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96311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以天津市普育学校为例天津市普育学校 梁峰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前身是温家宝总理的爷爷温瀛士先生创办的普育女子学堂,2009 年恢复重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宜兴埠镇,初中学生 60%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2009 年全校没有一位是区级名特优教师,甚至连教学骨干都没有,2009 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占全体教师三分之二以上。面对这样特殊的教师结构,面对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普育学校要走什么样的路,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中心是课堂,只要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普育发展的牛鼻子。普育学校是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基地,王敏勤教授作

2、为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所长,直接指导我们的学校。为了便于王敏勤教授的指导,能使老师们有一个集中学习研讨的时间和地点,普育学校设立了“普育大讲堂” ,每周三固定一天,上午下午各一门学科,初中和小学间周进行,系统进行和谐教学的实验。从 2010 年春季学期开始,王敏勤教授每周三风雨无阻,到我们学校参加“普育大讲堂” ,听课评课,指导老师们按照和谐教学法上课,至今已六年 12 个学期。12 个学期里,王敏勤教授在普育学校指导点评了 936 节课。前来参与同课异构的学校有北京、重庆、上海、山东、河北、内蒙、江苏、安徽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天津本市的 133 所学校,参与大讲堂活动的学校除青海、宁夏、

3、台湾以外的各个省市都有学校或教育局派人参加,大约 3.1 万人次。现在每周的大讲堂更是座无虚席,从周一到周五都有前来挂职学习的外省市老师。“普育大讲堂”是立足课堂、立足校本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平台。每次都是 2-3 位老师同课异构,之后是同学科老师的点评、管理干部的点评、王敏勤教授的点评。因为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讲、同伴讲、校长讲、专家讲,大家都讲,所以称之为“大讲堂” 。和谐教学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和谐教学教学模式在这里形成,取得大家的认可后再推广到全校。每学期大讲堂的课表在开学前就安排,开学后将整个学期课表下发到老师们手里,同学科的老师都要参加听课。现在“普育大讲堂”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4、很多外校的老师以能在这样的大讲堂上课、得到王敏勤教授的评课感到是一种荣耀和资格。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梳理出了“普育学校的三级教研体系” ,为教师专业培训找到了抓手。三级教研既备课组教研、学科组教研和学校教研。备课组教研的主要形式是“四同一异的课堂教研”、 “以七说为形式的集体备课”和“阶段教学质量的分析” 。 “四同一异的课堂教研”是备课组教师每周必做的一项活动, “同题、同备、同听、同研,找出之间的差异” ,其安排会在周课程表中体现,同备课组的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一个课题、一同备课、一同听课、一同研讨,在比较差异中相互学习和切磋。“以七说为形式的集体备课”流程是

5、根据分工,每位教师提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教案、导学案、当堂达标题、课件” ,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通过“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模式、说方法、说设计、说板书”的七说说课来进行交流、研讨,形成共识后再次修订,形成个人上课的资源。“阶段教学质量的分析”是通过备课组交流期中与期末试卷分析,来查找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是每考必做的一项工作。我们要求教师既要分析学生考得怎么样,还要透过试卷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更要分析老师教得怎么样;既要从横向上找到与同伴教师不同考试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找到教学中的“短板” ,又要从纵向上分析自己最近两次考试之间相同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摆查教学“短板”

6、的落实情况;质量分析不单要有文字说明,还要列表格,用数字进行对比。学科组教研主要抓手有“说课标说教材” 、 “大讲堂”和“三级建模” 。 “说课标说教材”是普育学校在王敏勤教授指导下开发的一种研读课标和教材的教研常规。老师们借助专家对课标的解读、对教材的说明,自己反复研读课标和教材, “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 ,整合课标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利用知识树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并给同伴演说的教研形式。“说课标说教材”每学期初举行一次。通过“说学段”、 “说一册” 、 “说单元” 、 “说专题” 、 “说考点”等形式打通课标、教材和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任课教师从一般的熟知教材、把握教材提升为自

7、主建构教材体系,创新整合教材结构,保证教学内容设计准确。校级教研由“教师讲坛”和 “校长讲坛”两个讲坛构成(教师讲坛为单周周二下午,校长讲坛为双周周二下午) 。 “教师讲坛”由中小学两个学部分头组织,分德育和教学两大主题,讲的内容要立足普育的课改、课堂、学生管理。讲题由自选主题逐渐过渡到由学校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学期初,由教师自报具体讲题之后,学校统一安排。宣讲教师要准备 PPT 和 3000 字左右的文字稿。演讲时间为 10 分钟。活动的评委由全体教师担任,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演讲效果进行打分,学期末评出奖励等级。 “教师讲坛”让每一位教师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自己的实际工

8、作中,从教学的实践中走向教学的研究者,突破了专业发展的瓶颈。 “校长讲坛”是由几位校长和骨干教师轮流主持。校长们根据自己在承包学科组、备课组和年级组工作中的思考,通过整理和提升成为培训内容。 “联系实际工作,问题和亮点并重,方法加策略引领”是校长讲坛的原则。骨干教师所做的培训是从普育讲坛优胜者中选拔,特别是与当前教学实际接近的主题,在讲坛稿件的基础上修改。“全员化、科研化”是两个讲坛的基本原则。在以“三级教研”为形式的校本培训中,既有每一段教研和培训的重点,又始终围绕课堂教学这一核心展开,提升了校本研修的实效。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梳理出了“课堂体系” ,提高了

9、课堂效率和品味。 “课堂体系”主要由“课堂理念、课堂模式、课堂要素和课堂策略”四部分构成。普育课堂教学理念: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法五环节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要素: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检测;课堂教学策略:三真三实一及时。我们积极践行新课改的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体验放到首位,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自学情况,老师通过反馈确定教不教,什么时候教,用什么方式教。为了让课堂理念能落地生根,老师们易于操作,我们进行了“三级建模” 。 宏观上,学校要有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落实学校课改要求,体现学校课堂特点;中观上,每

10、个学科不同课型要建立自己的模式,体现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微观上,即使同一学科同一备课组的老师用一样的模式,但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设计,体现教师个人风格与特色。即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既能很好地落实普育课堂理念,又防止了“模式化” 。普育学校的课堂要素主要有“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检测”三个。导学案要当堂发放,其设计要依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导学习流程,导学习思路,导学习方法、导知识规律和体系,导学习激情,最重要的还要导出问题;普育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在人数安排上是“同桌互助下的 4 人合作” ,教师评价依照 “郎氏分层计分法” ,要评价到组,既调动

11、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品味;每节课临近下课,按照目标设计都有“当堂达标卷” ,落实“堂堂清、人人清” 。普育学校提出了“三真三实一及时”的课堂策略。“三真”是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考要深、要透、要放得开;小组合作要发挥互查、互助、互促的作用,要有效率;“真理解”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步步能清、当堂能会,不留尾巴。“三实”是设计实、反馈实、达标实。 “设计实”是指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情,重难点的设计要准,要当堂完成;“反馈实”是指通过“检测、互查、展示、巡查、提问”等多种手段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达标实”是通过检测检查目标达成

12、情况,检测后拿出补救的办法。 “一及时”是评价要及时,评价要过程化自学情况、导学案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课堂表现、达标情况等等,从而真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培育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独立学习时学生冷静思考,小组合作时又能积极主动交流,展示的时候大大方方走到讲台,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论时又能大胆踊跃,学习的自信心有了长足进步。基础薄弱的孩子有人帮助,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的承诺得以实现,优秀的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就更加优秀,良好的学习风气成为普育课堂中最亮丽的名片。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

13、探索中培育了普育学校浓厚的教研风气。围绕学科建设和学生素养提升的研究,围绕课程建设和班级文化的建构,围绕课堂小组合作、学案导学等核心要素的提升,围绕学生学习障碍的突破等等的小课题研究开花结果。仅仅 20142015 上学期初中部就有69 个小课题的成果在全校推广。如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赵春梅的化学课中小组合作的实效 、李娜如何应对小组合作中的闲聊现象 ,学科建设方面的苗红英数形结合在数学课中的应用 、闫文硕的文言文教学研究 、杨晓伟史料在历史课中的研究 ,在导学案实效方法研究的王楠地理课中的导学案使用思考 ,课堂环节要素方法研究的刘兆楠如何设计好生物课的开头和结尾 、苏丹在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引

14、入激情 ,在班级管理以及班级文化建设方法研究的于淑委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刘惠的营造班级凝聚力的小妙招 、罗辉的唤回漂泊的心等等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全校产生很大影响,其成果不但为老师们教研风气的形成提供帮助,经验得以分享,更助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提升。 “全员推进,分层发展”的骨干教师培训理念得到落实,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北辰区举行的初中语数英三个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中,三个第一名均被普育学校教师获得,一等奖的一半也被普育教师拿走,引起天津市内外同行的震惊与关注。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普通学校发展提升的有效路径。立足常规扎扎实实抓落实,立足校本老老实实

15、去谋划,不追风,不搞运动, “向课堂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 ,高效低负的目的基本达到,在几年的中考中得到验证。送毕业班的老师三分之二是 2009 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经验不足,但是在和谐教学法指导下,旗开得胜,取得中考成绩连续两年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骨干教师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齐头并进与梯次发展的格局形成。六年来,学校在和谐教学思想引领下的普育大讲堂实践探索的模式为很多学校和区域的课改提供了一个成功典范。从大讲堂的学科课改延伸,普育学校积极构建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需求。探索出了以“基础类、活动类、拓展类、探究类”四大领域的 78 门(类)小课程、活动队和社团。特别

16、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课程”系列成为普育校本课程的核心。学校充分挖掘天津资源、宜兴埠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校本资源,先后开设了二十多门有有民族特色、宜兴埠乡土特色、普育特色的非遗校本课程。其中民族舞蹈、武术、京东大鼓、书法、农民画、剪纸、京剧脸谱、陶艺等课程,已经成为普育学校品牌校本课程。2011 年 5 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列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组从全国选取了包括普育学校在内的十二所有实力、有基础、有成果的学校作为“十二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核心校,全面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以非遗课程为核心的培训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培养了一大批学有特长的体育明星、艺术能手,一批好苗子已经在全国、市区级等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得佳绩。京东大鼓社团中 28 名孩子成为第四代正宗传人,节目两次登上天津电视台,普育学子两次走进央视“看我七十二变”节目并获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