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396249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事关百姓利益的民生工程,一直以来,云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全县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强化政府职责,构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确保“四个到位”1.建立机构,确保领导保障到位。县政府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建立了与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逐步达到教育质量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

2、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住建、教育等县直部门及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均衡、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2.完善制度,确保政策保障到位。制定出台关于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实施方案 、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 云和县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 云和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 云和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操作性文件,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稳步推进。3.大力投入,确保经费保障到位。一是全面落实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 。2010年 -2012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分别为8434.3万元、8242.8万元

3、、10361.3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为9.77%、8.6%、9.9%。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也实现逐年增长;二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投入加大。2011-2015年规划总投资13031万元。到2012年底,评定学校6所,完成率33%;完成投资7010万元,占总投资54%。三是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实行县级统筹统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津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四是建立审计监督制度。建立了审计、财政、教育共同参与的教育经费审计监督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管理、使用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4.建立机制,确保督导保障到位。制定较为完善的考

4、核指标体系,将3-5周岁学前儿童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指标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街道)年度重点工作的考核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局面。出台云和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建设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 ,构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机制和普通中小学办学综合水平督导评估机制。全面掌握义务教育现状、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快速向前推进。 二、实施四项工程,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推进“四个提升” 1.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学校硬件水平。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在丽水市率先实施并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形成了“高中集中城

5、区,初中相对集中城区,小学一乡一校集中乡镇所在地”的办学格局。目前,全县共有92.5%的中小学生在城区学校就读,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率大幅提高。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城西小学项目建设,投入资金8370万元实施古坊小学扩建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等系列支援农村教育发展的举措,全面消除了中小学校危旧房。三是大力推进新一轮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现代化学校建设。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共17所,100%达到省定基本办学要求。截止2012年底,已通过新一轮省标准化学校评估6所,完成率33%,现代化教学设施将日趋完善。四是完善升级教育装备。全县中小学多

6、媒体班套比为1:1,生机比为6:1,图书馆藏书达26.45万册。现有创建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2所,市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3所。100%的学校享受到教育城域网服务,实现了“校校通” 。2.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认真落实教育局关于严禁赌博和有偿家教的两项禁令 ,大力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禁止搓麻将、打牌和规范有偿家教;深入开展“铸师魂、树形象”师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二是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创新、完善师训机制,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训等,加快实施

7、 “绿谷名师培养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共选送小学数学教师108名参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237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871名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完成县级培训11290人次,同时,全面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考核,全县中小学13个学科700多名教师报名参加了考核。三是拓宽教师发展途径。出台云和县教育借智发展方案,每年落实“借智借力”项目专项资金50万,用于学科导师的工作经费。2012年成立了7个 “名师工作室” ,发挥了引领、聚力的作用,35名教师 成为工作室成员,在教师中营造了培养专业型教师的良好氛围。四是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深化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将师德与

8、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学习深造和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严厉禁止有偿家教,不定期开展家教专项检查治理工作,对违规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初聘考核中给予一票否决。3.大力实施内涵建设提高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进行新课程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积极做好普高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各项工作;继续完善了县、校两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立了学困生的教育补偿机制和学业发展有特长学生的教育培养机制;积极实施“培优磨尖”工程和质量目标责任制。二是中小学“壮苗工程”和书香校园建设有效推进。以“四节” (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大课间和“体艺2+

9、1”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赛、篮球赛、棋类比赛、现场书画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为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搭建了展示平台。各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云和三中、梅源中学、城西小学、朱村小学、石塘小学、黄源小学、安溪小学等7所已成功创建书香校园示范(达标)校。三是努力建设“平安校园” 。多部门联合对全县学校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开展专项整治,并在上下学期间安排警力在校园周边进行巡防;完成兼职保安培训考试上岗任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人防、技防覆盖面已达100%。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各学校每周上一次安全、法制和心理健康课,每学期聘请法制副校长作专题讲座1次,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4.大力实施学

10、生关爱工程,全面提升特殊群体幸福指数。一是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个不少。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共担”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系,形成扶贫助学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建立区级“阳光助学”基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兜底资助。二是让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快乐成长。实行外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城同待遇政策,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扎实开展教师访万家活动,采取“亲情补位” 、 “德育导师制”等系列关爱措施,促进留守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三是让残疾少年儿童都能入学。坚持普及义务教育督查制度和年报制度,实行跟踪管理,确保残疾少

11、年儿童随班就读或入特校就读,全县残疾少儿入学率达到100%以上。四是进一步完善爱心营养餐工程有关措施。2012年全县初中小学享受营养餐人数为2239人,全年营养餐总支出182.84万元。营养奶经费31.71万元。营养餐金额从原来每生每年350元增加到750元,从原来每周享受五餐,增加到每周享受十餐。三、坚持改革创新,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 “三化目标” 1.创新办学模式,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实现学校发展多元化。创新二种办学模式,破解农村学生上学苦、城区学生上学挤的难题。一是优化农村寄宿制管理模式。建立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实行课堂教学、课余活动、课外生活一体化管理。二是优

12、化城乡集团化办学模式。将规模较小、办学水平薄弱的农村学校与城县学校组成教育联合体,形成集团化办学模式,将优质学校先进的管理水平、教学理念嫁接、辐射到薄弱学校,变薄弱学校“爬坡式”发展为“电梯式”发展,较好的解决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教育公平、教育效率之间的矛盾。2.创新交流机制,突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实现教师配备均衡化。一是区域交流。依托省教育厅教育对口支援平台,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与桐乡、北仑等地名校结成对子,在学校管理、质量提升、文化建设等方面学习优秀经验,提升自身办学水平。二是校际交流。利用城乡集团化办学优势,实行城镇带农村、强校带弱校的帮扶机制,交流学校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的内容、

13、措施、方式以及交流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形成帮扶关系。三是教师交流。建立中小学校长交流及教师队伍合理流动机制,每年选派城县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四是帮扶交流。县学科带头人与农村学校教师签订“青蓝工程”协议,形成师徒互动关系。师傅通过听课、评课、论文指导、合作课题等形式帮助徒弟成长,五是引领示范交流。县教研室组建“名师讲学团” ,定期送教下乡,开展专题讲座、示范观摩、诊断教学、 “同课异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3.创新教研形式,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教育质量一体化。一是加强学科教研工作的组织与指导。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研究“轻负高质”和“高

14、效课堂” ,探索“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举办“轻负、高质”主题教研系列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二是加强研训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建立了中小学教学质量奖励机制,将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把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及实验操作技能纳入教学质量监控范围,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三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定实施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适当加大质量指标在学校、校长、教师和研训员考核评价中的比重。与兄弟县开展教学质量联合监测,增大监控信息的可比性。开展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的诊断、调控

15、、改进和评价功能。多措并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纠风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八2008-05-19 17:08:13 作者:梧州市教育局 来源:自治区纠风办 浏览次数:1290 梧州市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发展和提高质量的主线,通过采取学校撤并、资源共享、教师重组、学生巩固、教研深入等有力措施,为各所学校的提升、每位教师的成长、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效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07年,全市所辖各县(市) 、区全部通过了“两基达标”国家验收。一、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经费到位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学校公用经费,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使用效益。一是全市按标准拨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

16、、杂费以及预算内公用经费,2007年落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9950万元。各县(市、区)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平调和挪用。二是落实“核算到部门、预算到学校、经费到中心”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审计、监督等制度,规范教育收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实施“学校减负项目” ,切实减轻学校负担。三是落实市、县长负责制,实行在编聘用教师同工同酬,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国家有关工资标准的规定,各县(市、区)推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额预算教职工工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05-2006年,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年度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79个项目,投资总额3710.2万元,2007年高达5000多万元;加强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突破口,积极向自治区争取实施教育部“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成为广西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城市之一,全市65个乡镇成为广西第一批筹集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