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393919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实践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微 课 的 内 涵 理 解 与 教 学 实 践 研 究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每个人都置身于移动互联的“微时代” 。微信、微博、微视频、微媒体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及学习方式。技术的发展在引领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在教育领域不断地酝酿发酵, “微课”逐渐成为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慕课、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 “微课”已然成为“微时代”语境下一种新的探索。关键词:微课;教育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一 微课的内涵(一)微课的产生微课程( Micro-lecture)简称微课,是由

2、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 2008 年首创,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 ,强调将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结合,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式的学习体验” 1。在国内,微课的最早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教学片段) 。2012 年开始,为了解决传统40 或 45 分钟实况式教学视频评审难度大、交互性差、应用率低下的问题,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地区启动了微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区域性地征集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进行评比,要求教师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制作,这一教育创新举措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并逐步实施。同时,黎加厚、焦建利等教育技术专家也加入到

3、微课程的研究队伍,引领我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 使得教师在建设实践中加强了对教学行为的思考。(二)微课的概念微课程在国内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 10 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2。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易错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2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 3。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

4、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4。这些定义均指向了微课的本体特征,但是部分教师仍旧对微课的认识存在误区,简单地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或教学片段。因此,笔者有必要在此对微课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三)微课的主要特点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来概括,请见表 1 所示。特点 描 述短微课教学活动时间短,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1.在基础教育领域,鉴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时间以 5-8 分钟为宜;2.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今微时代泛在学习的要求,即分享信息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小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题聚焦,教育资源容量小1

5、.目标单一、主题明确,教师容易把握教学重点和主线,教学目标易实现;且技术开发难度小,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选题、设计、制作、拍摄、发布”等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2.资源容量小,一般只有几兆或十几兆,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适合于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进行自主性、碎片化学习。精教学内容精炼,教学设计精细,教学活动精彩1.主题突出,内容精选,只聚焦于某个重难点、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强;2.教学设计精细化。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精准、细致的划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形成一个“脚本式”的结构化的教学设计。3.教师采

6、用问题引导、启发诱导、任务驱动、讲授内容与操作演示同步展现等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精彩生动,简短又完3整。悍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教学效果显著1.微课短小聚焦且交互性强,可以灵活地用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情景中;2.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地学习的需求,既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表 1 微课的特点及其描述(四)微课的资源构成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并提供教学课件、习题及师生互动等资源构建的教学环境。其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 4+1”来概括。 “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

7、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 “4”指与这段教学视频相配套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环境。(五)微课的评价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一般由组织微课比赛的教育主管部门设计评价标准。黎加厚团队根据过去全国电教教材评审标准和微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注重评价指标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提出了一个微课程的参考评价标准,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试用,可供我们参考 5。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分为5 项指标:聚焦、简要、清晰、

8、技术、创新。1. 聚焦: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2. 简要: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43. 清晰: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4. 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5. 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

9、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二 微课的教学设计方法(一)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微课的制作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而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支持、精准创意的教学设计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 。教师要研究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要知道微课的“精华”在于它能支持学生自主个性“一对一”高效地学习。如果只是视频时间短但、内容发散、主题不聚焦;如果还是不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的灌输式讲座;或者只是把一节 40 分钟的传统课压缩在 10 分

10、钟内,这些都不是微课程。(二)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产生符合“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制作理念,确保微课程能够适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1. 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化处理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微课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是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内容,也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

11、制成微课。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取那些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使其5教学内容更精简又完整、教学目标聚集又单一、教学形式策略多元、表现方式多样化,使其更适合微课的方式来表达。第二、教学内容的微处理。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而要对其进行微化处理。根据微课时间短、知识粒度小的特点,在内容分割上把课程分割为不同的教学过程。2. 媒体设计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媒体设计决定微课最终的表现形式,其优劣性直接决定了微课的质量。目前,微课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主要有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以及混合式微课。笔者

12、推荐大家制作录屏式微课,即“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Prezi”或者“录屏软件+手写板” ,后者又被称为“可汗学院式微课” 。用录屏软件可以完整地录制演示文稿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同步讲解、操作过程、背景音乐等) ,在准备精心设计完演示文稿后,只需设置好音频和摄像头、熟悉讲稿、理清思路等准备工作后,教师只需要按一下“录制键”就可以完成微课的录制。对部分细节,如间隔太长,时间太短,字幕标题、声音处理、画面镜头变化等问题,可在 Camtasia Studio 中编辑修改,最后合成输出教学视频。三 微课的实施方案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开展微课程的应用,不同学校的环境不同,所实施的方案也

13、不相同。(一)针对学生,现提供 3 套实施策略1. 偶尔看看需求:学生们总是忽略实验的重点、难点和细节,而每一个学生忽略的点又不一样。这样一来,一线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讲一遍就显得特别费力,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对于实验操作来说讲解是不够明确的,教师需要做实验演示。因此,学生的需求是操作实验演示的细节,并且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观看。解决方案:某学校首先录制好系列物理实验的微课程然后放到学校的局域网上。学生选择自己不明确的实验进行个性化观看。不同学生看不同视频,注意不同细节。2. 回家看看需求:学生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找谁帮助解答呢?打电话给教师?恐怕很少有学生这样做。即便这样做了,也不

14、见得教师能够在电话里把问题讲清楚。更何6况一个班 50-60 人,怎么可能全部通过电话求助呢?很多学生会选择第二天在学校求助老师,有些学生却不愿意去问老师,久而久之就累积了大量问题。因此,学生的需求是在家里遇到学习问题时能得到老师的讲解。解决方案:有了微课,最直接的方式是学生用 U 盘把教师录制的微课程拷回家,回家就可以观看。学生通过管理自己 U 盘的内容,其实是一种知识管理,更是一种需求管理。学生拷贝微课的时候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微课拷回家,不需要就不要拷贝。3. 经常看看需求:学生学习需要自控步调。学生期待课堂有更多的讨论;学生期待教师给够给予更多个性化的辅导;学生甚至期待

15、可以得到更多元更好的知识讲解,而不仅限于自己的任课老师。解决方案:自控步调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并且不仅限于复习内容,也不仅限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巩固。自控步调意味着对学习进展更大程度的把握。学生需要有更多的时间以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就是所谓的“1 对 1 数字化学习环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备终端,这个终端的最低要求就是能够看视频,支持学生用自己的终端在局域网上进行视频观看。(二)针对教师,笔者对学校开展微课程提出三个建议1. 微课程的实践从小部分教师开始教育信息化的项目有个鲜明的特点:如果用户认同它,就会放大它的优点;如果不认同它,就会无限制地放大其缺点和困难。因此,让拥有尝试精

16、神并认同这一理念的教师先动起来。鼓励小部分教师制作微课程,但不止步于微课程制作,而要采取前边提到的三种实施策略中的一种开展教学实施。无论是偶尔看看、回家看看,还是经常看看,都是一次完整的微课程落地的尝试。只有让部分教师完整地去实施这样的流程,才能带来真正的变化。而后,让小部分教师阶段性地与更多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有意识地制造差异,更好地落实整个学校的教学变革。在具体实施阶段,内部分享的力量远比专家引领更重要。2. 课程的实践需要多方共识准备实施之前,无论是校长还是一线教师都需要有意识地做好多方的沟通工作。让先7试先行的学生家长认同是项目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让家长也有个清晰的认识非常重要。3. 微课程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想每一堂课都是颠倒课堂,也不要想每一堂课都达到公开课的标准,我们要的是常态化、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教师熟悉微课制作,还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变化,一开始老师不需要把技术运用得那么精确,也不需要设计得很完美,但是我们需要不断尝试。可能是从某次复习课让大家看一个微课开始,也可能是从某次给学生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