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传染性疾病病理学多选题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99634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传染性疾病病理学多选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免疫传染性疾病病理学多选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免疫传染性疾病病理学多选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免疫传染性疾病病理学多选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免疫传染性疾病病理学多选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传染性疾病病理学多选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传染性疾病病理学多选题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免疫性疾病一、单项选择题(A 型题)494.介导型变态反应的免疫球蛋白为( )A.IgG D.IgDB.IgM E.IgEC.IgA 495.涉及型变态反应发生机制的是( )A.抗体直接作用于靶抗原 D.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B.淋巴细胞攻击靶抗原 E.肥大细胞脱颗粒C.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496.* 型变态反应急性期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为( )A.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D.纤维蛋白样坏死性血管炎B.镂空性软化灶形成 E.坏死组织保持原有轮廓C.实质细胞点状坏死497.与移植物超急性排异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发生机制的有关因素是受者体内预先存在( )A.CD4+ 细胞 D.抗供

2、者移植物抗体B.MHC 抗原表达 E. 激活补体C.CD8+ 细胞498.一般不出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acute rejection)病灶内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D.浆细胞B.免疫母细胞 E.淋巴细胞C.异物巨细胞499.*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引起组织损害密切有关的物质是( )A.自身抗体 D.CD4+ 细胞B.狼疮细胞 E.苏木素小体C.CD8+ 细胞500.一般不出现在 SLE 患者体内抗体是( )A.抗核抗体 D.抗链球菌抗体B.抗 Sm 抗体 E.抗血小板抗体C.抗淋巴细胞抗体501.对狼疮性肾炎具有诊断价值

3、的形态特征是( )A.免疫球蛋白沉积 D.电子致密物沉积B.补体沉积 E.苏木素小体C.系膜细胞增生502.SLE 患者皮肤损害的典型病变表现为( )A.面部蝶形红斑 D.蜘蛛痣B.肢体环形红斑 E.皮下小结C.出血点503.* SLE 患者血管损害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病变是( )A.纤维蛋白样坏死 D.外膜增生形成洋葱皮样结构B.内膜炎细胞浸润 E.内膜纤维化C.微血栓形成504.对 SLE 患者皮肤进行活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是( )A.表皮萎缩、角化过度 D.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B.表皮、真皮交界处水肿 E.表皮、真皮交界处抗体沉积C.基底细胞液化505.SLE 患者典型的心脏

4、病变为( )2A.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 D.心肌灶性坏死B.瓣膜疣状赘生物 E.心瓣膜钙化灶形成C.心外膜纤维蛋白性炎506.类风湿因子的本质是( )A.免疫复合物 D.抗自身滑膜组织抗体B.抗自身 IgG Fc 段自身抗体 E.抗自身关节软骨抗体C.抗自身 IgM Fc 段自身抗体507.艾滋病(AIDS)病毒属于人类( )A.T 细胞病毒型 D.疱疹病毒型B.T 细胞病毒型 E.疱疹病毒型C.T 细胞病毒型508.艾滋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犯和破坏 ( )A.巨噬细胞 D.B 细胞B.Tc 细胞 E.Th 细胞C.Ts 细胞509.HIV 的入侵 T 细胞的主要门户

5、是( )A.CD3 分子 D.CD16 分子B.CD4 分子 E.CD19 分子C.CD8 分子510.艾滋病首先侵犯的器官是( )A.脾 D.生殖道B.淋巴结 E.皮肤C.肠粘膜 511.艾滋病病人晚期外周血血细胞减少最显著的细胞是:A.CD4+ 细胞 D.CD16+ 细胞B.CD8+ 细胞 E.CD56+ 细胞C.CD14+ 细胞512.*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较为特征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肺泡内出现大量的( )A.水肿液 D.中性粒细胞B.泡沫样渗出物 E.淋巴细胞C.红细胞513.艾滋病易并发的恶性肿瘤是( )A.肺鳞癌 D.卡波西肉瘤B.肠腺癌 E.骨尤文瘤C.纤维肉瘤二、多项选择题(X 型

6、题)514.* 属于型变态反应的常见疾病包括( )( )( )( )( )A.风湿热 D.过敏性肠炎B.支气管哮喘 E.药物性过敏性休克C.过敏性鼻炎515.* 型变态反应的病理改变与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主要表现为( )( )( )( )( )A.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D.平滑肌痉挛B.组织水肿明显 E.组织大量坏死C.嗜酸性粒细胞浸润516.* 型变态反应损伤组织的机制有多种,包括( )( )( )( )( )A.补体介导性细胞毒反应 B.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C.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 D.抗体介导靶细胞功能异常3E.抗体介导 T 细胞攻击组织517.属于型变态反应的常

7、见疾病,包括( )( )( )( )( )A.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 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血型不符输血急性溶血 E.移植肾超急性排异反应par C. 抗基膜型肾炎518.属于型变态反应的病理情况或疾病者可能是( )( )( )( )( )A.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 D.链球菌感染后肾炎B.甲状腺功能亢进 E.狼疮带C.病毒性肝炎519.关于型变态反应的正确描述是( )( )( )( )( )A.细胞免疫性反应B.免疫活性细胞主要为 CD4+ 和 CD8+ 细胞C.可形成肉芽肿D.常由化脓菌引起E.其反应受 MHC 抗原限制520.关于移植肾超急性排异反应的正确描述是( )( )( )( )( )A

8、.移植后几分钟内即可出现B.与受者血清中存在抗供者移植物抗体有关C.病变主要发生在血管D.组织内大量免疫活性细胞浸润E.肾肉眼观呈肿大、青紫色伴梗死灶521.超急性排异反应易发生于( )( )( )( )( )A.供受者 ABC 血型不符 D.接受过异体皮肤移植者B.经产妇 E.供受者 MHC 配型不隹C.多次输血者522.* 关于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正确描述是( )( )( )( )( )A.发生于移植后一周以上 D.可发生在同卵孪生者B.早期多表现为细胞免疫反应 E.晚期多因抗体介导而失败C.供受者 MHC 配型不隹所致523.移植肾慢性排异反应(chronic rejection)主要组

9、织病理学改变是( )( )( )( )( )A.肾小球大量新月体形成 D.肾单位破坏严重B.闭塞性脉管炎 E.肾多发性小囊肿形成C.肾间质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524.移植肾急性血管型排异反应的形态特征包括( )( )( )( )( )A.肾细、小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 D.肾血管内膜炎B.肾血管内血栓形成 E.血管壁有 IgG、补体沉积C.肉芽肿形成525.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某些共同点,表现在( )( )( )( )( )A.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B.器官特异性C.与 HLA-DR 抗原有关D.女性多见E.病变呈慢性迁延过程526.对 SLE 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的血清抗体是( )( )(

10、)( )( )A.抗组蛋白抗体 D.抗非组蛋白抗体B.抗双股 DNA 抗体 E.抗血细胞抗体C.抗 Smith(Sm)抗原抗体527.与 SLE 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 )( )( )( )A.CD8+ 细胞功能受限制 D.女性激素B.自身抗体形成 E.某些药物4C.遗传倾向528.* 肾活组织检查中提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为( )( )( )( )( )A.血管纤维蛋白样坏死 D.肾间质炎细胞浸润B.血管白金耳状改变 E.免疫球蛋白种类多C.肾小球电子致密物广泛沉积529.对 SLE 具有诊断价值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为( )( )( )( )( )A.苏木素小体 D.肝细胞碎屑样坏死

11、B.心包膜纤维蛋白性炎 E.脾动脉周围洋葱皮样改变C.心瓣膜疣状赘生物530.类风湿性关节炎特点为( )( )( )( )( )A.多侵犯大关节 D.关节软骨面有血管翳形成B.易造成关节畸形 E.疼痛呈游走性C.呈对称性分布53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 )( )( )( )A.性接触传播 D.污染针头传播B.感染性血制品或输血 E.胎盘传播C.体表接触传播532.* 艾滋病病人淋巴结的早期病理变化为( )( )( )( )( )A.淋巴滤泡明显萎缩 D.副皮质区淋巴细胞增生B.淋巴滤泡明显增生 E.副皮质区淋巴细胞减少C.生发中心活跃533.* 艾滋病病人淋巴结的晚期病理变化为( )

12、( )( )( )( )A.T 细胞明显减少 D.B 细胞明显增生B.B 细胞明显减少 E.可显示分枝杆菌C.T 细胞明显增生534.晚期艾滋病患者的主要病理改变有( )( )( )( )( )A.CD4+ /CD8+ 细胞比例下降 D.机会性感染B.淋巴结等组织萎缩 E.肝、脾肿大C.下肢卡波西肉瘤5494.E 501.E495.A 502.A496.D 503.D497.D 504.E498.C 505.B499.A 506.B500.D 507.B508.E 522.A.B.C.E 509.B 523.B.C.D 510.B 524.A.B.D.E 511.A 525.A.B.C.D.E512.B 526.B.C 513.D 527.A.B.C.D.E514.B.C.D.E 528.A.B.C.E 515.A.B.C.D 529.A.C.E 516.A.B.D 530.B.C 517.A.B.C.D.E 531.A.B.D.E 518.A.D.E 532.B.C.E 519.A.B.C.E 533.A.B.E 520.A.B.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