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寻甸天生的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56896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川寻甸天生的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东川寻甸天生的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东川寻甸天生的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东川寻甸天生的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东川寻甸天生的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川寻甸天生的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川寻甸天生的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第六章 规划设计方案 一 拟建规模(一) 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区规划范围的界定1 遵循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的产业选择功能定位,并结合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划定2 以规划主要道路铁路及自然地物为界 既做到界限清晰 便于管理;用地完整功能结构健全,功能分区明确;又便于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建没及配备的完整性,操作及实施的便利性3紧靠周边日益完善的主要交通网络,良好的区位优势发达的运输体系,便于近期工业园区的快速启动 4东川天生桥特色产业园总体规划按考虑保留现有森林作为生态林地,且便于工业用地布局的原则进行功能布局总体规划以主导风向(西南风)的下风向为主布置

2、工业用地和市政基础设施路网(比较方案),和以沿嵩待高速公路及东川支线铁路之间包围区为发展轴布置工业用地(推荐方案)进行两方案比较比较方案,主要考虑主导西南风向优点是:重化工用地布置于下风向,有利于空气环境质量保护;就业与再就业产业工人生活商务活动区有较好自然生态屏障,环境较好;生活与生产分区明显;工程项目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相对较低;一二期发展一次性考虑较为充分;缺点是:排污干管向项目区海拔最低处排放距离较远;嵩待高速公路立交开口设置位置选择条件较差;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园区主干路覆盖范围较小;未来远景发展预留用地与一二期用地衔接不充分,与总体发展轴要求吻合较差;公路铁

3、路物流布置于园区两端,距离相对较远,不利于公路铁路联运推荐方案,主要考虑嵩待高速公路及东川支线铁路之间包围区为发展轴布置工业用地优点是:公路铁路物流区集中布置,有利于公路铁路联运;嵩待高速公路立交开口设置位置选择条件较好,主干道路布置于园区中心带,对园区兼顾较有利;总体发展一次性考虑较为充分,与总体发展轴要求吻合较好,二三期发展留有远景余地;便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排污干管的一二三期总体衔接;能较好满足快速发展阶段的二期建设对一期投入的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缺点是:部分自然生态林地会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而有所破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不完全;项目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相对较高;部分重化工用地难于在布置于下风向,不利

4、于空气环境质量保护;就业与再就业产业工人生活商务活动相对分散,不利于商业活动聚集综上比较,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总体规划,推荐建议以主要考虑嵩待高速公路及东川支线铁路之间包围区为发展轴布置工业用地,可有效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各种资源条件优势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总体规划推荐方案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总体规划比较方案(二)用地规模及人口规模控制与产业发展规模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总规划控制用地面积 10 平方公里内规划总人口 3-5 万人左右其中:启

5、动到近期(一期)规划地 5000 亩,生产总值100 亿元中期(二期)规划地 7000 亩,生产总值发展 200 亿元远期(三期)规划地10 平方公里,生产总值发展到 400 亿元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二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1功能结构规划突出特色产业为主,以工业主导,物流仓储配套,再就业产业工人居住适宜,行政金融服务高效 ,围绕“昆明-东川”发展轴,沿东川支线铁路及嵩待高速公路之间布置产业带,形成服务特色产业园的较完整功能2用地布局规划以煤磷精细化工产业区和机械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布置于产业园北部;物流仓储服务布置天生桥火车站片和园区主干道临近嵩待高速路,再就业居住布置于

6、园区西南部,绿地利用保留园区现状树林构成,金融商贸行政公共配套服务布置于西南部主干道两侧3道路交通规划结合现状条件与开发建设要求,规划工业园区主干道路网为“两纵两横”, 园区内部还有三条过境公路寻甸倘甸高速公路嵩待高速公路213 国道通过,另外还包括东川铁路天生桥火车站,与“两纵两横”的主干道共同构成了:工业园区完善系统的运输主动脉,承担着面向外围辐射的功能规划次干道进一步细化片区道路网系统,合理布局,分担主干道运输压力,着重承担着各片区内的交通运输任务,规划支路主要作为各规划地块的出入通道,缓解进出时对主次干道的冲突4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总体景观设计强调地景设计,尊重现有山体和河湖水系,将其作为

7、宏观的绿化背景,结合现状条件与园区地形地貌,土地开发情况,规划工业园区绿地景观系统为保留西南部现状树林,为景观绿地和工业生态防护林强调嵩待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带的塑造,创造个性鲜明的景观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山体作为工业园区的绿化景观核心,结合层次丰富的防护绿地与道路铁路隔离绿带以及点状公共绿地形成整个工业园区有机的绿地系统;构成点线面三者兼具的绿化体系利用丘陵地貌,重点建设为自然生态公园保护完善有序利用现有天然林植被资源,形成森林公园,通过生态绿地相依相伴,创造绿色环抱的新型工业园区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三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根据水的来源不同和用水要求的不同,采用

8、分质供水,以供应不同的用水对象,这是一种经济 科学的供水方式按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 400 升/人日,其中优质水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 150 升/人日园区入住 5.0 万人计算工业园区日需水量为优质水居民生活用水 0.75 万 m3/日,工业用水 1.25 万 m3/日,年需水量为700 万 m3/年 按国家发改委水利部 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 2005 年各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指标全国平均为 169m3/万元分省云南降水量 800mm 为 153m3/万元山东 2005 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 23m3,2008 年全年昆明主城四区工业取水量 4272.8

9、万 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 10.43M3/万元 东川天生桥产业园按 10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计算 ,近期需工业用水 300万 m3/年,中期需工业用水 1000 万 m3/年,远景需工业用水 4000 万 m3/年水源选择为当前居民用水取地下优质水(约 500m3/日),近期由距园区 6 公里的摩洛河 120万 m3水库(径流产水 2900 万 m3)取水供应,远中期昆明金沙江调水后考虑取清水海(库容 1.5 亿 m3)取水供应 2排水工程规划项目区现状排水基础条件较差,主要依靠现状河道纳污排洪,无系统的雨污水管道,周围村庄为合流制排水体制,雨污全部排入现状河道北部黑泥沟内按“

10、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排放的原则,园区大部分为缓坡,海拔多在 2100 米左右,北部黑泥沟大渡槽为最低 2035 米,排水规划为由南向北,尽可能顺道路坡向,减少土方量满足排水最小坡度要求,依托竖向规划的地势及规划的管道,将园区雨水系统形成分区,按照分流制就近入河的原则进行雨水管道布设污水系统布置及管道敷设按支管干管主干管三级收集分别排入污水主干管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为 1.8 万吨,规划占地 30 亩工业废水接入城市排水系统的水质,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且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工业园区内工业废水如不能达

11、到接入城市下水道时,需要设置污水处理站,对工业废水进行单独处理,达标排放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防洪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按百年一遇的流量控制3电力工程规划据园区各产业用电构成及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对用电量的预测,规划期限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总用电负荷预测为:35万 KW电源规划由距园区 4 公里 110KV 及距园区 11 公里 220KV 金所片区变电站引入园区,采用高压深入供电的方式,电源送电线路及变电站深入区域高负荷密度区布置就近供电,形成园区内双回路供电电源点尽量沿道路布置高压廊道4电信工程规划园区内规划建设一邮政支局规划一座

12、电信枢纽楼,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园区内规划建设一所邮政支局园区内规划建设一有线电视机房5抗震防灾规划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东川寻甸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通过规划实施,提高工业园区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保证地震灾害发生时,抗震防灾指挥系统正常运行,要害部门及生命线工程基本安全(1)土地利用规划在进行土地利用及园区用地布局时要尽量避开地震影响危险区(2)建筑物抗震规划园区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都要按抗震设防烈度做好工程地质和抗震工作(3)避震疏散规划避震疏散道路避震疏散道路的选择立足于园区道路的功能及交通能力,重点保障需疏散人员及救灾物资快速有效和安全地向避震疏散地输送,路宽应不小于 l5

13、米避震疏散场地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避震疏散场地的选择应坚持平时与震时相结合,就近疏散的原则疏散场地可以利用街心花园路旁绿化带小游园等 按人均 2.5 平方米考虑避震疏散距离居住地距临时避难场地不大于 500 米,居住地距中心避难场地不大于 1000 米(4)生命线工程抗震规划园区的通信消防 供水供电 交通粮食医疗等系统 ,是震灾期间维持正常生活和生产的生命线设施,其抗震安全是园区整体抗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应该做好震灾时的应急补救措施,对重要项目还应在小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估基础上提高设防标准,以提高抗震能力6消防规划(1)消防站的设置根据规范要求消防责任区面积为

14、 47 平方公里结合用地规模,工业园区规划有 3 座消防站(2)消防水源规划消防给水水源采用工业园区供水系统天然水源和建设专门的消防水池共同提供,消防用水和工业园区给水共用一个系统供水(3)消火栓设置按照有关规范消火栓按不大于 120 米的间距设置,沿工业园区主次干道上敷设,统一规格,重点地段的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80 米,当工业园区道路宽度大于 60米时应在两侧同程布置,最不利点的消防栓出水水压必须大于 0.1MPa(4)消防车通道园区内应合理建设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的宽度间距和转弯半径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河流铁路通过的地方,应当采取增设桥梁等措施,保证消防车道的畅通(5)消防通信东川寻甸

15、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应逐步建设比较先进的有线无线火灾报警和消防通讯指挥系统电信局至火警总调度台,应设置不少于两对的火警专线,火警总调度台与园区供水供电急救交通 环保等部门问,应设有专线通讯7人防工程规划人防工程建设必须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在园区有利地段修建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并建立完善的人防指挥系统,提高人防管理水平,建立园区疏散系统,满足战备疏散要求发展方向确定为:以就近划片安排为原则以结合园区建设修建防空地下室及结合园区建设地下空间开发为主;园区地下空间开发形态应与园区发展协调一致;在商业人口聚集效应高的地区建造平战结合地下综合体,形成地下空间网络体系;地下开发向多层次纵深发展,充分发挥战时防护和非战时使用的双重功能,平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建设人防工程按满足战时留城人口人均掩蔽面积 1.0 平方米的指标来计算同时避开易遭到袭击的重要军事目标,避开易燃易爆品生产储运单位和设施,控制距离应大于 50 米;避开有害液体和有毒气体储罐,控制距离应大于 100 米;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 200 米第七章 环境保护规划一环境现状目前园区内尚无工业企业,园区环境质量影响主要是缓坡出露风化扬尘 东川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二环境质量现状状况分析未来园区范围内将主要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