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6284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 作者:周向频 发表:城市规划汇刊2001(3):17-23 摘要:文章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景观的形式与内涵的深刻变化,研究景观规划设计在观念、方法等方面的相应拓展策略,并针对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困境与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关键字:全球化;景观;自然;生态;人类;文化;技术;景观规划设计Globalization an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ZHOU Xiangpin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eep change of landscape form and connotation i

2、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idea and method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solve measure facing the predicament and opportunity of Chinese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Key words: globalization; landscape; nature; ecology;

3、mankind; culture1、全球化1.1 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的概念来自于经济学,最初是指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高速流动,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生产和贸易中实现综合和协调的全球性分工。至 1980 年代,全球化演变成一个概括未来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指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突破彼此分割的多中心状态,走向世界范围同步化和一体化的过程。由于在经济实力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全球化往往就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即“西化”的过程,而西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消除差异的过程,尤其是会对“缔造了过去伟大文明的文化资源起着消耗和磨蚀作用”(1)。由此引

4、发人们反思全球化,促使多元的全球化概念产生,这种全球化肯定特殊性、地域性与差异性的价值,强调动态、双向的交流,而非静态、单向的统一,认为跨文化地域的交流是促进全球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但外来文化只有与本土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被接受,本土文化只有进行广泛的对外交流、吸收,才能保持青春和活力。1.2 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使世界资源实现了最佳配置、最有利条件下生产与销售,使科技成果和文化遗产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日益完善的全球化正在融合地域性、民族性与国际性,使地方的、民族的文化继续为全球文明作贡献,而全球文明又反过来推动民族、地方文化的更新和发展。随着生产、金融、技术等方

5、面的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全球意识正成为全人类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共同价值取向。这种全球意识既增进同一,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也鼓励差异性,构成人类社会的多样繁荣。多样的文化并存、紧密相连、综合乃至整合是全球化的主题,也是新世纪的大趋势。1.3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正导致人类社会及其环境的深刻变化。首先,高速迅捷的信息网络正在构筑另外一个人类活动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科技的幻象和虚实相间、奇幻壮丽的景观,实现了人类远距离但高感度的接触;其次,全球化促使国际人出现,他们的活动超越国家、地域和民族界线,一方面获得生命体验的极大拓展,另一方面也承受着生命的种种危机;第三,社会变革接踵而来,人类文化的交流日益

6、广泛深刻,并因为观念、思想、政治、制度的碰撞冲突,激发出一系列变革、创新。既使人类接受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遵循一些有益的社会规范,也使多样化的地方文化得到保护、发展。世界文化显现出既统一又多样,既国际又本土的面貌;第四,作为人类活动背景的自然也在弹性恢复健康。一方面,自然的承载力借助高科技手段有了更大的发掘,可以对人类活动有更大的容纳,另一方面,人类也在约束其行为的范围与强度。全球化下的统一协调活动和共同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使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逐渐达到一个良性、协调的状态。2、景观的发展2.1 景观的概念景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视觉、美学意义(与风景、景观、景色同义) ,又有地学意义(与地形、

7、地物同义) ,用来描述地质、地理和地貌属性,还有生态意义(指其作为生态系统能源和物质循环的载体) ,此外还有文化意义,指其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2)。本文所讨论的景观主要是从人类对环境的认知角度,针对人类活动阶段的自然与人工环境,研究其外部审美形式与内涵意蕴。2.2 自然与景观2.2.1 新自然观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自然始终是一个沉默的背景和不可逾越的对话者,它在成为文明开拓对象的同时,为人类的活动提供着资源和能量,时间和空间。早期人类的发展一直依存于自然,工业时代生产和技术的快速增长使人类的中心感和权威性膨胀,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随心所欲地开发和消耗自然,进而造成生态失衡、资源耗竭和环

8、境污染,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自发的依存转向对立。全球化发展使人类社会以统一协调的步伐行动,在利用技术文明极大丰富物质世界的同时,以冷静态度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抛弃消耗型的发展模式,使自然得到合理、适度的开发,以健康方式融入人类环境,逐步形成了全球化时代新的自然观。它具体包括:(1)自然是人类才智的源泉,人类的发明创造大都是从自然获得灵感,再转变成大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大部分错误、破坏性行为都是藐视大自然的结果; (2)自然界存在着高度的智慧,一直在运用着可持续、创造性、实用性的原则,展示着自我调节能力,体现着生动的多样性、差别性、活跃性规律; (3)在越来越人工化社会里,自然作为唤醒人类意识的

9、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从自我禁锢、环境压力、被忽略的情感世界中解放出来; (4)自然是人类活动的永恒背景,保护自然实际上是保护人类自身,使人类能在自然环境的支持下可持续发展; (5)自然和人工是可以协调的,他们共同构成健康环境,满足人类物质、情感、生理和精神上的诸多需求。2.2.2 健康景观在全球化新自然观基础上衍生的景观注重生态化和资源化,强调自然本身的健康状态和存在质量,是一种在地域自然生态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其特征具体表现在:(1)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考虑自然环境的可能和限制,实现现代技术与地域环境、资源的结合; (2)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的特征,使用地域性自然材料,尽量避

10、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肌理的破坏; (3)通过保证一定的生态庞杂度,实现自我维护和低度管理; (4)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节点,协调于自然的变化; (5)挖掘环境潜力,体现自然对人类活动更大的包容性和承载力; (6)借助自然模式,与气候、土壤、遗传学、生态学等自然过程规律相协调,具备新的、地方的,实用的,如同自然生命体的形式。 2.3 人类与景观 2.3.1 新人类观人类是既构成社会关系,又强烈展示个体生命的地球生物。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既获得了集聚的力量和智慧,又逐渐成为社会机器运转的一个部件,尤其是工业社会以后,权力斗争和工作压力对人性的压抑极大

11、,人际关系日渐疏离,人生体验趋于片段化。 全球化带来人性的巨大解放,技术发展、思想交流,价值共享使社会从利益的运作提升到关怀与呼应人类生命的层次,人类有了更自由的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全社会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念转向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不再把物欲的膨胀作为得到精神满足的主要手段,而是主张节制消费、生态意识和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全球化造就了新的人类特征:(1)信息迅捷传播和充沛提供既使人类视野开阔,也使人类增强批判接受各种信息、迅速决策的能力; (2)人工智能对人脑功能的补充、完善使人类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人类进入“数字化生存”状态,人的工作、娱乐、交流方式越来越离不

12、开电脑、网络。一方面,高技术导致高情感,人类之间的交流更丰富、多样;另一方面,网络交流减少人们面对面的机会,人类自我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有失真的危险; (4)信息网络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向分散化发展,越来越普及的 SOHO(3) 工作方式将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导致人性价值观回归; (5)随着在职工时锐减及寿命延长,人类有更多时间从事艺术和创造性的工作; (6)人类作为整体更统一,作为个体更丰富,他们正成为健康的“世界人” ,活动跨地域,思想跨界限,生命意义获得充分拓展。 2.3.2 人性景观与全球化时代新人类呼应的景观必然趋向自由与人性化,体现个性与创造力,借助技术使人类与自然、历史、文化产生多元的高感

13、度接触,将有限的实体环境转为无限的生命展开。具体表现为: (1)不仅在功能上解决问题,而且在伦理上表现人性的意义,以外在形式对应人类心灵,处处体现对人生命的关注与尊重; (2)体现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展示健康、高效和信息丰富; (3)具有多功能的潜力,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4)表现人与自然平等的主题和协调发展的方式; (5)呼应人类的审美生存观和艺术化人生体验,作为人类高品质生活状态的外显。 2.4 文化与景观2.4.1 新文化观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括,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根本所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自然地理、经济方式、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地的文化

14、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近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地理空间的拓展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意义上的地域概念,新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倡导社会化、标准化和单一化,使许多独特的地域文化日渐被销蚀。全球化在发展初期同样因为片面强调生产、金融、技术方面的同步与一体化而造成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衰微,从而促成文化全球化概念产生,主张全球融合和交流的同时,保留各国、各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新文化观可以概括为: (1)全球化时代互相依存的关系和技术的发展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成为可能和有利的事; (2)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也必需有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竞争,既差异又互渗,既竞争

15、又和谐,才使社会勃勃有生气; (3)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重点要寻求地域传统的当代延续,既包含时代精神,又保持和继承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 (4)要以演进、发展的观点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反对消极、静态的保留,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现实生活及未来发展相结合; (5)要培养当代的场所指向的文化,创造基于“世界文化”的地域性文化; (6)文化要有更大的包容性、更强的整合性,将现代与传统,人与社会,自然与技术多样统一。 2.4.2 共通与多元景观在强调文化多元与整合的全球化环境中的景观必然朝着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既表达世界性的共同主题,又展示地域文化特征,既具有时代性,又承袭历史传统。具体的发

16、展方向包括: (1)包涵更多的全球文化特征,能为更多人所理解欣赏。专注于那些能引起所有人共鸣的文化开拓,表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和与时代同步的生活真谛; (2)更多地体现科技文化、生态文化,揭示高科技与人类感情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人对自然的再认识等; (3)以一种与新时代结合的方式体现传统复兴,体现地域文化的当代延续; (4)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特殊性相结合,展示独特的面貌,用以确立地区、民族赖以获得存在的文化认同性。2.5 技术与景观2.5.1 新技术观技术是产生物质存在的手段,也是思想改变的重要基础。传统技术源于经验积累,工业时代的技术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方式结合,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发展,但也逐渐演化为一种超越社会实际需求和地域条件许可的超级结构,带来很大的破坏性。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人们在积极主动地接纳和倡导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认真反思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认为要因地制宜地确立技术的作用和地位,保持技术与艺术、生态、社会经济之间的平衡,尤其强调当日新月异的技术在人们眼前展现出无穷可能的时候,更要谨慎冷静地选择,选择以地域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