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90119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李华瑞载宋夏史研究一、研究概况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 55 年的发展历程中是很不平衡的。以 1980 年中国宋史研究会的成立,可把 55 年来的宋史研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1950 年至 1979 年,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史中,宋史的研究是较为落后的,从 1980年至今宋史研究进步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当然这主要是指大陆地区,台港地区的宋史研究没有大的起伏,一直处在较为平稳的发展状态。台港地区的宋史研究将分专节叙述,下面按两个时期概述 55 年来大陆地区的宋史研究状况。_本文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为庆祝建所 50 周年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论坛”

2、上所作的讲演。其所以说前一阶段宋史研究发展缓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相对于中国古代史其他各断代史,宋史研究起步较晚,当中国自 20 世纪初用近代科学观点方法重新研究自己的历史时,中国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从对现实局势的反应来说,中国学者在 20 世纪国家积弱受侮的情势下,所向往的是武功、文治兼备的汉唐盛世,对不能增加国族光彩的宋代不屑一顾。从材料扩充方面来看,宋代的考古资料在考古学上意义不大,不能推翻典籍文献的记载,在研究上的价值也不大,加以文献资料的繁芜杂琐,又不是短时间可以厘清的。因此,当国人关切、投入国史研究之初,宋史既不像汉唐盛世,吸引学者的兴趣,也不似考古、汉简、敦煌

3、、明清档案那样成为新学术的要角,它无疑是较被学者忽视的一个朝代”。这种忽视的结果,造成了宋史研究队伍的严重匮乏,及至建国以后研究者屈指可数:邓广铭、蒙文通、陈乐素、张家驹、聂崇歧、张亮采、程溯洛、束世澄、张维华、华山、何竹淇、张秉仁、吴天墀、漆侠、沈起炜、王云海、关履权、万绳楠、朱家源、郦家驹、李埏、倪士毅、徐规、王瑞明、李涵、姚瀛艇、陈守忠等二十数人。二是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宋史研究,很少能听到大陆学者的声音。自 20 世纪初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从唐宋变革观的角度提出宋代是近世开始的论点后,在国际汉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法国汉学家白乐日(Etienne Balazs,19051963)认为,中国传

4、统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以前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因此,白乐日进一步认为,研究宋史将有助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正是基于这种乐观的设想,他从 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开始,就制订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国际性的宋史研究计划(Leprojeet Song)。虽然在他生前未能实现他的“宋史计划”,但 1964 年在法国波尔多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汉学家大会上,通过了继续完成白乐日的“宋史计划”的决议,嗣后便陆续出版了多部宋史著作。白乐日的宋史计划时至今日虽未全部完成,但它的确一定程度推动了欧美的宋史研究。与此同时,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宋史研究不论是发表的论著,还是学术交流,都

5、有较大的发展,并成为世界范围内宋史研究的两大中心。而我国大陆地区的宋史研究不仅显现出“闭关自守”式的研究倾向,而且问世的论著也相当有限,与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形成鲜明的反_黄宽重宋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原刊于学术史与方法学的省思: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后收入史事,文献与人物宋史研究论文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2003 年版。详见关履权两宋史论,中州书画社 1983 年,第 7 页;宋晞世界各国研究宋史近况简述,(台湾)华学月刊124 期,1982 年 4 月;胡志宏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大象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650 页。差。据不完全统计,从 1950 年至 1979

6、年大约发表了 2000 多篇论文。如果除去19661976 年间带有很浓政治斗争色彩的文章,有一定学术意义的论文不足 1200 篇。而有一定学术分量的专著就更少得可怜,还不到 10 部。这种状况正如邓广铭先生在1980 年中国宋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所致开幕词所言:“从我国史学界对各个断代史的研究情况看来,宋史的研究是较为落后的。这表现在:不但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出来的有关宋代史事的论文,比之其他各代显得少些。甚至连一部篇幅较大的宋史专著也迄今无人撰写出来,而其他的断代却多已有了。在国外,例如在日本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其每年发表的有关宋史的论文和专著,也比我们的多。没有一定的数量,当然就很难谈到质量。因

7、此,关于宋代史事的研究,还亟需我们继续尽最大努力,去生产成品,去培育人才,去追赶国内各断代史的研究水平,并夺取国际上宋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当然,20 世纪 5070 年代宋史研究发展缓慢,并不等于说没有取得成绩,至少在两方面是值得称道的:一是在农民战争、王安石变法、岳飞、经济重心南移、封建地主制经济、土地制度史、人物评价及人物传记、文物考古、文学艺术等课题上取得较大进展;二是三十年间培养了一批有志于宋史研究的中坚力量,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宋史的学者从二十多人到 1980 年中国宋史研究会成立时全国研究宋史的人员已达六七十人。像毕业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杨德泉、柯昌基、吴泰、戴静华、郭正

8、忠、陈振、胡昭曦、朱瑞熙、王曾瑜、陈智超、贾大泉、裴汝诚、杨国宜、梁太济、高树林、周宝珠、杨渭生、乔幼梅、张邦炜、龚延明、何忠礼、李裕民、许怀林、郭东旭、葛金芳等人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与从三四十年代走过来的前辈学者,一道撑起了大陆宋史研究的骨架。从 1980 年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目前的宋史研究现状已有很大改观,这有四个标识:_中华文史论丛增刊宋史研究论文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其一,1980 年 10 月中国宋史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成为中国内地宋史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中国宋史研究会是全国宋史研究者自愿结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她以每两年举办一次年会及发行

9、宋史研究通讯的方式,团结宋史研究工作者,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砥砺学术,推动宋史研究。自成立至今,中国宋史研究会已先后在上海、郑州、杭州、石家庄、开封、成都、昆明、银川、保定、兰州、华蓥举行了十一次年会,共出版 10 部论文集,第 11 部论文集正在编辑中。从 19801992 年邓广铭先生担任第一任会长,漆侠先生从 1992年至 2001 年担任第二任会长,2002 年推选朱瑞熙、王曾瑜担任第三任会长。中国宋史研究会还协助杭州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于 1985 年、1991 年、2000 年召开三次国际宋史研讨会。中国宋史研究会编辑的宋史研究通讯已刊行 43 期

10、,发行到海峡两岸、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其二,研究成果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4 年间,共发表近13000 篇论文,平均每年约有 500 多篇;研究专著约计近 400 种。研究领域涉及到政治、军事、法制、经济、财政、文化、艺术、教育、学术、思想、社会、生活、科技、地理、史学、性别、地域、宗教等宋代历史的方方面面。研究成果的质量亦有很大的提高,其成就与其他断代史相比,已从落后跃居前列。其三,研究队伍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是新人辈出。迄今为止中国宋史研究会已有会员 325 人。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暨南

11、大学、云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大、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已成为能够专门招收和培养宋史方面的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发表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已是宋史研究众多成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宋史研究后继有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于 2001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本学科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将建成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其四,形成较为固定的出版阵地,据笔者所知,现今河北大学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均编有“宋史研究丛书”、“宋代研究丛书”等。中州学刊、河北学刊、

12、河北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设有宋史研究固定专栏,中国宋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均定期编辑宋史研究方面的论集、专集、辑刊和论丛。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编辑的宋史研究论丛从 2003 年起每年出一辑,向中国、日、韩、欧美征稿,并拟以汉、英、日、韩四种文字出版发行。受中国宋史研究会委托河南大学承办的“中国宋代历史研究”网站也于 2004 年 4 月 23 日正式开通,网址是: wwwsongdaicorn。“中国宋代历史研究”网站的开通,为宋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学术交流阵地和平台。欢迎各位关心宋史研究的同仁光顾“中国宋代历史研究”网站。二、

13、研究方法和取向1949 年建国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领域占据支配地位。但如何学习和运用这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却又走了弯路。5070 年代,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是判断历史问题的基本准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与其他的科学研究活动一样基本陷于停滞状态,而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所谓“历史研究”却甚嚣尘上。在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下,5070 年代的宋史研究最为关注的是两宋时期的政治斗争,因而,两宋时期王小波、李顺,宋江、方腊,钟相、杨么领导的三次大的农民起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宋与辽、西夏、金、蒙元之间的斗争,构成了这一时期宋史研究的三大主旋律。1973 年到 197

14、6 年 10 月在“四人帮”掀起的“批儒评法”闹剧中,王安石及其变法也被置于儒法斗争之中而遭到严重的扭曲,而评“水浒”、批宋江活动又人为地拔高了宋江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976 年 10 月,“四人帮”被粉碎,中国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史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71980 年宋史研究仍以王安石变法评价、宋江投降与否问题、岳飞与爱国主义、三次农民起义等课题为主而展开热烈讨论,并力图澄清一些基本史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但毋庸讳言,这几年的矫正性论文仍然打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烙印,随着拨乱反正的逐步深入,宋史研究的课题面开始不断扩大。1980 年中国宋史研究会成立以后,在邓广铭、陈乐素等

15、前辈学者倡导实证研究风气的影响下,近 20 年间除宋代经济史研究领域,漆侠、李埏、葛金芳、李伯重诸学者仍坚持理论性的探索而外,实证性研究已占据主导地位。热衷辨析史事,究心典章制度,蔚然成风。这可举一个突出例证:简明宋史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周宝珠、陈振共同主编出版的国内第一部断代宋史,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则是陈振先生独自于 2003 年出版的一部新的断代宋史。从编写简明宋史到宋史一书的出版,时间过去了近二十年,比较一下两书的不同,就不难发现简明宋史与宋史在编写体例和内容上有很大变化。简明宋史编写出版之际,虽然急风暴雨式地大规模阶级斗争已经结束,阶级斗争学说也开始退出历史评价的主导价值

16、体系,但是这种退出并不能一蹴而就,因而简明宋史不可避免地打着时代的印记,对反映阶级斗争的史实内容有较多的叙述,单述农民起义的篇幅就占全书的六分之一,而宋史所述农民起义的篇幅不及全书四十分之一,变化之大于此可见一斑。与此相应,过去因研究不足而被忽略的各种典章制度,包括行政、军事、法制、户籍、赋税、役法等则得到很大的充实,其篇幅差不多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强。这一减一增的变化,实际上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宋史学界研究取向变动的一个缩影。张其凡新近编写的宋代史(上、下册)亦反映了这个特点。政治环境的变化和改善、研究方法和倾向的多样化,又促进学术氛围的日渐活跃,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在充分展示不同意见的讨论中得到了深化和拓展,如:“先南后北”统一方针、杯酒释兵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