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精品资料】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858766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入学考试]【精品资料】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精品资料】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精品资料】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精品资料】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精品资料】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入学考试]【精品资料】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入学考试]【精品资料】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联展考研网(http:/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复习提示:本章属于绪论性质,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三对基本概念,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与方法。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一词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由希腊文菲罗与索菲亚合成,直译为汉语是“爱智慧”的意思,翻译成英文就是“Philoshy” ,即“智慧、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之学,在 19 世纪经日本学者转译为中文的“哲学” 。在古希腊哲学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地把哲学看作是

2、“各种知识的总汇” ;一种是狭义地把哲学看作是研究世界本原或本体的学问,即形而上学。本原是指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本原没有生灭,本原产生万物,万物毁灭以后又回到本原。后人根据古希腊伟大思想家对各种知识的分类,把研究有形体的自然现象的学问称为物理学,把研究世界本原等抽象对象的学问称之为“物理学之后” 。我国近代学者严复根据我国古籍易经系辞上有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故把“物理学之后”一词译为形而上学,也就是哲学的意思。形而上学还有第二种用法,即近代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首先赋予“形而上学”以新的含义,用以指非辩证的思维方法。我们现在的哲学原

3、理以及实际生活中使用形而上学这一概念是指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与方法。以往的哲学家、思想家对哲学的认识与理解,不论是说哲学是“智慧之学” 、 “包罗万象的科学” ,还是说哲学是支配、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即其实质是研究普遍性问题的学问,但却未能真正揭示出哲学的性质、对象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1从古至今的一切哲学 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了正确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含义或定义,需要正确认识几个关系

4、。2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 则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哲学与世界观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对于成人来说,可说是人人皆有,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因为哲学是经过思想家、哲学家概括和总结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只有通过学习,才有可能掌握;哲学离不开世界观,要讲世界观,哲学对人们的世界观的确立和成熟具有指导与促进作用。任何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都是统一的,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反之亦然。因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32.哲学

5、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而其他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边缘科学、交叉科学、综合科学等则是研究一定的领域、方面的特殊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所以,哲学和其他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又相互联系,哲学以其他科学(相对哲学而言称之为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并可给予其他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3.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

6、之上的思想、观点的总和,包括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等意识形态形式。哲学同其他意识形态形式一样,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都含有一定的阶级性,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不同点在于哲学离开经济基础最远,是属于恩格斯所说的“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 ,也就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古至今哲学中的问题即矛盾很多,那么,贯穿哲学演变和发展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任何哲学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支配其他哲学问题的问题是什么?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他指出: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7、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可以说是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5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即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谁先谁后、谁产生谁、谁离不开谁(谁依赖谁)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恩格斯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

8、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联展考研网(http:/ ,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它们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世界观中最根本的斗争,是哲学党性的识别标准的问题。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倾向,是指哲学家和哲学体系属于唯物主义阵营或唯心主义阵营。63.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重要意义。为哲学研究提供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不同派别确定了科学依据;为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不可知论提供理论武器;为人们处理主

9、观思想和客观实际的关系,变革现实世界提供根本的指导原则。 (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的根源:按照恩格斯对唯物主义概念的界定,唯物主义哲学派别古已有之,根源于对人类生产活动和周围事物的直接反映,是同客观实际大致相符合的反映。7(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这些表述严格地说都是等同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无神论者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可以是主

10、观唯心主义者。8(3)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主要的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关于万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并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缺乏科学的根据与论证,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 17 世纪、18 世纪的英国、法国唯物主义,它是建立在同时代的社会发

11、展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科学根据(机械力学)和论证,在反对现存政治制度、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促进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上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机械性,用机械的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如认为原子或电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电子的特性就是事物的特性,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原子或电子的运动,都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甚至认为“人是机器” ;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三是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归根到底,这种唯物主义者看不到人类实践

12、的伟大作用,没有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可见,不理解实践活动是其主要缺点。而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能动实践辩证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哲学的地方。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真正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2.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9(1)根源:最初产生于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及梦中

13、景象的不正确解释,得出“神灵存在” ,“灵魂不灭”的观念。但作为哲学派别的唯心主义则有其社会的、阶级的、认识的根源。社会根源:是指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充分局限了人们的认识,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社会、思维的事物和现象。阶级根源:是指统治阶级的有意歪曲或阶级的偏见不能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论根源:是指把认识过程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片面化,这是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根源。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性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

14、、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10(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同唯物主义相反,认为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一性的,而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二性的;或者说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精神的,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自然界、物质不过是精神、意识的产物,或者说意识决定物质,意识不依赖于物质等。11(3)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例如一些哲学家提出的著名命题:贝克莱提出事物是“感觉的组合” 、 “观念的集合” , “存在就是被感

15、知”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 ;康德提出“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孟子提出的“万物皆备于我” ;慧能提出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 、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陆象山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朱熹的“理在事先” 、宗教的神创万物和支配命运的观点。柏拉图说联展考研网(http:/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 “道”就是无;朱熹说,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皆是此类。3.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在哲学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本质是什么,同时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即辩证法与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