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95915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工程结课论文题目:静态路由,RIP 和 OSPF 路由协议 学院: xxxxxxxxxxxx 学院专业班级:xxxxxxxxxxxxx 班任课教师: xxx姓名: x x学号: xxxxxxxx日期: 2010 年 01 月静 态 路由,RIP 和 OSPF 路由协议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路由协议可分为两类:在一个AS(Autonomous

2、System)内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AS 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 外部网关协议。这里网关是路由器的旧称。现在正在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RIP-1,RIP-2,IGRP,EIGRP,IS-IS 和 OSPF。其中前 4 种路由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IS-IS 和 OSPF 采用的是链路状态 算法。对于小型网络,采用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易于配置和管理,且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面对大型网络时,不但其固有的环路问题变得更难解决,所占用的带宽也迅速增长,以至于网络无法承受。这使得 OSPF 正在成为应用广泛的一种路由协议。现在,不论是传统的路由器设计,还是即将成为标准的 MPLS(

3、多 协议标记交换),均将 OSPF 视为很好的路由协议。关键词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 动态路由 RIP OSPF 网络工程正 文一、各个路由协议的概况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 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 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路由信息协议(RIP )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RIP 是一种

4、内部网关 协议。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 路由选择协议。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 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或 IGP(内部网关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应用于 AS 系统 。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是“ EGP”(外部网关协议),目前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 路由选择协议。 RIP 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 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OSPF 路由协议是一种典

5、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 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 AS 中,所有的 OSPF 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 AS 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 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 OSPF 路由表的。作 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 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 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运行距

6、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二、各个路由协议的比较以及优缺点静态路由协议在一个支持 DDR(dial-on-demand routing)的网络中,拨号链路只在需要时才拨通,因此不能为 动态路由信息表提供路由信息的变更情况。在这 种情况下,网络也适合使用静态路由。 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 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网络管理员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7、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 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RIP 是路由信息 协议(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缩写,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在默认情况下,RIP 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 115,数值 16 表示无穷大。RIP 进程使用 UDP 的 520 端口来发送和接收 RIP 分组。RIP 分组每隔 30s 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 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 RIP 中,如果一个

8、路由在 180s 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 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响应分组。RIP 路由协议RIP-1 被提出较早,其中有许多缺陷。 为了改善 RIP-1 的不足,在 RFC1388 中提出了改 进的 RIP-2,并在 RFC 1723 和 RFC 2453 中进行了修订。 RIP-2 定 义了一套有效的改进方案,新的 RIP-2 支持子网路由选择,支持 CIDR,支持 组播,并提供了 验证机制。随着 OSPF 和 IS-IS 的出现,许多人认为 RIP 已经过时了。但事实上 RIP 也有它自己的 优点。对于小型网络 ,RIP 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

9、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并且 RIP 还在大量使用中。但 RIP 也有明显的不足,即当有多个网络时会出现环路问题。为了解决环路问题, IETF 提出了分割范围方法,即路由器不可以通过它得知路由的接口去宣告路由。分割范围解决了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环路问题,但不能防止 3 个或多个路由器形成路由环路。触发更新是解决环路问题的另一方法,它要求路由器在链路发生变化时立即传输它的路由表。这加速了网络的聚合,但容易产生广播泛滥。总之,环路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带宽。若采用 RIP 协议 ,其网络内部所经过的链路数不能超过 15,这使得 RIP 协议不适于大型网 络。OSPF 路由协议rip 协议

10、 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 15 跳,如果大于 15 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 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 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 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RIP 的 15 跳限制,超 过 15 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RIP 不能支持可 变长 子网掩码(VLSM) ,导致 IP 地址分配的低效率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收敛速度慢于 OSPF,在大型网 络中收敛时间需要几分钟RIP 没有网 络延迟 和链路开销的概念,路由选路基于跳数。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

11、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RIP 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一些增强的功能被引入 RIP 的新版本 RIPv2 中,RIPv2 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但 RIPv2 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相比 RIP 而言,OSPF 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没有跳数的限制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收敛速度快具有认证功能OSPF 协议主要优点:1、OSPF 是真正的 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 (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2、OSPF 收

12、敛速度快:能 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 hello报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 (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议的健壮性,每 1800 秒全部重发一次。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 ospf 的网络设备的干扰。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

13、络中(广播,NBMA),通 过选举 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 O(N*N)次减少为 O (N)次。4)提出 STUB 区域的概念,使得 STUB 区域内不再 传播引入的 ASE路由。5)在 ABR(区域 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 ospf 不再定时发送 hello 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5、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6、良好的安全性,ospf 支持基于接

14、口的明文及 md5 验证。7、OSPF 适应各种规模的网 络,最多可达数千台。OSPF 的缺点1、配置相对复杂。由于网络区域划分和网络属性的复杂性,需要网络分析员有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 OSPF 网络。2、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OSPF 虽然能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路由优先级,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优先级路由,OSPF 只选择优 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 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不象EIGRP 那样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三、以学生公寓为例用 OSPF 路由协议设计 一套方案OSPF 路由协议基本原理OS

15、PF 是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由优先协议)的缩写。它是 IETF 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目前使用的是版本 2(RFC2328),其特性如下:适应范围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几百台路由器。快速收敛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后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无自环由于 OSPF 根据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区域划分允许自治系统的网络被划分成区域来管理,区域间传送的路由信息被进一步抽象,从而减少了占用的网络带宽。路由分级使用 4 类不同的路由,按优先顺序来说分别是

16、:区域内路由、区域间路由、第一类外部路由、第二类外部路由。支持验证支持基于接口的报文验证以保证路由计算的安全性。组播发送在有组播发送能力的链路层上以组播地址收发报文,既达到了广播的作用,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其它网络设备干扰。整个网络可看成由多个自治系统(AS)组成,通过收集和传递自治系统链路状态来动态地发现并传播路由达到自治系统的信息同步。每个自治系统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区域(Area )。如果一个路由器端口被分配到多个区域内中,这个路由器就被称为区域边界路由器(简称为ABR),它是那些 处在区域 边缘的连接了多个区域的路由器。所有区域边界路由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路由器构成骨干区域,该区域以0.0.0.0 标识。设计拓扑图单区域AED C BS0/1 192.168.64.1/30S0/0 192.168.64.2/30Fa0/0192.168.72.1/30Fa0/0 192.168.1.3/24Fa0/0 192.168.1.2/24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