路郭德忠专利许可的反垄断规制这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来的,也是我的第一本专著,值此出版之际,除了对近年来的研究作一次沉思和检索,也愿借此机会对自己的知识产权学习之路加以总结和回顾:一、北京理工大学阶段:工科的训练1987 年,我通过保送免试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学习,所学专业是电子工程系的微电子电路与系统。二十年前踏入学门的那一刻,实在没有想到那就是踏上知识产权研究之路的第一步。我就读的高中洛阳第一高中是河南省重点中学,当时每年都有约十位同学能够保送入北大、清华等名校,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顺利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并得到四年的系统工科训练,使我终生受益,并为我在以后顺利完成由

2、理工向法律转专业的过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洛阳市检察院阶段:初识法律1991 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先在航空航天部某研究所做了半年的技术工作,之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由洛阳市人事局改派至洛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我在检察院工作了十年。工作主要是办公自动化工作,兼做一些文字材料工作,有时也参与侦办贪污贿赂案件。刚开始还试着做了些简单的技术工作,例如设计了单位的工资软件,进行了市检察院和十多个县区检察院的计算机联网工作,但可想而知,这些还有点创造性的工作毕竟不多,时间长了,大多数工作成了为检察业务服务的统计和通讯工作及与之相关的文字材料工作。这样,我在技术方面就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另一方面,由于主要从事

3、检察统计工作,我开始逐渐学习法律知识,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检察系统的各种各样的干部培训,我初步积累了基础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再加上平时工作环境中的耳濡目染,以及协助反贪局的同志侦办贪污贿赂案件,到 1996 年左右我差不多已经具备了法学专业本科生的知识水平。由于在检察院工作了很长时间,我对检察系统很有感情,我很感谢洛阳市检察院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对于我的学习包括后来上在职研究生提供了尽可能的支持和帮助。三、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正规的法学训练1998 年,第一届政法系统法律硕士班开始招生,由于上述法学知识的准备,再加上我平时一直没有放松对英语的学习,我以比较高的考分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在职攻读法律硕士学位。

4、政法大学的特点是注重基本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考试要想通过必须下功夫背书。尽管我们是在职法律硕士班,但学校的要求仍非常严格:首先上课的总时间与脱产学生相同,只不过2我们上课的频率和密度更高,每学期在校学习的两个多月时间每周一到周五基本上天天上下午都有课;其次,每门课考试几乎都有不及格的,八十多人的一个班刑事诉讼法竟有十几位同学不及格;再次,毕业论文要求非常严格。我的硕士学位论文为“电子认证合同及民事责任分析” ,导师是姚新华教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姚老师很少给好话,几乎每次他的意见都是“不行,需要再认真修改” ,以至于中间我曾经对完成那篇论文失去信心,但是,由于我不想延期毕业

5、,自己还是硬着头皮不断进行修改、丰富论文内容,直到答辩以前,姚老师也没有给予论文多少赞许的意见,只是淡淡地说“可以参加答辩了” 。由于对自己的论文心里并不是十分有底,所以在准备答辩过程中一直诚惶诚恐,又进一步准备了许多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结果,在答辩的时候无论是我的论文本身还是答辩的表现都获得了答辩委员会的好评。后来回想一下,姚老师应该是担心我们认为自己是在职生因而只想混个文凭而更加刻意严格要求的,因为一开始他似乎就说过这样的话, “不要就想着来政法大学混个文凭” 。说实在的,我此后一直庆幸在硕士阶段遇到了姚老师这样的严师,使我在学位论文写作方面受到了严格而正规的训练,这为以后写作其他论文特

6、别是博士论文打了一个好基础。四、准备考博:确定知识产权方向在我的硕士论文答辩通过以后,我曾经到三友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和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短期实习过。在此之前我对知识产权并不了解,由于检察院的工作经历我对刑事法比较熟悉,而我的硕士论文属于民法的内容,硕士阶段的课程中知识产权只占很少的部分,那时我对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了解非常有限,认为知识产权的面太窄,业务少,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可是到上述两个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原来的认识太片面了:这些涉外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的业务非常多,可以说,当时专利代理人只要愿意,就会有做不完的业务。而且我发现,自己兼具理工和法律背景在这一行业非常有优势,这两个

7、公司也都曾愿意留我在那儿工作下去。但另外一件事却使我萌生了考知识产权博士的想法。为了寻求发表,我试着将硕士学位论文寄给了知识产权文丛编辑部,没想到过了不久,郑成思老师亲自给我打电话说论文可以采用,但需要修改,并在电话里给我讲了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该论文修改后发表于知识产权文丛第七卷。我也因此事很受鼓舞,确定了知识产权为我以后的发展方向。由于郑成思老师也是北大的兼职教授,在那以后我有多次机会聆听郑老师教诲,到了 2005 至 2006 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过程中又多次有工作上的接触,郑老师严谨治学、提携后进、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此时此际,唯有勉励自己尽心于学业,以此作

8、为对郑老师的缅怀吧。3五、北京大学阶段:对知识产权深入学习和研究由于那时各高校招博士的考试在时间上不冲突,所以大家可以同时报考几所学校。我考博士考了两年,每次都报北大和社科院,但每次北大的英语都能过关而社科院的英语都差几分,最后没能到社科院读博士,但还是很幸运能够入北大随恩师郑胜利教授读博士。进入北大使我的人生揭开了新的一页。名师云集的北大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研究知识产权法的良好平台。我的导师组成员除了郑胜利老师以外,还有朱启超、张平、韦之、曲三强诸老师,刘东进老师也经常给予我们指导,他们的严格要求、谆谆教诲对我今后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郑胜利老师治学严谨,从我论文的开

9、题、拟定大纲到初稿修改直至最后定稿都予以悉心指导,认真把关。北大各种高水平的研讨会、讲座令人目不暇接,参与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术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除了常规的课程学习以外,在北大读书期间另外四件事对我也有重要影响:一是,2002 年我参加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随后于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做兼职。二是,2003 年 10 月至 2004 年 5 月我参加了北大的“现代日本研究班” ,这个研究班学员只有 25 人,5 位北大在读博士生,10 位北大在读硕士生,10 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学员虽少,但授课的老师却都是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著名学者、政府官员,学习内容是中日两国的

10、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的全方位比较研究,学员的收获非常大。2004 年 5 月,我们赴日本研修两周,参观了东京、神户、大阪、京都和奈良等城市,考察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我在大阪大学还以英语发表了题为“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China”的演讲。三是,2004 年我通过了司法考试。四是,2004 年 10 月至 2005 年 2 月,我到美国纽约市的 Cohen Pontani Lieberman & Pavane(CPLP)律师事务所实习。该律师事务所是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律师事

11、务所,主要从事专利、商标和版权业务,我在那里主要学习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专利侵权咨询意见,观摩专利侵权诉讼的取证过程,同时收集博士论文相关资料并在业余时间写作我的博士论文。该所的 Myron Cohen,Kent H. Cheng,Yunling Ren,Enshan Hong 及 Holly Y. Li 等律师对于我收集论文所需资料给予了热心帮助。Myron Cohen 先生和Yunling Ren 女士与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多次来北大做讲座,并推动 CPLP 律师事务所前后资助了三位知识产权法博士生到该所实习;Kent H. Cheng 是我的指导律师,他给我提供了他自

12、己在知识产权反垄断方面的研究成果;Holly Y. Li 专门带我到纽约市律师图书馆查阅资料;Enshan 4Hong 当时正在 Seaton Hall 法学院在职攻读 JD,他带我到该法学院旁听课程,查阅资料,本来,CPLP 律所的相关资料已比较丰富,可是当我到了 Seaton Hall法学院图书馆时还是惊叹,专门论述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关系的期刊杂志和专著竟占满了长长的两排书架,所有这些资料对于我最后顺利完成博士论文起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还要感谢我在北大的同窗好友们:徐绪辉师兄、赵启杉师妹的论文与我的论文都有或多或少的相关性,与他们的讨论给我不少启发;经济法专业的蔡俊峰师弟给我提供了很多反垄

13、断法知识方面的帮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经常与谢英士、王震、刘永沛、田芙蓉、高巍、朱理和刘晓春等同学进行探讨,他们的睿智才思也给我诸多启发;还要感谢我的室友丁鹏师弟,我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月基本上天天彻夜奋战,而他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容忍和支持。六、第二个北京理工大学阶段:知识产权教学研究及实务2005 年 8 月,我回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十八年前,我是一个懵懂的学子;十八年后,却已愧为人师。我所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主要给法学专业本科生讲知识产权法。2006 年,北京理工大学决定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我参与了知识产权法简明教程的编写工作,并开始向非法学专业本科生讲授知识产权。200

14、5 年 8 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成员,并参与有关专题的研究工作。2006 年 11 月,参加了知战办考察团赴台湾地区就知识产权战略相关问题进行考察调研。2006 年 12 月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项目名称为“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制” ,将在本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知识产权的反垄断问题。2006 年 12 月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吴汉东教授进行知识产权法博士后研究。在知识产权实务方面,现在是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的专利代理人,从事一些专利代理工作;同时还是北京市建元律师事务所的兼职律师,主要业务范围是知识产权法、公司法,担任多家公司、研究所的法律顾问。新的一年刚刚开始,行走中常禁不住回首,蜿蜒的知识产权求知之路,一个个脚印,历历在目。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笑容依然,而我也只能深深地致以衷心的感谢。2007 年 1 月 6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