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备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语文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3390062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DOC 页数:127 大小:5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品课件】备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优品课件】备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优品课件】备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优品课件】备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优品课件】备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品课件】备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品课件】备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语文版)(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根据学校的要求,便于正常的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为依据,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二 、基本情况我本期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升学会考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语文上优秀率的不到 10%,且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一定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

2、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共 7 个单元,30 课,其中精读课文 16 课,略读课文(标*号)14 课。其中包括 5 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 4 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 5 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著引读 汉字的形体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安排了七次,片段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课外练

3、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 口语交际集中安排 7 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综合性学习安排 3 次,内容涉及学习查阅资料、调查社会用字、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写字集中安排了 2 次,内容涉及复习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柜律,分散的写字练习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 ,每单元安排一两次。四、教课书的主要特点1、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第一、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4、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

5、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6、。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五、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6、指导学生理

7、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六、教学措施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

8、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

9、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1.忆 读 书冰 心一、 教学目标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读好书”的四方面的作用。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三、课时安排:2 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掌握生字、生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

10、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二、诵读活动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2、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三、正音释义p luo gng sh mng long shng shui f gun笸 箩 天 罡 地 煞 朦 朦 胧 胧 兴 旺 盛

11、 衰 怒 发 冲 冠四、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五、交流活动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明确:在 210 段,有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水浒传 、 精忠说岳 、 茶花女遗事 、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

12、序的词语。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六、课内小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七、课外小结1、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2、 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3、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透彻理解作者提出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教学过程:一、 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

13、其创作。冰心 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有诗集繁星 、 春水 。二、导入课文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增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14、三、诵读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四、交流活动1、在字里行间找出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 , “好听极了” ,还“含泪上床” , “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 , “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2、 请同学将本文结合自己上一节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

15、体会。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3、 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速读 12-13 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五、提高升华1、小结全文。学生活动要求: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教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请同学畅谈对

16、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教师辅助策略: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同学的关注。六、迁移活动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板书设计忆 读 书中心内容 记叙顺序多读书读书好 时间顺序读好书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一、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作者前后文联系的方法;3、体会学习作者对详略的处理;体味学习作者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