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改革方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874922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改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课程改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课程改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课程改革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课程改革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改革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改革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程的理念给当代中国的解决了长期围绕和阻碍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如:教育的目标、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角色、课程观、评价观、学科地位及目标等核心的问题,从而全面系统地阐述当代教育的发展模式及方向,也向广大教师提出一个极富创生性的课题,为广大教师提供终身学习,展示自我、探索发展的平台。学校作为实施和实践新课程主阵地,必须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育人” 的 办学理念,才能支撑新课程实施的一片晴朗的天空。为此,我校于 2008 年秋将以令人脉动的力量和心境,在新课程的这块处女地上辛勤地播撒、耕耘和创造,为新课程的实施鼓风扬帆。一、指导思想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2、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 以学生 发展为本,以教师发 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2、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研内容,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3、坚持以教师个体实验和展示,集体讨论出成果为主。二、具体目标: 1、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2、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挥创造力,与教师共建生命课堂。 3、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入手,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三、新

3、课改实施基础1、理论基础我校语文学科从 2007 年下半年开始,根据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研组等教研活动中,学习和宣传前沿、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树立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与新课程标准精神相吻合的现代教育理念,为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2、教科研基础我校语文学科历来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语文备课组建设,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前介入了“新课程” 。3、师资基础我校语文学科有一批教学能力强、教科研水平高、善于学习、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有一支学历达标、勤奋踏实的语文教师队伍。另外,还有一位富有活力的年轻老师,给我校语文新课

4、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力量,相信能够胜任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四、实施过程(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有关课改的文件及论著,认真学习县教育局下发的有关新课改的文件。要求教师在学科计划中,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与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市、县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校本全员培训,请教研室领导进行课改讲座。(二)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实施。1、按照新的课程计划

5、设置本学年的课程,并开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总量。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课改年级,非课改年级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改革课堂教学。教研组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3、顺应新课程,改革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加强随堂听课力度,推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推进新课标的落实。(三)加强组织领导1、组成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吕红千 副组长:史全红 何凤英成员:谢小华 吕红 梅 谢雪琴 高雪琴 曹丽萍 许喜文 张小丽 朱淑玲 何晓 云 高玉芳

6、 辛雪梅 2、组成教导主任为组长 的新课程实验专题研究小组。组长:史全红 副 组长:何凤英成员:谢小华 曹丽 萍(四)、具体措施:立足新课改“以人为 本” 的理念,学校将建立以 “教师课堂”为主阵地,以“ 校本教研培 训” 为切入点,以 “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整体改革方案,实现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 1、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践行 在实施新课程中,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让教师们能自觉地将新课程的理论和理念外化为自身的实践行为。 2、借他山之石可以补掘 模仿和借鉴是创新的前奏,在模仿和借鉴之中,教师们可以完成课程信息与资源的整合,然后在执行的过程完成创造。因此,在新课程的

7、实施过程,学校向教师们提供借鉴和模仿的机会和资源,让教师们的行为由模仿走向研究,走向创新。 3、“让课 堂动起来 ”,创新育人方式 新课改最倡导的两大转变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 起来” 正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 令旗” 。学校将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实施: 、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教师要围绕新课标要求,强化备课立足于“两个要点 ”:促进学生 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克服“ 以教代学,依教材表演” 的倾向。力求上 课实现“三个沟通”:即全员活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课后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好“三

8、个反思 ”: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得到激发,思维是否得到激活。 、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校不断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让课 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这是我校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口号。我们认为“ 课堂世界” 应该是一个 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节课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拟从以下六个机制的构建上体现“ 新课堂的新面貌” : 建立“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进情景” 的丰富多彩的

9、课堂“情景” 机制。建立着眼于“ 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 的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 机制。 建立“收集典型课案、观摩课堂实录、名师现身说教、设计课堂说评” 的随机而 变的课堂“ 应变”机制。 建立课后反思机制,具体要通过教学小结,反思日记,教学经验文章,座谈会,建立评课卡等信息,利用它们的整理和推广完善课改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建立以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体 验” 机制。 不断尝试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畅通师生交流的渠道,通过书面传递,日记对话,聊天谈心和共同活动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起课堂拓展的“场外交流” 机制。 、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倡

10、导和推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我们要以语文学科为主体,立足教材的作用在于“用” 的观点,积极组织学生以主题调查报告、小作文、小提案、小交流、小介绍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班级小书架等具有个性化、创新性学习平台的作用,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分组学习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来推动互助性学习。此外,学校还要将利用读书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社区活动、慰问演出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能够学会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4、归纳与反思可以提升 教师自主、主动地归纳与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实质性的归纳与反思也应是学校评价教师

11、工作的基本环节,作为对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没有对理论的咀嚼,没有的实践的全心关注,就无所谓归纳与反思。为此,学校将组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归纳与反思,并提供归纳与反思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5、宏观调控与微观处理可以把握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将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促进教师对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进行准确的把握。不仅如此,学校管理者将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行为、细节、进行微观的定性刻画,真正使新的理念真正落到课堂教学的实处。五、保障措施(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成立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本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二)加强教师的培训。学校切实安排、组织好各类培训,确保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新课改,学校将建立课程改革实施管理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六、工作方法: 在需要状态下学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创新状态下发展。 七、成果展示课程改革的外显成果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上好每一堂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公开课。2、整理出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案集。3、整理出一批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与现代教育技术密切联系的多媒体教学课件。4、撰写出一些反映语文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教学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