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学生朋友们谈谈经济学和经济学界---卫志民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99290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大学生朋友们谈谈经济学和经济学界---卫志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和大学生朋友们谈谈经济学和经济学界---卫志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和大学生朋友们谈谈经济学和经济学界---卫志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和大学生朋友们谈谈经济学和经济学界---卫志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和大学生朋友们谈谈经济学和经济学界---卫志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大学生朋友们谈谈经济学和经济学界---卫志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大学生朋友们谈谈经济学和经济学界---卫志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大学生朋友们谈谈经济学和经济学界卫志民今天下午在院里聆听魏、蔡二位老先生的报告时,遇到了魏同学,他嘱咐我为他们自己办的一份小报纸写点东西,我心里不想答应,因为没有心得,但又担心被误解为是因为看不上这份报纸,但答应下来,写几段话和正在读本科一年级的经济学院的大学生们交流一下,之所以将谈话的目标定为”大一” ,是因为我有点怀疑自己是否有资格谈这些, “大一“的同学比较起来应是最接近于虚怀若谷的,若有不恰当的地方,请一定原谅我。这些话中的某些部分实际上与最近读的几篇文章、几本书和参加的几次讨论会也有关系,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些观点的一个反应,由于本文中提到的这些观点读者实际上都不陌生,所以也就不提商榷

2、这回事了,同行与朋友也千万不要对号入座,避免不必要的为捍卫面子与自尊而不是学术与真理的意气之争,还是心平气和地讨论点事情吧。如何去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做这个计划与你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如何设计有直接的关系。三百六十行我们暂且将其归为两类,以是否愿意献身于学术研究为界分两类,如果你的决定是否,你大可本着极端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学校的各项要求,在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各门课程的学习之后,尽可能地使你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享受生活,增加体验;如果你准备献身于学术研究,你一定要任任真真地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对经济学感兴趣,你是否自认为对经济学有感觉,如果是,你就要专心地走进去,不要轻易放弃,那么从现在起就要打好理论基

3、穿 在你的头脑中,要有意识地去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框架,作为核心的知识系统,在它的外围还要存在一个以文、史、哲知识为主,以自然科学知识为辅的外围知识系统,二者合而为一才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一个知识结构不是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够建立起来的,也难以于不经意间形成,需有意识地去做,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去完成,这也是考虑到中国学术界的实际情况,不得已而提出的一个下限,要不然把人都吓跑了。有了这样的想法,你一点一滴的阅读和写作都要符合这个整体的宏观安排,就可以少走弯路,尽快出成绩。构建知识结构的时候还要注意解决好博大与精深的关系,知识准备阶段先要追求博大,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你将来准备具

4、体从事的研究领域解决精深的问题,现在的经济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你不应满足于浅尝则止,做一个全能型的、喜欢夸夸其谈、泛泛而谈的经济学家,你必须有一个与你在经济学研究分工体系中的位置相适应的一个特点鲜明的知识系统,有了这样一个知识结构后,你以后再去做研究工作,就可避免片面性,即使从某一角度研究某一具体的问题,也会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下考虑问题,不至于做出“医头伤脚”的事来。再一个就是头脑中有了经济学世界的“世界地图”以后,就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寻找你所需要的东西,同时也就知道了经济学世界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天才众多,就不容易犯“自大狂”和“创新癖”的毛病,无知者无畏,不知道什么是已经存在的东西

5、,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是创新呢?你多读书,就容易培养起你对前辈和真理的敬畏之感,就不会将很模糊、粗浅、萌芽状态的再发现当成前无古人的重大创新了,就会使年轻人冷静下来,把板凳坐住,不至于时常产生出经济学不过如此,经济学家不过如此的感慨,同时也就知道什么地方是经济学世界的边疆,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开拓疆土,实现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厚积薄发到一点不去写东西,写作本身也是一个促进思考、锻炼写作技巧和学会使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工具和数学分析工具的过程。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在这个阶段不要写作太多,写作总体来说应该是研究和思考过程的一个总结,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而不应该为写作而写作,更不应有什么计划

6、、日程表之类的东西,须知创新是无法计划出来的,况且写作本身也是很耗费时间的,在从事经济学研究这个行当的前十到十五年的时间对天赋正常的人来说还不是吐丝的季节,现在的问题是要多吃点桑叶,即使为了满足来自行政方面的要求迫不得已需要写一些东西,也要一步一个台阶,有所提高,不要低水平重复,把你写的东西按时间排序,要让我看出存在一个功力不断提高的轨迹,要是把时间都用在赶时髦上,一会儿东南亚金融危机,一会儿知识经济,一会儿西部大开发,一会儿股份合作制,一会儿 WTO,不是这些东西不可以研究,而是不能以赶浪头的态度去做,要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去研究,长期系统地去研究,这样才可能得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成为知识

7、的创造者,而不是垃圾文字的生产者,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不说,还磨损了都很值钱的大脑和电脑,你看看现在的论文,和以前相比形式上倒确实有了点进步,总算知道附上参考文献了,先进点的也知道前提、假说、证明、检验什么的,可是参考文献往后一附,也不文中注明,到底看没看过,谁也不知道,很多论文明明用大白话用茶馆的风格谈了谈对现实经济问题的一些设想、愿望和猜测,参考文献倒列了一大堆经典文献,若真读了这些书,猴子写出来的论文也比这篇好;还有的论文引经据典,读来味如嚼蜡,即没有提出新问题、新假说,也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不能检验理论的原则;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教科书式的论文,满纸的曲线、模型、深奥的理

8、论与术语,这类论文是专门写给外行人看的,属于知识普及型的,大多是从西方引进的教科书中择录的,也有一些是从外文著作或外文学术杂志中合理吸收来的,也许做高访的成效吧,但他们忘了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注意别从有大陆图书市场开发价值的的外文著作中吸收,小心有一天出了中译本之后穿帮,笔者近日阅读就遇到中文著作和中译本整章重复的,这些事不说也罢。大家一定记得亚当斯密的故事,亚当斯密原本委托他的好朋友在其死后烧掉除那两本著名的著作以外的书稿,后来还不放心,终在去世前几周亲自监督其好友当面焚稿,我倒不是叫大家都去学亚当斯密和黛玉,但保留几份严谨的要求总不过分吧。我希望青年人立大志,写东西要严肃慎重,不要拿到职称

9、、学位或其他什么功利方面的好处就知足了,但更不希望你立什么创立中国经济学这样的大志,一门学问不是一件衣服,你先画个图只要聪明伶俐、肯下工夫就能照图做出来,一个经济学工作者毕其一生能为经济学大厦贡献一块、半块砖头就已是青史留名了,千千万万个砖头放在那里由那些百年一遇的天才去建成一座具有某种风格的房子,这种风格往往被经济理论史学家们给称作某某学派,再由它的追随者们或反对者们去添砖加瓦,把它由一层变成二层,不断发展下来,构建起一座经济学的大厦,什么什么学派不是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更不是个人人为地立大志创造出来的,而是别人给起的。至于读书的选择问题,人的生命和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而我们又处于一个信息大

10、爆炸的时代,怎么来解决这个冲突呢?一个是读经典著作,这是一个极好的懒办法,因为无情的时间已做出了无私的裁判,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含金量较高的东西,你捡回来要比你去独自挑拣要划算的多,不是说书店里花花绿绿的东西完全没有价值,而是我们应在最大化原则的指导下读书,一张百元钞票,一张十元钞票,你只能捡一张,拿哪一张你肯定知道;二是多读译著,能读原文更好,版权的输入也是经过反复权衡的,在你没有炼就一副火眼金睛的情况下,编辑又帮了你一个忙,让你少浪费了许多时间,当然青年人一定要抱着求真、怀疑、诚恳、独立思考的态度去念书,不要做别人思想的奴隶。国内的著作上世纪 8090 年代有一些下了功夫的书,由于种种原因

11、,选读 90 年代以后的书要格外慎重,尤其是某某主编的,由一些不相干的人你一章、我一章地快速拼装出来的那种书尤其要慎重,许多是时间杀手,最好在教师指导下开列书单,以免中计,当然,中国经济学毫无疑问进入 90 年代进步飞速,但垃圾著作以更快的速度生产,难免让你眼花缭乱。杂志的文章要看,但要注意比例,理论上讲由于杂志可以反映近一年、两年的研究进展,而一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汇聚和丰富,以著作的形式出现,常常在五年以上,但这一特点在国内多数杂志上体现不出来,理论上原创性的论文较少,多是对现实问题的研究,面对现实问题研究又没有使用经济学的规范的分析工具,看起来总是些现象的描述,多数像是记者写的,出现了一

12、些记者型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似乎不经过经济学的系统学习和锻炼,多看一些资料也能写出来被称之为“经济学论文”的东西,不需要经济学理论积累也可以读得懂,很多经济学论文读起来就像到了经济学茶馆,要不现在时兴经济学散文呢。现在经济学成为一门显学,人人都在谈论,都在搞,这真不是什么好现象,害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班上课的情景像重点小学的超编班,用一百多人的大教室还嫌挤。在当今这样一个名来利往的经济学世界里,要一个聪明的、有思想的、精力充沛的、有抱负的、不乏勇气与机会的青年人保持一种淡泊平静的心态,是多么的痛苦,无异于内心世界的一种折磨,但你要想成功,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善始善终地完成这个积

13、累过程,没有这样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治学态度,就容易心浮气躁,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一遇挫折便轻言放弃,终难有所建树,所以不要看学术界热热闹闹就跃跃欲试,多积累、多冷眼旁观,多关注、少出拳,你们一定要记住,时代在变化,现在经济学舞台上红红紫紫的某些人的“成功经验” ,你想模仿,那得把时钟倒拨 20 年,那是时代送给他们的礼物,以后渐渐就行不通了,你现在好好做学问,等游戏规则慢慢变了,以后你又可打着新时代的第一桶金了,否则你两头够不着,当然,你若读书只为求真那再好没有。我说不让青年人跃跃欲试,有几层含义,一层是不要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过多地投入,不要拿青春去换那些世俗的好处,至少不要一门心思、毫

14、不犹豫地全身心地去做。现在有些人一身二职,名曰双肩挑,官大一级学问长一级,吃葡萄的时候没吐出几颗葡萄皮,不吃葡萄了倒吐个不停,读书的时候没出什么东西,没时间读书了倒果实累累、名气见长,厚积薄发?也许吧。现在学术界的人似乎越来越依赖行政权力过活,有些学者们凑在一起,什么都可以谈,比如交流一下做什么书了,上什么点了,人事变迁,宦海沉浮等等,就是不喜欢谈学术问题,有些学术研讨会基本上成了个社交活动,给那些有经费、有级别、有话筒(发言权) 、有时间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演出的舞台,许多经济专家很喜欢对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发表高见,多数水平却在大报经济版记者的水平之下,说事析理以情感好恶为依据,而非以成本收

15、益作取舍,成为了著名理论家,连部像样的著作或论文都拿不出来,原来名气都靠增加演出场次,桂冠全赖记者加冕,这些人很是知道扬长避短,利用自己行万里路的特长来对付别人读万卷书的优势,大讲海内外见闻,临了还要教训你不要死读书要关注实际问题,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工具不适合分析中国的实际,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要比了解水土不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重要的多等等,还有部分喜欢谈点理论的专家,整天像小燕子一样,飞到东,飞到西,在所谓的学术会议上听到点只言片语,便认为掌握了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到处讲,用开会代替研究,酒桌代替书桌,沙发代替板凳,参观代替读书,生活质量倒也因此而大为提高,至于那些以不变应万变,到哪里发言

16、都是那几句老话的专家们,就更等而下之,不足为道了。圈子里的这些情况青年人看多了难免得出一些不好的启示和结论,难免有人想邯郸学步,所以说青年人要想在学术上取得一点成就眼光就一定要放长远些第二层含义是不要过多花时间去批评他,学术界成了这样子,有多少可被称为学术的东西,有多少值得你批评很值得怀疑,有没有原始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也让人困惑,若你着眼于批评目前运做学问、运做知名度的技巧,那些东西就更不值得浪费你的宝贵时间了,你不要以为大家不明白,不是大家不明白,而是既得利益在作怪,如果真有人不明白,这样的糊涂虫你挽救他干什么。经济学界不需要太多的鲁迅式的批评家,需要的是制度创新,需要的是游戏规则的改变,拿出像样的东西出来,便会不呼百应,否则极容易演变为五十步笑百步,鱼网对鱼网,统统漏洞百出,谁也驳不倒谁,谁也不服谁。还有一层意思是不要太热衷于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至少在现阶段,在经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以前,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试着解释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也许经济学永远也成不了一门精密的真正的科学。从经济史和经济理论史的比较研究来看,经济学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