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55101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三农工作是各级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人民政协发挥优势,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积极履行职能的重要方面。基于我市大城市、大农村的基本市情,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和构建“和谐贵阳”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村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按照我会主要领导对帮村扶贫及智力支边工作作出的“掌握情况,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帮出特色”的要求, 2007 年 4 月 24日至 25 日,市政协办公厅组织相关处室人员,由王卫民副秘书长带队,赴我会帮村扶贫点息烽县西山乡鹿窝村进行了专

2、题调查。其间,调查组听取了该村情况介绍,分别召开了村组干部、乡涉农部门负责人、村民代表和西山小学全体教师 4 次座谈会,深入到农户和西山小学及田丰教学点了解情况,发放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 23 份,就如何开展对该村的帮扶及智力支边工作与乡村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并于 2007 年 5 月 10 日进行了补充调查。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整理分析,针对该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下步对该村进行帮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查报告。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鹿窝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区位条件及人力资源状况鹿窝村位于息烽县县城西部,西山乡西北面,距离县城 14.5 公里

3、,距乡政府所在地 8.5 公里。该村是息烽县计划开发的西望山旅游景区的北大门。据介绍,今年即将开工修建的沙冒河至鹿窝乡旅游公路建成后,该村至县城将缩短到 10 分钟车程。全村辖 10 个村民组,有农户 592 户,人口 2123 人(其中:男性 1089 人,女性 1034 人);共有劳动力 1266 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 50%;常年外出打工 386 人,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60%,老年人中 60%左右为小学以下文化及文盲。据对23 户农民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其家庭主要劳动力 52 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 11 人,仅占总数的

4、21%,小学及小学以下的 41 人,占总数的79%,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村总面积 7.93 平方公里,共有耕地 1524 亩,其中:稻田 950 亩,土574 亩,人均耕地面积仅 0.72 亩。村内有林地 5859 亩,森林覆盖率为49.23%。境内气候适中,适于农业生产,为鱼简河水库下游灌溉区(现处于沟渠配套建设阶段);有胜利河、鹿窝河贯穿其中。 全村 10 个村民组中有 9 个村民组已通公路,其中尾鲊、木江山、宋井田、中心 4 个村民组实现了公路硬化。至目前止,全村经西山乡政府认定的危房户有 177 户,其中较为严重的有 148 户。蒿芝湾、前寨、通树湾 3 个

5、村民组存在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涉及农户 152 户 682 人。 现村内有供销社农家店 1 个和部分路边“农户店”,村内设有农村 12315消费维权点 1 个,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物质、教育、医疗消费多在本村进行。该村已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开通了程控电话,全村电视普及率为 40%(利用卫星接收天线接收信号)。据对 23 户农户基本情况调查,多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主要用于自身生活消费;有子女在乡外读书和大重病人的农户普遍认为教育和医疗消费负担过重;几乎为零的文化消费和逐年增加的人情消费,凸现出其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和不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 (三)产业结构及村民生活水平种植业在该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

6、种植业内部,主要以生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 虽然该村是息烽县的“优质稻米”基地,但由于其人多地少且人均耕地面积差距较大、农户小农经济意识浓厚等因素,绝大部分粮食和油菜籽都是群众自行生活消费。2000 年以来,该村开始着手产业结构调整,少数农户市场意识较强,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如:中心村民组农户刘富祥家有人口 5 人,人均耕地不足 0.2 亩,其在仅 0.5 亩的土地上实行上种葡萄、下种黄杨树苗与微菜,获得收入 4000 余元;坪上村民组农户廖德祥种了 10 余亩葡萄,2006 年有 6 亩葡萄挂果,仅此一项就收入上万元。 现全村仅有大米加工和土法菜油加工点 1 处。

7、据调查,全村饲养 2 头及以上生猪的农户不到一半,饲养鸡鸭更是少见,且多数为农户自行消费。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一方面反映出该村产业总体上呈结构单一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村产业发展还具有较大的潜在空间。据介绍,2006 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780 元(据对 23 户农户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均不超过 1500 元),仅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3465 元的 51.3%。在调查中多数群众认为近年来收入几乎没有增长。全村人均占有粮食 200 公斤,部分农户家庭呈现粮食短缺现象,靠外出打零工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计。截止 2006 年底,全村还有贫困户 124 户 4

8、58 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及总人口数的 21%和 22%。 (四)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该村有片区中心小学(西山小学)1 所及 1 个教学点(田丰教学点),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西山小学占地面积 3674 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1561 平方米,有教室 16 间,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 968 平方米(其中 484 平方米为危房);覆盖鹿窝村及周边村的 22 个村民组的 779 家农户,涉及人口3633 人。 全校现有教师 18 人,其中行政 1 人,专任教师 17 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 1 人,占教师总数的 5.6%;大专 11 人,占教师总数的 61.1%;中师 6 人,占教

9、师总数的 34.3%;有小学高级教师 5 人,小学一级教师 13 人,教师平均年龄43.11 岁;现学校仅有 2 名教师住校,其余 16 名教师走教,18 名教师中午均在学校就餐。全校 9 个教学班级(含田丰教学点 1 个班)有学生 301 人,全部走读,预计中午需要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有 92 人。 各个班级开设学科齐全,除设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科目外,还开设了计算机信息课。每年都有教师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教学质量屡次获得县年度考核单项奖,有的教师所写论文还被省、市相关刊物登载。 田丰教学点 1 个班,实行隔年招生,服务该村 4 个村民组的农户。该教学点有教师 1 人(实行走教),今

10、年 9 月招生,预计可招 1213 人,学生读至小学三年级转至西山小学就读。村内有乡卫生院分点 1 个,2006 年 10 月竣工的新医疗场所使用面积为 185平方米;有医生 2 名,其中 1 人具有大专学历,绝大多数农户的一般疾病都在本村卫生室就诊。 (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该村村支两委成员 10 人,平均年龄 42 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 1 人,初中文化程度 5 人,初中以下 4 人。全村共有党员 40 人,平均年龄 50 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 2 人,初中文化程度 23 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15 人。由上可看出,该村村组干部及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除村支部书记家具有较强市场商品

11、意识,从事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年均收入达万元以上外,从总体上看,村组党员干部的“双带致富”能力较弱。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村民市场、科技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据调查,部分农户存在重栽种、轻管理,重生产、轻经营现象;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商品率较低。该村玉米、小麦、油菜实行点(撒)播种植的面还占有不小比例,部分农户农业生产仍是粗放式的低级耕作方式,对葡萄、杨梅树枝的修枝、打杈、定型及促使其挂果、座果技术并不清楚,致使全村建成的 480 亩杨梅和 250 亩葡萄基地,多数果林至今尚未挂果,无法形成农户新的收入来源。 市、县有关部门为村图书室送去了农业适

12、用技术推广的书籍,但至今却无人问津。 部分农民一方面具有迫切要求引入项目、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其发展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农户较为懒惰,认为搞扶贫开发是政府的工作,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和“等,靠,要”思想严重,如:该村对农田灌溉沟渠多年未组织过群众进行防渗维修。有的农户认为修路搭桥、搞科技推广、危房改造、沟渠维修、“四改一气”是政府的事,舍不得投入,讲困难、要项目资金的较多,谈自身打算和如何加强管理的较少。如:坪上村民组部分农户在农村信用社贷款种植杨梅,由于责任心不强,管护不好,至今未能挂果收益,导致不能按时还款,对此,少数农户甚至认为种植经果林是政

13、府要求做的事情,届时政府是会负责任的,没有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还贷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有的农户认为搞农业生产不过就是庄稼的插秧收割,不愿“冒险”参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茫然,在农业科技适用技术推广,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中的主动性较差;有的农户虽然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不尊重客观实际,在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扩大规模,投资收益率很低。如:坪上村民组何月发家 3 个人中仅有 1 个劳动力,2000 年贷款 2 万元购买杨梅苗 6000 余株,种植了 100 多亩杨梅,自己缺乏管理技术,去年才开始挂果,且挂果、座果率较低,又无应对措施,抱以顺其

14、自然的态度;去年,该农户看到本组廖德祥家种植葡萄获得较好收益,今年自己也种植葡萄 30 余亩,却不知如何管理(据专家介绍,在技术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1 个劳动力最多只能管理好 5 至 8 亩杨梅或葡萄),无法形成收入增长点。 (二)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该村原农田灌溉沟渠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建成以来,20 多年来未进行防渗维修,沟水渗透流失严重。据现场调查,从关口组至蒿芝湾组约 2.5 公里的沟渠不仅跨塌堵塞严重,而且多数沟面宽度不足 30 厘米,水流淌能力有限,导致中途岔口过多,水荒期间群众争水现象严重,民事纠纷时有发生。 坪上村民组多数农田属“望天水”田

15、,如遇干旱,农户常常是颗粒无收,今年许多农田无水灌溉,部分玉米也出现卷叶现象;中心组近 500 米的河道由于河床冲毁垮踏严重,一旦稍发山水,便会造成河岸两旁农田粮食欠收。去年已造成尾鲊村民组王明江、魏三林 2 农户绝收。较为严重的是由于其农田被水完全冲毁,已在河道中央形成山丘堵塞,对下游农户的 70 余亩良田的正常灌溉造成严重影响;鱼简河水库排灌还处于沟渠配套建设阶段,坝区农田灌溉还无法得到保障。在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方面:至今尚有中心村民组至坪上村民组约2.5 公里未通公路,村民平常购买生产生活物资和销售农产品都是肩挑背驮,对其发展葡萄、杨梅规模种植和养殖业造成极大制约,即使群众生产出品质好的特

16、色农产品,由于其交易成本过高,且无保鲜措施和设备,也无法形成竞争优势,造成坪上组农业生产的不经济性。如:该组村民廖德祥家去年为将葡萄及时销售出去,以每 100 斤 5 元钱价格请人挑到中心组,再转车拉到息烽县城销售,影响了其经济效益。通树湾、蒿芝湾、前寨 3 个村民组严重缺水,多数群众靠自修的小水池维持生活用水,干旱季节得不到保障,不仅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对发展养殖业及农村清洁能源也造成较大制约。 据调查,该村多数群众普遍采用传统农作方式进行生产,个别农户缺少耕牛等起码的耕作工具,农业机械设备匮乏,个别群众至今尚未备齐春耕农用物资。在产业结构方面:该村农民生产生活主要依靠种植业生产,养殖业和农村服务业不发达。据对 23 户农户基本情况的调查,多数农户仅饲养了 1 头猪,即便是饲养了 2 头猪的农户,1 头猪用于自行消费,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