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类学生活动记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99700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类学生活动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类学生活动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类学生活动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类学生活动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类学生活动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类学生活动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类学生活动记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出务工子女1、学习成绩普遍不佳在我市农村,夫妻以方都外出务工的人员,他们一般将子女托付给双方老人代管,老人只能勉强让孩子不冻不饿,根本无力关心辅导孩子学业,这些孩子普遍学习成绩不佳。据我们对我市某县一所中学的调查得知,该校共有务工人员子女 234 人,其中 80%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还有 20 多人是思想道德和学业都不佳的“双差生”,有 57%的学生有过“逃学、逃课”行为,49%的学生认为“读书没有意义”。2、日常生活不稳定外出打工的父母除了给足孩子的学习费用外,生活上只留很少的零用钱,遇到孩子生病,添置学习生活用品等,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满足孩子需求。许多老人年事已高,孩子早上常常睡“冒”了,

2、不吃早饭,空腹上学,迟到早退在这部分孩子中习以为常,造成他们生活极不稳定。3、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务工人员子女年龄一般都在 815 岁,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下,度过青少年的两个心理转型期,由于没有父母的生活关心和精神引导,半数以上的务工人员子女存在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性格自闭、孤独、冷漠或有暴力倾向。调查显示,近 1000 名务工人员子女中竟有 556 名孩子有以上心理感受。这种失衡的心理,对这部分孩子融入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令人担忧。一位女生在调查问卷关于对父母外出务工态度时写道:“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亲近的陌生人”! 4

3、、存在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由于取得成绩没有父母的及时鼓励赞扬,犯了小错没有父母的及时批评教育,长此以往,务工人员子女或多或少都存在行为习惯不良的社会问题。调查发现,存在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现象,甚至沾染撒谎、打架、上网、赌博、小偷小摸、早恋等恶习的占这部分孩子半数以上。我市某县的一所寄宿学校,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8 名住校的务工人员子女晚上一起翻墙出校,其中三个跑进网吧玩游戏,五个结伴乘车去苏州找外出打工的父母,此种现象令学校和家庭极为担忧。二、务工人员子女问题成因一是社会重视不够各级基层组织想方设法获取用工信息,千方百计广开输出渠道,全

4、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却未能将其子女培养教育问题与劳务输出工作一样强力推进,重视了经济效益,忽视了关心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接班人健康成长这一重要社会问题。二是父母关心不够许多年轻夫妻急于想通过外出务工的方式摆脱生活困难,挣钱的主要用途是盖新房,添家具,帮助孩子交学费,却很少关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亲情的渴望和需求,和孩子几乎没有精神、思想沟通。三是学校帮助不够学校是务工人员子女家庭之外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受到人力、财力、教学任务等多种因素制约,无法给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与同龄孩子更多的帮助,即使有许多的学校逐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还是受上述因素所限力

5、所不及。3. 从学校教育角度解决(1)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学校要加大对留守子女的心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子女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切实消除留守子女心理障碍,使其树立学习信心。举办家长学校,为代管人开设系列讲座,鼓励家长或监护人定期校访,反馈留守子女在家表现,了解留守子女在校的情况。请专家或教育有成效的监护人做经验交流,探讨教育留守子女的有效途径。(2) 实施“德育导师”制度建立“留守子女”档案和“德育导师”制是德育制度的创新。 “导师”要对留守子女的思想进行引导,学习上加以辅导,生活上给予关心,情感上给予诱导。做好“结对子”等帮扶工作,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

6、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温暖的集体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3) 班主任要有“四心” ,做到“五必访”教师要正确认识 “留守子女”优点和缺点,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同时还要做到“五必访”:即“留守子女”情绪不好时必家访,身体不佳时必家访,成绩下降时必家访,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时必家访,与同学争吵时必家访。4. 从家庭教育角度重视(1) 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子女”父母应尽可能地把子女寄养在有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孩子的亲朋好友处,使之处在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中,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

7、倾听子女的心声,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等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思想。(2) 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手中有钱而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家长应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成长。(3) 明确“监护人”职责,树立角色意识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多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及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受关怀。监护人要及时纠正留守子女的缺点,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学会“自理、

8、自律、自强、自学、自护” 。总之,解决“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构建监护网,真正形成“社会关注、学校关心、家庭关爱、自我教育”的社会氛围,切实为山区“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学困生帮扶计划 透视我校的初四学生状态,很显然比一般学校要复杂得多。因为他们是由原来的三处中学合并而来的,他们的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都不一样,有少部分比较好,但有一大部分学生则两方面都很差,甚至个别学生漏洞很多。因此为了使学困生尽快赶上学优生,决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特制定此计划。一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主动要求进步。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

9、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可能被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各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他们学习、生活由于变化而还有些不适应,还有些父母离异,老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逐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他们倍感亲切、温暖,让他们安心并乐意学习,努力追上其他学生。二 具体办法如下:1 学生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制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由老师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2 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总结优缺,尽量做到使每

10、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3 定期对学困生进行考了解学习生活情况。4 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5 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变化。6为学困生建立学习档案,把学困生根据学困学科分配给各位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关注。7利用年级组活动时间给老师提供交流反馈的机会,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使帮扶学困生成为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责任。8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优秀生的心理辅导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那些遵守纪律,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极为招人喜爱, 他们一直被光环所笼罩,倍受老师的瞩目关

11、怀,恩泽雨露,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同学学习的榜样,家长心中的明珠,即大家所谓的”优生” 。对此类学生老师和家长通常采取的是放任放心态度,然而,他们真的让人如此放心吗?看似美玉无暇光芒四射的他们,其实背后却隐藏着种种“隐患” 。优等生智力水平比较高,观察问题细致,思考问题深入,比同龄的学生更加敏感早熟,心理问题更为复杂,难以解决。一 自私自利,心高气傲,排斥他人优生们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某方面的成绩,深受老师喜爱而感到自我满足,自命不凡,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及心理感受,认为自己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看不起其他同学,当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把责任一股脑儿全推到别人身上

12、,从不找自己的过错,不愿与别人平等相处,听不进别人善意的劝告,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即使对老师也傲慢无礼,品头论足.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感叹曾经的得意门生见到自己时形同陌路,睬都不睬,普通的学生反而非常热情.优生们认为老师无私奉献的爱是理所应该的,对此他们漠然接受,连声谢谢也不说,特别是对“时过境迁”的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更是视若路人。二 意志薄弱,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力差我班的学习委员拾岩同学平时表现十分突出,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可这次演讲比赛她却只得了三等奖,比赛成绩一出来,她就哭着说自己不可能是三等奖,评委不公平,以后再也不参加演讲比赛了。这类学生习惯了老师的表扬,奖励,比起普通的学生更

13、禁受不起挫折和失败。当他们遇到一点挫折时,常常怨天尤人,不愿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有的优生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家长的几句责骂或老师的批评而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可见他们的心理耐挫力是多么的微弱啊!三 情感冷漠,缺乏集体荣誉感在班级生活中,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除了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外,其他的一切都置之不理。当集体受到表扬时他们漠然以对,当集体受到批评时他们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更别说让他们为班级做点事,出点力了。打扫卫生和他们无关,损坏了的公物他们视而不见。在他们的心中毫无责任感和义务感。四 表里不一的双重性格优生们之所以成为老师眼中的“优生”

14、,和他们在老师面前的善于表现有直接关系。大扫除时,正和别人说笑打闹的他们,见到老师走来,立即从别人手里夺来扫帚,卖力的扫起来;平时别人向他借东西时从不理睬的他们,在课堂上却是极其热心老师眼中的他们和同学面前的他们简直判若两人,以至于老师对同学们给他的评价难以置信。老师们由于“光环”效应,往往片面认为优等生其他方面亦优秀,人为的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现象,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只重视优等生学业上的提高,而忽视其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这种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根据以上几个主要心理状态,我认为学校和教师应本着培养合格人才,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目标,尝试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一、坚持以德为先, “

15、响鼓要用重锤敲”的指导思想对优等生的培养要用高标准、严要求,决不能只看到优点,偏袒缺点,更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优等生的唯一尺度,从而在“一俊遮百丑”的思想影响下,放松品德上的要求。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着想,友好平等的和同学相处,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热心以及集体荣誉感。二、消除自傲心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优等生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不当,可能会产生桀骜不驯的心理。老师要引导他们对这种心理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敢于解剖这一心理现象,并能认识它的危害,让他们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别人,学会与人交往。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提醒他们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督促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16、班主任在疏导中,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启发性、情感性、激励性,才能达到使优等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三、不断激励,弥补挫折,培养耐挫力老师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创造情境,使优等生感受挫折,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使他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勇气。要适当给他们制造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让他们去面对,教育他们正视挫折,勇敢面对。如有的优等生,对体育竞技活动不重视,就想办法让他参与,感受失败。而对有的自以为是的骄傲的尖子生可以让他做些奥数的题目,让他感受困难和挫折,然后教育他如何对待失败。当优等生在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出现心理挫折的时候,老师应给以真诚的鼓励,使他们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旺盛斗志,引导他们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如果优等生在某些方面遇到了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老师如果不去为他们创造、提供良好的补偿机遇,他们也许就此一蹶不振,这无异于在扼杀他们的智慧。反之,若能及时地为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补偿心理,优等生就可能沿着偶然失败再次表现表现成功自信心增强不懈努力的良性循环轨道前进,就能使之经常保持心理上的积极状态,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