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论文自发空间论文: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2124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街区论文自发空间论文: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街区论文自发空间论文: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街区论文自发空间论文: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街区论文自发空间论文: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街区论文自发空间论文: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街区论文自发空间论文: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街区论文自发空间论文: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街区论文自发空间论文: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摘要:自发空间形成于居民自主营建的自发性行为,其存在于城市街区的各个角落和边缘,体现着城市街区的场所精神。本文从场所的角度,总结了自发空间的形态,分析了其尺度和使用情况,并试图提取其场所精神,以便使之成为城市活动中积极、活跃且有益的有机细胞。关键词:城市街区;自发空间;场所精神abstract:spontaneous space formed from spontaneous behavior by the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s. it existed every corner and

2、 edge in the urban blocks, and embodied the spirit of place of urban blocks. on the place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summed up the form of spontaneous space, analyzed of its scale and usage, and tried to extract its the spirit of place, in order to make it become aggressive, active and beneficial orga

3、nic cell in the city activity.keywords:urban blocks;spontaneous space;spirit of place1 空间、场所与场所精神空间与场所不可分割,空间是场所得以存在的基础。人类栖息于世,常常以身体的空间性为基础,海德格尔指出,身体并不完全像物质客体那样占据着时空。这种以身体为核心的在场时空关联,被纳入的是一种“情景空间性” 。当空间从社会习俗、认知活动及地域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的关联中获得情景时,就成为了场所1。海德格尔认为“人能在环境里面为自己定向并和他打成一片即为定居,他包含了生活呈现的空间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场所” 。

4、所谓场所,就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是由具有事物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场所精神可以理解为对场所所包含的人文思想和情感的提取和注入。即场所精神是根植于场地的自然、历史变迁之中,并直指人心的,它可能折射某种神秘。场所精神就是人心中的心里地图,是一个时间与空间、人与自然、现世与历史纠缠在一起的打下了人的思想、感情烙印的“心里化地图” 。而这个“地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变化或许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并不意味着场所精神的丧失,而应是场所本身因此变动而改变2。2 自发空间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种以改善自身生存环境为目

5、的,自主决策房屋的选址、形式、投资的行为,即自发性建造3,潜意识地存在并发展着,此行为以家庭为决策单元,不受外界特定指令所控制的,这种自发性不是无目的的、偶然的,而是工匠、群众共同参与设计、建造,以生活经验代替法规成为建造的依据德。其自发性源于生活,自发地、适应地发展或改变其内部结构,以更好的应付或处理他们的环境,是一种随着生活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这种因民间各种需要而进行的,自主建造和改造的空间,是被学习、引用、再造自发形成的结果,其材料、结构、构造方式简单经济实用。它通常以实用功能为出发点,尽可能的利用场所现有条件,是一种潜意识的自主营造活动。而自发空间则是上述活动的一种结果,此类空间似

6、乎也总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的支配和控制,自我组织、自发运动而形成,有些在运动中慢慢消亡,有的却在发展中越来越兴旺,以至达成公众认可。3 湘潭市老城区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形态模式分析3.1 历史背景湘潭市是一个以码头文化为特征的历史悠久的古城。在湘潭的地方习语中,称码头为“总” ,以码头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集市称“总市” 。湘潭老城区的“总市”在明清时期曾闻名一时。大型的总市有分别以米市、布市为主的市场,形成沿江一带繁华的经济中心。湘江沿岸的十八总市主导了湘潭老县城的城市形态,即呈“一”字形沿江分布。历史悠久的雨湖一直是市区最大的湖泊,熙春路位于老县城南部,毗邻雨湖公园、八仙桥、城正街、直街古道等历史悠

7、久的老街。3.2 形态模式根据空间的几何形态,从界面的围合情况,湘潭市老城区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形态上大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3.2.1 完全开敞式完全开敞式自发空间是指占据一定场地,但无围合的墙与顶,没有明确的边界,界面较为模糊,通透性较强的空间。例如:路边的早点摊菜摊、茶座、夜宵摊、麻将摊等等(见图 1、图 2、图 3)3.2.2 半开敞式半开敞式自发空间是指占据一定场地,具有墙和顶,甚至一面或两面的围合,有较为清晰的边界,有一定的空间界面感,空间限制较为明确,有一定的领域感,但通透性较好空间(见图 4、图 5、图 6)3.2.3 封闭式封闭式的自发空间是指界面明确,空间封闭,仅留有门窗与外

8、联系,室内较为独立的空间。此类空间往往存在于街角或路口,主要以自家使用和小贩经商的用途为主(见图 7、图 8、图 9) 。4 自发空间的使用情况事物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它的有用性,而有用性又根植于可靠性。自发空间的存在同样根植于它的有用性和可靠性,人们总是已经习惯依靠、依赖、信任与这些与周边有着关联的自发空间,才会不经意的使用空间,并且成为习惯而不愿意这类空间的消失。对于自发空间的使用效果,自发空间的主要使用者的空间感受调查中,有 76%的使用者对这些空间的大小比较满意,有 18%的使用者觉得空间较宽敞(见图 10) 。这些自发空间较为符合人体活动的尺度要求,给人以舒适的感受,空间使用频率及效率

9、较高(见图 11) 。5 自发空间尺度分析向量尺寸构成了自发空间的尺度,合适的尺度总能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自发空间的尺度特征与其形式密不可分:一是完全开敞式自发空间:尺度较大,形式自由。如完全开敞式的露天茶座,一个四方桌和几把椅子组合的空间单元,占地约为 4m2,高约为 2.2m。相邻两桌的空间单元间净距离约为 0.6m,经营会占据一定的街边人行道,而移动式的早点车,每天从早晨 6 点到中午 12 点都会占据空间向量约为 2.7m*1.8m*2.2m 的空间范围。二是半开敞式自发空间以自身尺度为限。在半开敞的自发空间中,通常有着顶棚或一至三面墙来进行围合,较完全开敞式的自发空间而言有着较为明确

10、的边界,其竖向范围通常为 2.8m-3.6m,而顶棚的面积大小则根据各个空地的情况有所不一。塑料伞状的雨棚半径为 1.6m 的空间范围;可调节的铝合金支架式雨棚通常为 3.3m*2.3m 的空间范围;倚墙的竹竿-塑料布雨棚长 2.7m-3.6m,宽 1.8m-2.4m。三是封闭式自发空间尺度随地方而定。封闭式自发空间通常是街角的小卖部,一般面积不小于 4m2,高度不低于 2.2m。6 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湘潭市熙春路街道两侧多为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以四层楼高的单元是民居为主,且大部分居民楼直接临街。熙春路呈东北西南走向,居民楼为正南北朝向,道路与居民楼呈一定的角度,形成了街边一个个的三角空地。这些

11、大小规则不一的空地,延续了街道边人行道的空间,连接了代表私密的居住空间与公共开放的街道空间,为居民生活行为的过渡提供了缓冲。两种空间在这些边缘形状不规则的三角空地形成了交集,从而使得这些空间的意义多样而复杂,也为人们活动提供了场所。 (见图 12、图 13)城市街区是一个日常的自治机构,即社会的非正式管理,这种管理是街区居民通过交往而形成的相互监督,以具体实际行动来实现的。对一个具体的城市化的人来说,他关心的是他所在的街道和住区的氛围。对人的日常行动和生活而言,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所在的街区3,这些街区是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上的连续体。自发空间就是在人们对街区功能多样性要求的引导下产生的。自

12、发空间参与到街道的日常活动中来,活跃了街道的积极因素,造就了生动有趣的街道。街区的道路通常以人行道为主组织交通,人行道在这个重要角色中担负起安全、交往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组织了城市街区的立面,描绘着街区的表情。其散落于人行道的边缘、角落或部分的占据着人行道,巩固了城市街区的安全,促进了街区居民的交往,也参与到城市立面中来,丰富着街区表情。自发空间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城市街区的独有标志物,而将该街区的空间与场所丰富并且凸显出来,即“位置”被凸显,成为城市认知地图不可或缺的部分4。在这样的背景下,街区的场所被体现并且被重视。人的日常活动穿行于街区的道路小巷,以习以为常的姿态出现在街区的空间中。

13、熙春路街区的露天茶摊倚于大树之下,喝茶的人们舒适的翘着二郎腿,享受悠闲时光里一杯茶的惬意(图 1) 。人行道边空地上的早点摊总是匆匆走过人们的短暂的停留(图 2) 。小吃摊总会撑起方的圆的雨棚,形成遮阳避雨的场所,人们得以安全的更长时间的停留(图 4、5) 。用简易材料全封闭起来的小卖部,常常占据着街边的小块空地,仅仅 6-10m2 左右,服务着附近居民或过路的行人(图 7) 。熙春路街区没有大型的生活超市,这些街角的小卖部在街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自发空间在街区的空间场所里作为用具而存在。用具的本质就在其有用性中,本质性存在的充实圆满即为其可靠性。这种可靠性按照事物自明的方式和

14、极限将周边的事物聚集到自身,它建立了世界的相互信赖5。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中认为人的定居和栖居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导致人们定居的诗意创造就是一种营建。其功能在可靠性中颤动,发出它特有的声响,由此支撑起一种诗性的可能。自发空间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通过其而体现。自发空间通过其合适的尺度、简易的材料,以其恣意的姿态描绘着这个街区人们整体的生活状态。愉悦、恬静、沉默、气愤,各种的表情聚集在这些活动于自发空间的人们的脸上。从整体上来说,街区的表情就这样被公众参与活动着的自发空间在不经意间展开。人们的思想与精神状态在自发空间的场所里集聚并延展,随着空间与时间的共同延伸,而飘散成空

15、气里蕴郁的味道,成为街区的氛围,可看、可闻、可感。这个街区的场所精神就这样在自发空间里体现出来,证实着“人类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7 结语自发空间与人的生活活动密不可分,其如缝插针的存在于城市街区的各个角落,它或维系着一些人群的主要生活来源,或服务于街区巷道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或提供给附近居民的消费休闲场所。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政者想要造就的城市文明市容市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体现了由城市居民最基本的活需要。 “诗意的栖居”是人类生活梦寐以求的理想,而初原就在这点点滴滴不经意的生活举止中。在简陋的自发空间里,我们看到了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愿望,这是应当被满足的需要,这里的场所精神

16、是应当被重视的诗意。面对逐渐繁华的城市,逐渐规整的街道,这类简易的自发空间正在被取缔而渐渐消失。现代城市造就了霓虹灯和玻璃的繁华,剩下却是钢筋混凝土冷酷的矗立,千篇一律的街道立面,宽敞却空荡的道路以及拥有着巨大尺度却无人气的广场。城市自发空间作为人们融合着“诗意的栖居”的愿望的自主营造,其积极因素应当被合理引导,并恰当整合到城市规划中,成为现代新型城市生机盎然的活力因子。参考文献:1吴秀娴.现象学和场所精神的解读j.广东建材,2010,1.2沈克宁.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卢健松.自发性建造视野下建筑的地域性j.筑学报,2009,2.4诺伯格舒尔茨,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5孙周兴.海德格尔与建筑现象学j.时代建筑,2008,66美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