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853971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浅谈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表示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 就是我们所说的“ 语感”。”那么什么叫语感呢?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力。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低年级学生在入

2、学前已经在自然形态下形成了一定的口头语语感,初步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受能力。他们能从别人的语言中捕捉信息,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欲望和情感,只是他们对语言的“感受”不够深入、精细。不过,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语感、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我认为低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写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从多年来的低年级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一、积累生活,领悟语感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

3、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是的,过往的体验才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注释。例如燕子一课中写道“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 ”,不曾亲眼见过,而老师又未能采取其它方式来弥补这一体验的空缺,学生在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就不能产生“五线谱

4、”的表象,也无法感受到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更无法达到“入境始与亲 ”的境地。所以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 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激发生活体验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潜心摸索,一定会有所发现。二、加强言语实践,训练语感加强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言:感觉是在自己的实践中成为理论家的。

5、语感能力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如:小孩说话,完全是在自然形态下,靠听话与说话的语言实践形成口头语感的;还有许多成年人,也完全是在自然形态下,靠读文章与写文章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书面语语感的。但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语感,往往是低效的,并且是不完全可靠的。真正的高层次的书面语语感的形成,离不开有意识的语感训练。因此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一位教师在执教古诗草时,将课上的十五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当一回诗人,也来“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学生的热情很高,写得非常投入,有的一边写一边窃笑,大概认为自己写的哪里是诗呀!有的写完一句就低吟一遍

6、,认为通顺了再写下去。学生心中的诗是什么样子的,就大胆的写成什么样子吧!来感受一次“古诗文” 创作的喜乐,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从一首首稚嫩的诗行中,我们看到了智慧和创造的灵光在闪亮。三、比较思考,积淀语感高品质语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理性在感性中长期沉淀的过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所以强调语感训练,决不能排斥或轻视理性的语文知识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内,语文知识应该是指一些浅显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如“ 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 按一定顺序写”等。此外教师如果能作到深入浅出,“

7、蜻蜓点水”般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修辞手法也未尝不可。修辞,特别其中的对偶、粘连、顶针是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国语言的华美。适度的渗入可以提高学生对言语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理性的语文知识不能孤立的讲解,只有在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过程中点点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语感的深化服务。否则就会变得抽象、空洞令人难以理解。如在教学两只鸟蛋中,我为孩子们朗读“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当学生发现我的朗读中少了“仿佛”一词时,马上毫不客气地指出。我问:“这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也来读读吧!”孩子们认真地读了起来,并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交流。刚开始,他们也只是感受到“男孩并不是真的听见了

8、鸟儿的欢唱,而是想象”。我接着引导他们想象男孩还鸟蛋后的心情,再把“仿佛”一词放到句子中反复读,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结合比较朗读感悟,使他们明白了:“ 仿佛” 不能删去, “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小男孩并不是真的听见了鸟儿的欢唱,而是表达了把鸟蛋还给鸟妈妈后自己愉悦的心情。四、训练朗读,强化语感古人早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之说,不少教育学者也强调,人在反复的诵读中,脑海中会贮存丰富的书面语言模式,促进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内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有多种,如朗读、美读、精读、速读、泛读等等,类

9、型不同对语感培养的侧重也就不同。1、朗读可使语感细腻。它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朗读时,能从言语的声音、语气、句式等更多个角度体察作品的内蕴,“ 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 、“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 。2、美读使语感美妙。它要求学生在读文时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陶醉于作品美好的内容与形式之中”,与作者同悲共喜,实现心灵的交融。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的读书兴趣调动起来了,并体现了朗读的层次性,学生读出了情调,真正做到了读中感

10、悟,读中生情,达到了以情育人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教学两只鸟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焦急不安” ,我让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观看了鸟妈妈孵化鸟蛋和小鸟成长的视频。24 双小眼睛都紧盯着屏幕,嘴里发出轻微的惊叹声。于是我用引导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1、鸟妈妈像我们的妈妈一样也很爱它的孩子。它是怎么照顾小鸟的呢?2、如果有一天,鸟妈妈细心呵护的小鸟不见了,它会怎么样?),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尊重学生内心的体验与感受。当我再次让学生读读“焦急不安”

11、时,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想读这个词语,有的读得涨红了小脸,有的读得握紧了小拳头,有的几乎读得要站起来了。学生对作品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这里我并没有生硬地讲哪里该轻读,哪里要重读,仅仅是稍加点拨而已。这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进而产生情感共振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3、精读使语感深刻。朱熹说过:“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精读就是要边读书边思考。读者沉浸在作品中,对关键词语深入品味,对语气变化细细推敲,从而领会出作者潜词造句的妙处,发掘出作品背后深藏的意蕴和情感。精读是语感由感性直觉步入理性直觉的关键。夏丏尊先生曾说过:“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

12、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 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这样敏锐、深刻的语感就是在反复的品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精读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一些做批注的方法,如好词好句可用“OO”来表示,重点句可用“=”来表示,疑点可用 “?” 来表示,还可在文旁写下所思所感。4、速读使语感敏锐。速读即浏览,是说一个人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从言语作品中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捕捉到文章的要旨,是一种对言语迅速的反应和敏锐的直觉能力。如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只有那些对众多的信息能快速把握,做出准确判断的人,才可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在这种情形之下,对学生进行速

13、读训练,提高语感的敏感性,就显得极其重要了。5、泛读使语感丰富。语文能力的提高只局限于课堂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头脑中才能形成更牢固、更多样的语感模式。所以教师应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更加宽广的书的世界,让他们在其中自由呼吸,快乐徜徉,为不同的风格而喝彩,因迥异的情节而感动。教师要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欲望,让读书成为他们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的做法是在早会课让两位学生把自己平时课外阅读中选取的精美文章,并把文中隽永、深刻的句子抄在黑板上供他们抄诵。每当他们深情诵读时,教室里总是很静很静。所有的孩子都在屏息倾听,语言的魅力让人心动。“ 这世界上没有哪一艘船

14、,也没有哪一匹马可以像书那样把人带向那么遥远。”(狄金森)我们的学生在博览群书中势必会语感变得丰富,心灵变得丰富。四、增强课外活动,锻炼语感。语感的培养,除了要通过反复诵读积累,在生活中领悟之外,还要适时的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从而培养语文的语感。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语文课外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辩能力和写作能力,加强语感的培养。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还能开阔视野,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如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增强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进行口述转述、采访师友、即兴演讲、讲新闻故事、成语接龙、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语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应从小抓起,语感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抱有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为我们渗透和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只要能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多种多样的训练,耐心培养,注重渗透,持之以恒,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定能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