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论文溃疡性结肠炎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91309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论文溃疡性结肠炎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论文溃疡性结肠炎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论文溃疡性结肠炎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论文溃疡性结肠炎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医结合论文溃疡性结肠炎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论文溃疡性结肠炎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论文溃疡性结肠炎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西医结合论文溃疡性结肠炎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选择 2005 年 7月2010 年 8 月入院的、经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并根据临床表现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00例,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 50例和西药组50例。结果:疗组 50 例,完全缓解 20例,显效 19例,有效 9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6% ;对照组 50 例,完全缓解 15例,显效 16例,有效 11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为 8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1. 2治疗方法1. 2. 1一般治疗 全部

2、病例治疗期间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风寒,切勿过劳,病情严重者给予对症补液治疗;同时嘱患者避免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 2. 2药物治疗 治疗组口服柳氮磺吡啶 1g/次,4 次/d,同时加用中药灌肠,方剂:白头翁 30g,葛根 15g,黄芪 20g,白术 20g,泽泻 15g,黄芩、黄连、黄柏各 10g,白及 15g,败酱草 20g腹痛重者加乌药、延胡索,里急后重明显者加白芍、木香,便血明显者加地榆炭、茜草,腹泻次数多者加薏苡仁、车前子、加水浓煎取汁 200ml,每晚 1 次,药温度在 4042,灌肠前嘱患者排尽大便,灌后抬高臀部 30,

3、嘱患者尽量长时间保留。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 1g/次,4 次/d 两组均以 15d为 1个疗程,连用 4个疗程后复查肠镜,治疗结果:显效者停用灌肠,口服柳氮磺吡啶逐渐减量至停药。有效者:可继续灌肠 2个周期(4 个疗程为1个周期),同时口服柳氮磺吡啶逐渐减量至停药。2 结果2.1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疗效标准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 6个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较治

4、疗前愈合大于 60%。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2.3临床疗效 治疗组 50例,完全缓解 20例,显效 19例,有效 9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6%;对照组 50例,完全缓解 15例,显效 16例,有效 11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为 8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3 ,其特点在于溃疡形成,但在慢性病程发展中,结肠黏膜只有炎症性改变,而不形成肉眼上可见的溃疡病变,或溃疡愈合只遗留下肉眼上的炎症性病变。不论其有无溃疡,

5、主要病变均累及集中在黏膜层,少数达黏膜下层,更少的严重病例,炎症可累及肌层甚至浆膜层。病变分布主要在直乙状结肠。祖国医学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由于其临床表现不一,而对本病病名有多种提法,如“泄泻、腹泻、痢疾、便血、肠风、休息痢、滞下、脏毒、大瘕泄”等。在病因上,多数观点认为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外感六淫中主要是湿热之邪,但外感寒湿也可引起本病。在病机上,主要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为本虚标实,与肝、脾、肾有关,标主要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本病初期多为标实,久病则多为正虚。大学本科教材4中指出本病关键是脾胃功能障碍,脾虚湿盛是本病的重要因素。其病因病机包括感

6、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不慎、情志失调、脾肾阳虚等方面。本病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导致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气机紊乱、气滞血瘀、肠膜及脉络受损;湿热内蕴,与气血搏结,化为脓血;痰浊内生则便中夹带黏液;久病则气损及阳、脾肾阳 虚、寒热错杂,反复发作。发病早期与脾胃、肠有关,后期涉及肾。因此本病以脾胃虚弱为本虚,以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痰湿停滞为标实的本虚标实病。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头翁、黄芩、黄连、黄柏、败酱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消炎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方中白头翁、葛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清肠中热毒而凉血止痢为君药;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厚肠止泻,

7、助君药化湿、祛浊,解毒清肠;黄芪为疮家圣药,与白术泽泻健脾益气化湿,使脾健运,清气升,浊气化,泻自止,上药共为臣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质黏而涩,为收敛消肿止血之良药;败酱草能消肿排脓,祛瘀止痛,佐君臣药解毒消肿止痛。全方标本兼顾,既能扶正,又能祛邪,寓消于补,使补不碍滞,消不伤正,共奏清热燥湿、健脾止泻之功。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的目的,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适用范围广,病人无痛苦。本临床观察可知:中西医结合法随证加减,可缓解单纯应用西药所引起的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改善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疗效显

8、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 kombluth a,sachar dbul cerative colitis practice guidelines in adultsa-merican college or gastroentcrology,practa ce parameterscommitteej amjgastroentero, 1997,( 92) : 204 2102 eaden j,abrams k,ekbom a,eta1colorectal cancerprevention inulcer-ative colitis: a casecontrol studyj aliment pharmacol thcr,2000,(14): 1451533 徐蓉娟内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97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