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95957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当干部就不能收“红包”收“红包”就要免去职务在全省“ 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周泽民(2013 年 10 月 11 日)同志们: 全省“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是经省委主要领导同意召开的,主要内容是通报两起顶风违纪案例,回 顾前一阶 段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对下一步工作 进行再动员 、再部署。首先,我传达省委 书记强卫同志的重要批示。10 月 10 日,强卫 同志在省纪 委报批的通报稿上批示:“完全赞成对顶风违纪 收受红包的典型案例予以严肃查处,并 给予通 报。党的 纪律是高压线 ,任何人不得触犯,违纪必须付出代价,不如此,党内歪风恶习难以祛除,从严治党难以落到实处。我们 要以钉

2、钉子 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江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下面,我讲三点意 见。一、 “红包”专项治理工作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2月日全省电视电话会后,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动员 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据统计 ,截至 10 月 8 日,省、市、县三级廉政账户共收到上缴款 1150 万余元。总的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作推动有力度。 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省委主要领导亲 自指导 ,多次 强调要下大力气坚决整治送红包、送礼金、送消费卡等不正之风,努力营造江西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经省委同意,省纪委省 监察厅先后下 发了 3 个通知, 进行精心

3、部署。与此同时,在全省开展“小金库” 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 协同推进, 标本兼治,从源头防治公款收送“红包”问题。各地各部门态度坚决,行动迅速,多数地区和部门一把手亲自动员部署,成立专项 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制定 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举措,推 动了 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广泛宣传有声势。利用省内外主流媒体,大力宣传“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活动。 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头版报道了我省专项治理工作情况, 江西日报在头版连续刊发评论员文章,江西卫视也多次给予报道。各地各部门通过报刊、网站、公开栏、电子屏等 载体刊登有关文件、讲话,大力宣传政策,公布 举报电话 、电子邮箱,接受群众监督。如南昌市采取上一堂

4、廉政党课、 发一条3手机短信、送一封公开信等“ 八个一”的宣传措施。抚州市向全市 4800 余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举办 家庭助廉专修班。 赣州、景德镇市将治理对象扩大到基层干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实现了人人知 晓,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三是督促检查初见效果。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检查和工作督导。在全省实行了“ 一周一报告,一月一通 报”制度,掌握工作 进展,加强动态管理,定期 编印专报, 总结 推广好的经验做法。9 月下旬,省纪委派出 2 个督导组,赴部分设区市和省直单位进行调研和督导,并派出 21个明查暗访组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有关问题线索 61 个,已转 交有关地方和部门核查

5、。各地突出中秋、国庆重要 时间节点和重点场所,开展明查暗访。九江市 还建立了专项 治理定期调度制度,每周组织财政、 银行等部 门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作。省教育工委领导与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一对一约谈。四是铁面执纪形成威慑。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在按照要求扎实推进的同时,加大了对收送“红包”问题的查处力度。据统计,今年 8月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及收受“ 红包”案件共 19 起 19 人,涉及“ 红包”金额共 330 多万元,形成了执纪 必严、 违纪必究的威慑力。如,抚州市 纪委对金溪县原副县长徐某进4行立案调查,初步 查明徐某收受“ 红包”7.8 万元。赣州市纪委

6、对会昌县原县长周某某进行立案调查,已查明周某某收受 “红包”70.8 万元。在 舆论宣传和明确的政策引导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令行禁止,自觉抵制收送“ 红包”不正之风,有收受“红包”行为的党员干部自觉上交。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次省委、省纪委是 动真格的了。但是,仍有个别党 员干部无视省委、省 纪委的三令五申,我行我素,甚至以身试纪。刚才,力平同志通报的 2 起顶风违纪收受“红包” 典型案例,全省党员干部都要引以为戒,从中汲取教训。二、当前专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全省“ 红包”专项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一是有的治理措施存在形式主义。

7、有的单位工作力度不大,以会议贯彻 会议, 动员部署走过场;有的学习宣传不深入,自查自纠不扎实, 实施方案不具体,没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有的敷衍了事。二是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对“ 红包” 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收送“红包” 是人情往来,担心拒收“红包” 会影响人际关系;有的对省委治理“红包”问题的坚定决心领会不够,抱有侥幸心理;有的对这次专项治理政策学习理5解不透,担心上交“红包” 会影响成长进步,等等,对专项治理工作存在消极观望心态。三是有的地方和部门治理成效不明显。从各地工作推进和查处涉及“红包 ”问题情况来看,地区和地区之间、地区和部 门 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市、县的

8、工作要好于省直单位。从 11 个设区市来看,市、县 两级廉政账户上交款最多的是上饶市,为 175.22 万元;最少的只有 1 万多元、 10多万元。虽然我 们不能简单 以廉政帐户上交款数字来评判工作成效,但这 个数额能够反映工作的力度与效果。四是查处和曝光的力度需要加大。有的单位对发现收送“红包”问题线索重视不够,查处不到位;有的对收送“红包”问题的案件隐瞒不报,藏着掖着,怕被上级通报。 这些做法不 仅有损专项治理工作的严肃性,不利于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也可能会助长少数同志的侥幸心理,对干部作风建设有百害而无一利。三、以坚决的态度、铁面执纪的决心下功夫根治收送“红包”不正之风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强

9、调,要像爱护江西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那样建设好江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是 实现省委确定的“ 十六字”方针的重要保障。建设 良好的政治生 态需要做许多工作,必须一项一 项地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6践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对“ 红包”问题反映强烈,中央巡视组对此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因此,我们抓“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既是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入点和具体举措,也是对中央巡视组和我省干部群众意愿的积极回应。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要有坚决的态度。各 级纪委务必以铁面执纪的决心,以“钉钉子” 的精神,扎 实有效的办法,抓好专项治理,并坚 持不懈抓它数年,养成良好 习惯,以求彻底根治

10、收送“红包”歪风之效。1、切实抓好 10 月 31 日以前自查自纠工作一是各级党委、 纪委要认真学习领会强卫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将省委对 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关心落实到位。 这次专项 治理活动,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自查、鼓励自纠,一 项重要的政策就是对自查自纠阶段主动上交“红包” 的党员干部给予从宽处理直至免于处分。这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 各地各部门 的充分信任,也是 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目的就是要让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诱惑, 远离“红包”腐败, 实现健康成长。凡是没有将省委这个政策宣传到位的,抓紧时间再作补充宣传动员。特别对一些热点岗位、重点部门要重点做好工作,向党员干部讲清政策、表明态度

11、,督促他们增 强自查自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有 违反规定收送“ 红包”行为的,7一定要抓紧时间,自 觉纠正错误。将省委 对干部政治上的关心落实在 10 月 31 日之前。二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珍惜组织给予的关爱机会。这次“ 红包” 问题专项治理的原则是:坚持宽严相济、惩处 与教育并重。一些在这之前有收“ 红包”行为的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从浅显 道理说, 这个 “红包” 是不义之财,原本就不属于自己,抓住这 个机遇,上交 组织或廉政帐户,从此可以 轻装上 阵,晚上安 稳睡觉,白天干干净净干事。一旦心存 侥幸,拒不上交,有朝一日,给你送 “红包” 的人把你供出来,轻则免去职务,重则

12、 有入牢狱之灾。从大道理说,目前的纪律规定,当干部就不能收“ 红包”,收 “红包” 就要免去职务。党员干部都应有这个基本的觉悟。三是各级党委、 纪委要响应号召,体会省委的良苦用心,把政治上关爱 干部工作做扎实,不留遗憾。按照专项 治理工作要求,每位党政领导干部都要认真自查自纠,如实填写自查自纠登记表,并向组织 作出郑重承 诺,确保自 查自纠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为明确工作责任,确保自查效果,我们将实 行自查自纠 公示制。各 单位在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要将自查自纠结果在本单位张贴公示 7 天,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公示期 间,对有举报投诉的,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查实纠8正;公示期满后, 专项治理“红包”

13、情况汇总统计表由单位主要领导、分管 领导、填表人 签字审核后才能上报。各地各部 门要将公示情况和公示结果作为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专项治理 “红包” 情况汇总统计表一并按时上报。2、坚持不懈抓几年,力争根除收送 “红包”不正之风;“红包”问题同其他作风问题一样,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收送 “红包” 可以说是一个顽症,治 顽症就要用重典。根除收送“红包”不正之风,省委是下了决心的,各级纪委必 须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如同“钉钉 子” 一样,一 锤 一锤地干下去,这样干下去,一定会有良好效果。第一要完善工作机制。要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指定

14、 专人负责 ,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要督促有关单位认真核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建立与 “小金库” 治理工作“ 回头看”工作的互动机制,及 时发现和 查处“ 红包”问题线索。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 ,建立 “红包” 治理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切实管用的规章制度。第二要坚持铁面执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要负起责任,守土有 责,守土尽 责 ,要通过明查暗访、重点抽查、走访核 实等措施,加强对各地各单位开展9自查自纠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把情况摸清摸透,把问题查深查细,要加大案件查处和曝光警示力度,查处一起,通报 一起。在 10 月 31 日以后,查处工作要进入常态,对 仍然违规收受“ 红包”的,一 经查实,不论数额多少,按照 组织程序一律先免职,再依据有关党纪政纪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我 们要不断释放执纪必严、 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通 过正风肃纪的实际成效建设我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优良的干部作风促进“ 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 ,造福于全省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