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上传人:g**** 文档编号:3396499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瘫运动功能评定(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偏瘫康复治疗程序示意图,偏瘫特点,涉及肌群或整个肢体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肌群间协调紊乱异常的反射活动恢复过程依次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及协调运动,躯体功能评定内容,肌张力与痉挛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协调与平衡评定感觉评定步行及步态评定反射评定心肺功能评定,肌张力与痉挛评定,偏瘫痉挛评定,痉挛(spasticity):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不随意收缩,肌张力明显增高即称痉挛,是在被动活动时产生过大的抵抗感偏瘫患者的痉挛常以固定的模式出现,如屈肌痉挛模式、伸肌痉挛模式有关痉挛程度的评定Ashworth量表(A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综合痉挛量表(Co

2、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肌张力分类,低张力 (hypotonia)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正常张力 (normal tone)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高张力(hypertonia)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张力障碍(dystonia)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地交替出现,肌张力临床分级,等级 肌张力 标准 0 软瘫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1 低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2 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3 轻、中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4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OSulliva

3、n SB, Schmitz JT.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3rd ed). F.A.Davis, 1994,97-110.,痉挛分级,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

4、力,活动比较困难4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Ashworth B. Preliminary trial of carisprodol in multiple sclerosis. Practitioner 1964,192:540-542.Bohannon RW, Smith MB. Inter rater reliability of a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of muscle spasticdity. Phys Ther 1987, 67:206-207.,综合痉挛量表 (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

5、S),腱反射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2分:反射正常3分:反射活跃4分:反射亢进,肌张力0分:无阻力2分:阻力降低4分:正常阻力6分:阻力轻到中度增加8分:阻力重度增加,阵挛1分:无阵挛2分:阵挛1-2次3分:阵挛2次以上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结果判断 0-6分:无痉挛; 7-9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1.燕铁斌,许云影.综合痉挛量表的信度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63-265.2. 燕铁斌.临床痉挛指数:痉挛的综合临床评定.现代康复,2000,4:88-91.,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评定,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

6、,关节的远端向着或离开近端运动,远端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开始位置之间的夹角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侧重于远端骨的运动其大小与远端骨移动的距离(角度)直接有关,关节活动测量工具,通用量角器 由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刻度盘和两条臂(分别称为固定臂和移动臂)构成,主要用来测量四肢关节,测量注意事项,在正确体位下检查,严格操作同一病人应由专人测量,每次测量应取相同位置,两侧对比关节的主动运动范围与被动运动范围不一致时,提示有关节外的肌肉瘫痪肌腱挛缩或粘连以关节被动活动的范围为准或同时记录主动及被动时的关节活动范围,手法肌力检查,概念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凭借自身的技能和判断力,根据现行的标准或普遍认可的标准,通过

7、观察肢体主动运动的范围以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确定所检查肌肉或肌群的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级的一种检查方法肌力分级6级(0级5级)3级以下不抗重力3级抗重力3级以上抗阻力,手法肌力检查分级法,手法肌力检查注意事项,遵循测试的标准姿势,以提高结果的可比性先健侧后患侧,先抗重力后抗阻力,两侧对比抗阻力使用同一强度,阻力加在被测肢体的远端测试时的等长收缩及闭气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特异反应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患的者应慎用,平衡评定,平衡分类 静态平衡: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动态平衡:自动态:进行自主运动时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如坐-站他动态:对外界干扰

8、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平衡评定,平衡评定的内容,静止状态下不同体位时保持平衡睁、闭眼时能维持姿势稳定一定时间内对外界变化做出必要的姿势调整反应运动状态下能精确地完成运动,并能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包括加速和减速)运动后能回到初始位置或保持新的体位平衡动态支撑面内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保持平衡,如在行使的汽车或火车中行走,平衡评定方法,临床观察评定平衡Berg平衡量表上田氏平衡反应试验佐直氏平衡试验Carr-Shepherd平衡评定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仪器平衡能力评定,临床观察评定平衡,Romberg检查法受检者闭目,双足并拢直立,观察受检者在睁眼及闭眼时的身体摇摆情况

9、强化Romberg检查法受检者足尖对足跟直立,最长维持时间为60秒单腿直立检查法受检者单腿直立,先睁眼,后闭眼,最长维持时间为30秒活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如坐或站立时移动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脚跟碰脚趾行走、足跟行走、足尖行走、走直线、侧方走、倒退走、走圆圈及绕过障碍物行走等,Berg平衡量表(BBS),由Katherine Berg于1989年首先报道,最初用来预测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包括14个项目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4分,总分56分测试一般可在20分钟内完成按得分分为020、2140、4156

10、三组,其代表的平衡能力则分别相应于坐轮椅、辅助步行和独立行走三种活动状态总分少于40分,预示有跌倒的危险性,Berg平衡量表,Berg 平衡量表评定指南,测试所需的装置一块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一把直尺或带有5、12、25cm刻度的测量尺测试所需的椅子要高度适中在进行第12项任务时要用到一个台阶或一只高度与台阶相当的小凳子,Berg 平衡量表评分标准,对于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不能单独考虑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平衡的情况必须综合性的考虑患者各方面的情况,用其他更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才能确切的说明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本质,因此,偏瘫患者的躯体功能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所处

11、的阶段原始反射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肌张力异常是否存在有无异常运动模式有无功能性活动的关键成分缺失、过多或时空错误患者功能性活动能力的水平,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方法,Brunnstrom评定法Fugl-Meyer评定法ADL活动分析法上田敏评定法运动评定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Rivermead运动指数Bobath评定法Lindmark评定法Karen Margrethe评定法,Brunnstrom评定法,基本概念,协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SM)又称共同运动,偏瘫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当让病人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

12、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活动,并形成特有的运动模式,并在用力时特别明显偏瘫患者痉挛期常见的协同运动模式有屈肌协同运动模式和伸肌协同运动模式,可见于上下肢,上肢屈曲协同运动,肩胛骨上提、后缩肩外展,外旋(内旋)肘屈前臂旋后(前)腕屈指屈,内收拇指屈,内收,上肢伸展协同运动,肩胛骨前伸,向下肩内旋,内收肘伸展,旋前腕微伸指屈曲,内收拇指屈曲,内收,下肢屈曲协同运动,骨盆上提,后缩髋外展,外旋膝屈踝背屈,外翻趾伸,下肢伸展协同运动,骨盆下降,后缩髋伸,内收,内旋膝伸踝跖屈,内翻趾屈曲,内收,基本概念,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AR)偏瘫病人在

13、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习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除用力时出现外,患者打哈欠、咳嗽或喷嚏时也能发生,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Brunnstrom分期,分期 上 肢 下 肢期 软瘫,无自主运动期 出现痉挛和共同运动 屈曲模式在先,伸展模式在后 伸展模式在先,屈曲模式在后期 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 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 手钩状抓握,无随意伸展或放松 期 脱离共同运动(痉挛减轻) (1) 手触摸骶尾部 (1)坐位屈膝90 (2) 上肢前屈90,伸肘 (2)坐位,踝背伸 (3) 屈肘90,前臂旋前旋后 (3)坐位,先屈膝,后稍伸膝 (4) 拇指侧方外展及放松 (4)站立,先屈膝,后稍伸膝 (5) 手指小范围运动,Brunnstrom分期,分期 上 肢 下 肢期 手有球状抓握和圆柱状抓握 (1)健腿站立,病腿可先屈曲, 手指可同时伸展 后伸髋 伸肘时: (2)伸膝,可踝背屈 (1)肩外展90 (2)肩前屈3090,前臂旋后 (3)前臂中立位,上肢举过头期 (1)手可抓握,速度和准确度稍差 (1)站立时髋外展正常 (2)指鼻试验正常,速度比健侧慢 (2)坐位下伸膝时可内外 ( 5s) 旋下肢及足内外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