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853864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煤气炉的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煤气炉的缺陷特征: 1.燃气温度较低 原因:1)空气量不足或过多 2)煤气的压力过低或过高 3)煤气的发热量下降 改进方法: 1) 调节空气阀盖的开口 2) 调节煤气压力,控制吸入的空气量 3) 预热煤气 2.不易点火、燃烧不稳定 原因:1)炉膛无抽力或炉压过大 2)烧嘴附近抽力过大 3)煤气压力过高 4)坑道温度过低而煤气流量过大 5)炉温过低 改进方法: 1) 检查烟道的严密性;打开烟道闸门;烘烤烟卤 2) 首先点燃抽力较小地区的烧嘴;降低炉膛的抽力 3) 降低煤气压力 4) 点火时煤气流量要小,坑道温度升到 700oC 以上时再加大煤气流

2、量 5) 烘炉 3.烧嘴回火 原因:1)煤气的压力过低 2)煤气的预热温度过高 3)煤气的发热量增加 4)喷头的温度过高 5)喷头的喷口增大 改进方法: 1) 增加煤气的压力 2) 降低煤气的预热温度 3) 降低煤气的发热量 4) 加强喷头散热(水冷) 5) 更换合适的喷头 4.烧嘴的燃烧能力下降、炉子加热速度变慢 原因:1)煤气压力下降 2)烧嘴被焦油与灰尘堵塞,能道直径减少 3)炉压过大,煤气喷出量养活,排烟不良 改进方法: 1) 提高煤气压力;减少管道与旋塞的阻力 2) 定期清理烧嘴的通道、煤气要除尘与清洗 3) 增加抽力排烟 5.抽力不足、炉压过大 原因:1)烟道不严密,吸入大量冷空气

3、 2)烟道进水、烟气温度下降 3)烟卤高度不够 改进方法: 1) 堵塞烟道上孔隙及检查口 2) 排除烟道中积水,设防水层 3) 增高烟卤或用排烟泵或喷射器帮助排烟 转 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 Ctrl+C 复制后贴给好友。转载自 黄河边的草根 2011 年 04 月 25 日 20:23 阅读(0)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字体:大 小 中 大 调火工生产操作技能 一、技术指标1、全炉所有火道任一点温度在交换 20 秒不得超过 1450和低于 1100,炉头温度不得低于 950。2、长结焦时间标准温度不得低于 950。3、炉头温度与标准测温火道温度

4、之差应小于 150,与其平均温度比较不大于 250。4、蓄热室顶部不得超过 1320,但不得低于 900。5、炉顶空间温度不应超过 850。6、焦饼中心温度 9501050,使用高炉煤气加热上下两点之差不得超过100,使用焦炉煤气加热上下两点之差不得超过 120。7、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 450,不低于 250。8、分烟道温度不超过 350。9、加热用焦炉煤气温度 4045,高炉煤气不高于 35,高炉煤气粉尘含量小于 15mg/m3。10、集气管温度 80100,压力 140160Pa。11、燃烧室立火道看火孔压力应保持 0-5Pa。12、单个蓄热室顶部吸力与全炉蓄热室顶部平均吸力相比,上升气流

5、为2Pa;下降气流为3Pa(边炉除外) 。13、立火道空气过剩系数 规定为:高炉煤气加热时为 1.15-1.25;焦炉煤气加热时为 1.20-1.30。14、喷洒荒煤气的氨水压力为 0.1-0.15Mpa,氨水温度为 75-80。15、废气盘至蓄热室顶部严禁正压。16、在同一个结焦时间内蓄热室上升气流顶部吸力应确定不变。17、地下室焦炉煤气主管压力不低于 500Pa,高炉煤气主管不低于 300Pa。18、使用混合煤气加热时,焦炉煤气主管压力应大于高炉煤气主管压力200Pa 以上,体积混合比,焦炉煤气为高炉煤气的 2-5%。二、岗位操作知识(一)温度测量1、横排温度的测量用高温计在交换后 5 分

6、钟开始测量。测量下降气流火道的斜道与砖煤气道孔的中间处(高炉煤气加热时测鼻梁砖处) 。单号燃烧室由机侧向焦侧,双号燃烧室由焦侧向机侧测量,每分钟测一排,打看火眼盖不准超过 6 个,测后立即盖上。每排的单双号应在相邻的两个交换测完。测完后记录,计算并画出单排,十排与全炉曲线。2、炉头温度的测量用高温计在交换后 5 分钟开始测量。测量下降气流的斜道与砖煤气道孔中间处(高炉煤气加热时测鼻梁处) 。测量时由交换机端焦侧开始,由机侧返回,每次测量时间不超过 6 分钟,两个或四个交换测完。测完结果不加下降值,并算出每次平均温度(不包括边燃烧室) 。算出 K 炉头。测温火道数-不合格火道K 炉头= 测温火道

7、数每个炉头温度与同侧平均炉头温度相比,超过50的为不合格。3、蓄热室顶部温度测量:用高温计从蓄热室封墙顶部测温孔测量蓄热室顶部中心隔墙处(最亮点)或其它高温处,按其中较高的温度记录数据。用焦炉煤气加热时,交换后立即测量上升气流蓄热室顶部的温度,用高炉煤气加热时,于交换前 10 分钟测量下降气流蓄热室顶部温度。测量由交换机端机侧开始,每次只测单号或双号,全炉蓄热室顶部温度在四个交换内测完。发现个别局部高温、漏火、下火等情况应记录清楚,测完后立即处理。将测出的数据分析,机、焦侧计算平均温度,并记录上帐。4、炉顶空间温度的测量:用长 1.5m 的热电偶(或 1.5cm 的铁管)垂直插入靠近上升管的装

8、煤口,用毫安计或侧温计测量。热电偶或铁管要正对炭化室中心线,炉盖周围和插入孔周围要 密封严密。在结焦时间处于焦炭成熟时间 2/3 时开始测量,因为此时发生的煤气量最多,每半小时一次,至少测两次。每次至少测两个炉号的炉顶空间温度。对测量空间温度的炉室,要测煤线和焦线,测点在煤线 120mm 以上。炉顶空间温度可用高温计测铁管末端温度并读出。用热电偶时,炉顶空间温度= 热端温度 +冷端温度(冷端温度可用水银温度计在热电偶冷端接补偿导线处测量) 。5、焦饼中心温度的测量:选择温度和结焦时间正常的炉室。装入煤平好后,用特制工具测量煤线,然后将炉室两端换上带孔的装煤口盖,孔中心要对准炭化室中心线。取三根

9、长度分别为 6.3 米、4.4 米、2.5 米 1.5 铁管(管子要直,而且保持整洁,一端焊死) 。把呈尖端由装煤口垂直插入炭化室中心线上,每个装煤口垂直插入一组,用测温计测管尖端的温度即代表各点的温度。插入管时,要注意所有管子都要位于炭化室中心线上。插入铁管子与炉盖连接口周围应用石棉绳封严,管的顶部用铁盖盖好。一般于推焦前二小时时开始测量,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最后一次于推焦前 30 分钟测完,取最后一次温度做记录。于推焦前 1 小时测量该炉号燃烧室的横排温度,且绘制成曲线,上帐。拔管后要测焦线。推焦过程中观察焦饼成熟情况。焦炭推完后,测量炭化室墙面温度并记录。并根据公式计算出焦饼中心温度。A

10、焦饼中心=(A 机上+A 机中+A 机下+A 焦上+A 焦中+A 焦下)/6A 机上:机侧上点距炭化室顶 1.3 米处的焦饼中心温度。A 机中:机侧中点距炉底 2.8 米处的焦饼中心温度。A 机下:机侧下点距炉底 0.9 米处的焦饼中心温度。A 焦上、A 焦中、A 焦下:与机侧相同部位的焦饼中心温度。6、小烟道温度的测量将缠好石棉绳的玻璃温度计插入下降气流小烟道测温孔 250-300mm 深处,全炉一致,插入口周围严密,于交换前 10 分钟按插入顺序开始迅速准确读出温度值。为了减少测量误差,读数时不应将温度计拔出。取出温度计后,立即把测温孔堵住。最后计算出平均数。7、炭化室墙面温度测量炭化室墙

11、面温度是测量与焦饼中心温度相同点的墙面温度。测量点:上部是火道跨越孔下面;中部是距炭化室底约 3 米处;下部是距炭化室底 300mm 处。测量顺序:从上到下两面炉墙,上、中、下三点要成一线。测点要避开有石墨的地方。8、冷却温度的测量在焦炉操作正常和加热制度稳定的条件下,采用 5-2 串序时,选择 6 个相邻的燃烧室,分别在机侧和焦侧标准火道内对下降火道进行测量。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禁止改变加热煤气流量、烟道吸力、进风门开度及提前和延迟推焦。看火孔盖只准在测量时打开,每次测量后立即盖上,一个人只测一个火道温度,机焦侧连续测完不得超过四小时。换向后,火焰刚消失,即交换后 20 秒开始第一次测量;换向

12、后一分钟测第二次。以后每隔一分钟测一次,直到下次交换为止。根据所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机、焦侧燃烧室每分钟平均温度,再算出与 20 秒的平均温度的差值即为该时间的下降值。根据每分钟测量的若干个火道数,将全炉分为几段,然后按每段测量时间对照表内交换到该时间温度下降值加到所测温度上,即为交换后 20 秒的温度。(二) 、压力测量1、蓄热室顶部吸力的测量标准蓄热室的选择,应选择横排,直行温度正常,格子砖阻力正常,无漏火、下火现象,且靠近炉子中部的蓄热室测量较好。与标准蓄热室对应的炭化室处于装煤初期或推焦前期时最好不要测量。测量过程中,加热制度要稳定,尽可能在检修时间进行,炉顶看火眼盖,装煤口盖,上升管

13、盖应关闭。检查并记录全炉废气盘风门,开度应一致(边炉除外) ,铊杆提起高度,并检查蓄热室封墙及废气盘两叉部严密性。开始测吸力前,应校正标准蓄热室,使煤气蓄热室和空气蓄热室在下降气流时吸力差符合蓄热室顶部的温度规定。于交换后五分钟开始测量,因为此时吸力较稳定,每次测吸力方向应一致,一般由交换机端开始测量。将标准蓄热室测压管连接斜型压力计负端,所测的蓄热室与压力计正端相连,测出与标准号的压力差。全炉相对吸力规定:上升气流不得超过2Pa,下降气流不得超过3Pa,超过规定值应查找原因,或根据前几次吸力测量情况,温度等予以适当调节。2、蓄热室阻力测量首先检查废气盘进风门的小铁板开度应一致。按测蓄热室顶部

14、吸力的要求将斜型压力计等工具准备好,并准备好测小烟道吸力的短铁管,使其插入废气盘深度为 100mm 左右。将检验好的斜型压力计正端与废气盘测压孔相连,负端与蓄热室顶相连,读出压差数。于交换后 5 分钟,从炉端开始测量,连续四个交换测完一侧。小烟道测量孔的塞子测一个开一个,测完后立即盖上。在结焦时间相同时,两次测量数据才有可比性。每次测后均需记录当时加热制度,将测量结果分别计算。3、燃烧系统五点压力的测量准备好三台斜型压力计,胶皮管等,并同时校准。选择标准蓄热室处于结焦中期的进行测量,所测系统炉体各部要严密,调节装置和温度正常。蓄热室的两台斜型压力计的负端分别插入两个标准号测压孔内,炉顶一台斜型

15、压力计负端插入与两个标准蓄热室号统一系统燃烧的同侧标准火道下降气流看火孔内。于交换 5 分钟后,三台表同时读数,在半分钟内各读三次,然后分别用负端测出蓄热室顶部煤气与空气,蓄热室顶与小烟道测压孔处压差,以及异向气流看火孔处压差。换向后,按上述方法测量另一气流的相同次数,每侧应在连续两个交换内测完。炉顶用 150mm 长铁管,废气盘用 250-300mm 铁管。如用高炉煤气有正压时,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方可操作。测完后上帐,并画出五点压力曲线,标出各点压力。4、看火孔压力测量检验好斜型压力计,准备好 1.5 长 200mm 铁管及胶管。应该选择在检修时间进行测量。将胶管一端与铁管连接好,另一端与斜

16、型压力负端相连接,于交换后 5分钟从交换机端开始,将铁管依次插入下降气流标准火道内,连续两个交换测完。测量时,要有专人拿胶管,以免被装煤口和看火眼盖烧坏。5、炭化室底部压力测量提前检查吸气管正下方的炭化室炉门下方有无测压孔,何时出焦并校好压力表。在结焦中期以前,将铁管末端用石棉绳堵死,平向斜伸入炉内墙与焦的空隙处(吸气管正下方炭化室) 。出焦前一小时开始测量,测时勿打开上升管盖和炉盖,并检查该号高压氨水是否关严。将测压管捅透见到黄烟为止,即可测量,测三次取其平均数。测量过程中变动集气管压力至少三次,其中必须有一次为负压,当炭化室底部压力低于 5Pa 时,应将集气管压力提高到 5Pa,此时的集气管压力既为要保持的最低压力。测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