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理论与实践完整笔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8528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特理论与实践完整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特理论与实践完整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特理论与实践完整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特理论与实践完整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特理论与实践完整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特理论与实践完整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特理论与实践完整笔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完整笔记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从一般意义上,凡是能够称之为“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具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二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三是坚持着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之所以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具备这几个方面的共同点

2、,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如何理解“理论体系”?首先,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其次,这几个理论成果都紧紧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个基本的理论主题。再次,这几个理论成果始终坚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义?1、要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2、要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关系; 3 、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3、想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 、中国

4、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我国从上世纪末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 2010 年、2020 年、2050 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引进来” “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1

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4 、在“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问题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起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第二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五大;第三阶段从十五

6、大至今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阶段 1 、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2 、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3 、重构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上,给发展中国家指出了奋斗方向 5 、改变着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6 、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题】 1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 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

7、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 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概述一、关于经济制度问题, (所有制和分配问题) ;二、关于经济体制问题, (市场经济问题)三、关于发展方式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四、对外开

8、放问题,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一)关于经济制度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体是两大制度:一是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收入分配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关键是从理论上讲清楚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必须从理论上分析清楚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动力和效率问题。研究公有制或私有制,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效率问题。二是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公平问题。从理论上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是否公有制不如私有制效率高。对所有制效率的不同分析思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一是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以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二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分析所有

9、制效率,以是否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一是从市场竞争关系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二是从产权关系是否清晰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更好地承担决策风险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思路: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曾经都是高效率的所有制。所有制效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种所有制的高效率总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才能够成立。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其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

10、发展。资本形式变化趋势是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不断增加。所以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效率的结论。其二,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由此导致的其他经济矛盾也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根本上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必然被公有制所取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结论:其一,竞争是动力的源泉,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使每一个经济主体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个人的经济利益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得到实现

11、,私有制具有内在的竞争力,也具有充分的动力。其二,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在公有产权条件下,任何决策或选择的费用较少地由选择者全部承担,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公有制意味着较低的效率。公有制的时代变化公有制变化:传统公有制现代公有制。变化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公有制企业具有越来越多“个体独立性” ,具有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资本的组织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主要不再是单一公有的形式,更多的是

12、采取混合经济的形式。实现形式是共同的,对不同的所有制没有差别。公司法是适合一切所有制形式的。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公有制企业与自身的利益、职工的利益都已经直接挂钩,并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实现。竞争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企业将对经营决策的结果承担全部的责任。这些特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公有制经济的弱点。现代公有制的基本特征:总的趋势:公有制的利益分散化在加强,个体独立性在增加。实现形式:股份制、公司制是共同的实现形式。这一点与私有制没有区别公司制这一形式使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直接混合、融合,可以成为同一个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3 、分析的基本结论结论之一: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种具有更高的效率,不能简

13、单化做出结论。脱离条件的约束,简单化的结论都是片面的。现实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所有制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不能以现实中某些现象为依据得出单一的结论。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高效率,也可以低效率。结论之二: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自身的优势,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社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这些领域的范围越大,公有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另外,在协调社会经济利益方面,公有制更能够使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关系。结论之三: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更有社会价值目标的因素。选择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们价值目标决定的。公有制能够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形成经济利益上的平

14、等关系奠定制度基础。利益关系的和谐更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生产积极性,从整体上使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充分的动力。(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按照这一理论来完善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比较多的是讲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公有制经济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要进一步完善这一体制,要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双向结合,不仅公有制经济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市场经济也要与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结合。一是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设公有制企业。把公有制企业建设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微观主

15、体,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二是按公有制经济要求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靠谁来建设,这个建设者只能由政府来承担。解决好政府宏观调控的问题。解决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问题。解决好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解决好地区和城乡差距问题。(三)关于发展方式问题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谁来转变?前两个转变是宏观领域的问题,主要是政府转变;后一个是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是企业转变,即转变的主体是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条件: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市场条件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机制是自然形成的。企业能否自觉转变发展方式,关系到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6、市场机制具有促进企业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充分,是我们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内在原因。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条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实现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变提供体制保证。具体需要完善以下几方面的体制。主要解决对消费品生产,特别是对服务业发展的投资体制;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不再把维持高积累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倾向,确立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的导向;完善初次分配体制。不再把压低劳动报酬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主要途径,并作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主要措施。促使企业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这一体制要由政府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