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教学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95881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中庸》教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庸节选教案【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字词;2 学习儒家思想之“中庸之道” ;3 背诵中庸节选 。第一课时一、文化背景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 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 483前 402)的著作。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中庸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 中庸被推崇为“实学” ,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 中庸之所以受到后儒的重视,根本原因是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作了系统化的阐述。其深刻而精微的思想内容,它所阐述的一整套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2、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十分切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中庸论道,主要在“慎独”上下功夫。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句话揭示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与“道”相背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人所见的时候,人们自己已经知道了,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谨慎,要阻遏这种萌芽的发展,以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二、课文自学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C自译:2_ _ _ _ D.错译纠正:_ _ 2喜怒哀

3、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C自译:_ _ _ _ D.错译纠正:_ _ 3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 3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C自译:_ _ _ _ D.错译纠正:_ _ 第二课时一、课文自学1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 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C自译:4_ _ _ _ D.错译纠正: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