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县县域卫生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6299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弋阳县县域卫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弋阳县县域卫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弋阳县县域卫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弋阳县县域卫生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弋阳县县域卫生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弋阳县县域卫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弋阳县县域卫生规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桐庐县县域卫生规划(20042010 年)为 认 真 贯 彻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卫 生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决定 和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农 村 卫 生 工 作 的 决定 ,进 一 步 推 进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积 极 引 入 市 场 机 制 ,加 强 县 域卫 生 资 源 配 置 的 宏 观 调 控 ,重 点 优 化 农 村 卫 生 资 源 配 置 ,全 面落 实 初 级 卫 生 保 健 发 展 纲 要 ,满 足 我 县 居 民 不 同 层 次 的 医 疗卫 生 需 求 ,从 整 体 上 提 高 全 县 居 民 的 健 康

2、 水 平 和 生 活 质 量 。根据 国 家 计 委 、财 政 部 、卫 生 部 制 发 的 关 于 开 展 区 域 卫 生 规 划工 作 的 指 导 意 见 以 及 浙 江 省 区 域 卫 生 规 划 编 制 实 施 指 导 意见 ,结 合 我 县 实 际 ,制 定 本 规 划 。一、现状分析(一)社会经济简况全县总面积 1,825 平方公里,有 13 个镇乡、街道,常住户籍人口 393,689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86,998 人。2003 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 78.30 亿元;财政总收入 7.3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68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480 元。(二)卫生事业

3、发展现状1.人口和健康状况2003 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 7.52,死亡率为 6.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50;人均期望寿命 72.85 岁;婴儿死亡率为 10.26,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2.54,孕产妇 19992003 年死亡 1 例;急性传染病总患病率 210.90/十万;全县居民两周患病率为 141.27;患病的前 5 位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和类风湿疾病、损伤和中毒。慢性病发病率为 142.94。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升高,40 岁以上人员患病率显著增加。患慢性病前 5 位的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和类

4、风湿疾病、代谢病和免疫疾病。两周就诊率为 15.80%。2.卫生资源状况2003 年底,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 263 所。其中,卫生局直属医疗机构 32 所(县级综合性医院 2 所、中医院 1 所、妇幼保健院 1 所、卫生监督所 1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所、卫生进修学校 1 所、中心卫生院 7 所、乡镇卫生院 18 所);富春江职工医院 1 所;各类门诊部 4 所,口腔病防治所 1 所,卫生所 33 家,个体诊所 17 家,厂、校医务室 13 所,村卫生室162 所。全县有各类卫生人员 1664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30 人,大专以上学历占 27.9%;卫技人员中医、护、技比为1:0

5、.59:0.43,医生数 621 人,护理人员比例偏低;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 3.6 人,每千人口医生数 1.58 人。全县拥有床位 926 张,每千人床位数 2.35 张,医生、床位比为 0.67。3.卫生服务状况2003 年,全县各类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 150 万余人次,共收治住院病人 1.78 万人次,卫生总费用 1.7 亿元,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 2.16%,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为 53.43%,平均住院床日为 8.60 天。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为 16%,平均住院床日 7.10 天。4.2003 年主要公共卫生工作完成情况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建卡率 99.05%;儿童

6、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 98.0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6%;06 岁儿童系统管理率 93.4%;精神病人建卡率 5.5;主要食品抽检合格率 86%;公共 场所监测合格率 95%;厂矿企业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 73.62%;放射卫生监测合格率 98%;城镇生活饮用水监测合格率 92.0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65%;卫生厕所覆盖率 54%;粪 便无害化处理率 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2.9%。5.卫生财力投入情况2003 年,全县卫生经费投入 1478.7 万元,其中卫生事业费 1402.6 万元,中医事业费 76.1 万元。卫生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为 3.15%。各项经费占卫生经

7、费比例为:医院经费占28%,卫生院 补助占 33%,卫生监督经费占 5%,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占 6.6%,妇幼保健经费占 8.4%,其他有关经费占3%,中医经费 占 5%,卫校经费占 1%,农村合作医疗经费占10%。(三)当前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公共卫生机构及网络和队伍建设与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上差距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用房紧张,装备欠缺,监测监督手段落后;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院前急救机构未单独设立,健康教育、精神病防治、传染病防治机构不够健全;代表县域水平的医疗机构定位不明确;缺乏

8、老年病、慢性病和残疾康复等公益性专业机构。2.卫生资源结构和配置不够合理,过剩和不足并存。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注重设备、硬件投入,而软件建设滞后;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县级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预防保健人员学历和技术职称层次较低,全科医生数量少且缺乏全科医疗实践,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人才缺乏等。3.医疗机构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的格局尚未形成,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落后。全行业管理的机制尚未形成,管办难以分开。医疗市场尚未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对卫生的投入相对不足。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刚刚起步,吸引民资外资力度不大。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在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4.乡镇卫生院的

9、生存与发展面临困境,导致其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距群众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二、基本原则以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参照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县域卫生规划编制遵循下列原则:1、均衡发展、突出重点。在促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领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增强预防保健、中医中药、卫生执法、健康教育等薄弱领域,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等薄弱环节,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基本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健全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基本卫生服务的质量,达到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2、公平优先、兼顾效率。针对全县医疗服务资源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公共卫生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控制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

10、和档次,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多种形式、面向高消费层次的特需服务和专科服务。政府新增的卫生资源主要投向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和内部的有序竞争,应对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3、属地管理、全行业管理。卫生局将全县范围内所有的卫生资源统一纳入规范的管理范围,在机构、人员、技术、设备、设施等医疗服务行业要素上严把准入关,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医疗机构进行管理。4、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有效运用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调整资源配置,防止重复建设。倡导农村适宜技术、适宜设备的应用,防止高投入、高科技的滥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5、增强可

11、及性、可行性。医疗卫生机构在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功能上要注重区域内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投入上要处理好硬件和软件、一次性投入和经常性费用之间的效用关系。三、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一)总体目标到 2007 年建立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体系,使全县具有基本设施齐全的卫生服务网络、专业素质较高的卫生服务队伍、精干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到 2010 年,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二)主要指标1.卫生发展规模到 2007 年,每千人卫技人员数不少于 5.1 人;每千人医生数不少于 2.49 人;

12、每千人病床数不少于 3.6 张;医生、病床比达 0.71 以上。到 2010 年,每千人卫技人员数不少于 6.0 人,每千人医生数不少于 2.82 人,每千人病床数不少于 4.38 张,医生、病床比达 0.75 以上。2.主要卫生工作指标到 2007 年,人均期望寿命达 73 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20/十万以下;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 20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15以下;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 250/十万以下;儿童计划免疫“五苗” 全程接种率 98%以上;精神病人建卡率 6以上;高血压病人管理率 80%以上;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覆盖率达 98%以上;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

13、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 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 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 96%以上;卫生厕所覆盖率 88%以上,无害化处理率 55%以上;每千人拥有标准床位 3.6 张以上;床位使用率 71%以上;抢救成功率 85%以上;诊断符合率 85%以上;疾病治愈(好转)率 90%以上。到 2010 年,人均期望寿命达 73.5 岁以上;卫生厕所覆盖率 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 70%以上;每千人拥有标准床位4.3 张以上;床位使用率 75%以上;抢救成功率 90%以上;诊断符合率 90%以上;疾病治愈(好转)率 92%以上,其它指标保持稳定。3.卫生财力投入指标按照杭州市人民政府

14、关于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杭政 20042 号)精神,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县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比率并逐年提高,逐步达到同级财政总支出比例的 5%以上。新增的卫生投入向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等领域倾斜,向重点医学学科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倾斜。四、机构设置坚持县、镇乡(街道)、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基本框架体系。县城以代表全县县域医疗水平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等机构为依托,面向农村,建成全县医疗、 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监测、疾病控制、中医中药指导中心。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

15、务中心)综合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相应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村卫生室应逐步纳入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其它农村医疗机构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业务范围开展卫生服务,承担政府指令性卫生工作任务。民资外资举办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是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公共卫生机构设置按照政府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总体要求,县城应加强已有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建设,并加快兴建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站)、精神病防治中心

16、、桐君街道预防保健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在分水镇、瑶琳镇、江南镇、富春江镇、横村镇等乡镇卫生院设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功能职责:负责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对环境卫生质量进行卫生学监测评价;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公害病、学生常见病及意外伤害、中毒等发生、分布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并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对全县结核病实行归口管理,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监测和控制工作;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中毒、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为救灾防病和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实施预防接种;承担卫生监督监测检验;对新、扩改建项目的选址、设计、竣工验收进行卫生学评价。基本建设:根据卫生部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 18 号)和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传染病院建设指导意见(浙卫发 2003288 号)要求,在 2007 年以前完成迁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