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祭祖风俗相关材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84456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祭祖风俗相关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祭祖风俗相关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祭祖风俗相关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祭祖风俗相关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祭祖风俗相关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祭祖风俗相关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地点: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镇王道村 春节是王道村民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他们更习惯于称春节为“过年”或“新年”,前者强调这段特别的日子是一个动态流动的过程,后者则突显其辞旧迎新的功能:洗澡、理发、穿新衣象征个体的新生,打扫房子、贴春联年画表示居住空间的更新。礼节往来可以强固亲友间的关系,追怀先人能够延续家族共同的记忆,祭拜神灵则表达出对未知的敬畏与期待。在山东省广饶县王道村,过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祭祀祖先。据2005年王道村村志编委会考证:王姓始祖昇于明洪武二年(1369) ,从山西省洪洞县广济寺古大槐树下迁出,至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端智乡(今广饶县丁庄镇)古小清河一渡口处落居,定村名为王

2、家道口。1958年起改称王道村。王道村位于广饶县东北部,所在地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总面积7.01平方公里。这里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土地为黄河近代淤积物,含盐分较高,河流灌溉至关重要。王道村的开基与发展都与古小清河密切相关。古小青河穿越村落并绕而东流长达500多年之久,供人畜饮用、灌溉土地。1891年,古小清河改道,南移3华里,上可通济南下可达渤海,带来了本村历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1980年代以前的小清河水质良好,出产丰富,王道村民养成了爱吃鱼的习惯:宴席第一道菜一定要上鱼(一般为鲤鱼) ;礼拜天地、供奉祖先可以没有猪、羊肉,但不能少了鱼。村民聚居区西距东青高

3、速公路、东王路仅500米,与周边的李道村、刘道村、李庄及小官庄等村落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至2005年,全村从事季节性和长期交通运输的有1400人,占人口总数的47.7%,而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151人,仅占5.1%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年青村民闲暇时间很少,导致了本村民间艺术(主要是京剧、吕剧演出)后继无人、最终消亡的局面;过年过节没有了本村戏班的演出,节日气氛变淡。自王升立村以来,先后有田、张、尹、芦、任、杨、李、丁、刘等姓迁入,其间田、张、尹、芦、任5个家族因为种种原因销声匿迹,现仅存王、杨、李、丁、刘5个家族。王姓始终是王道村人口最多的姓氏。2005年底,全村共有

4、2923人,其中王姓2772人,占全村人口的94.8%,李、杨、丁、刘及因联姻而迁入的 111个姓氏合计151人,占全村人口的比重不足6%。20世纪60年代之前,王道王姓一直有家庙(即王氏宗祠) ,作集体祭祀祖先的公共场所。原址位于村中心十字路口西腋,传说首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5年) ,新年、七月十五等节日全族在此祭祀祖先。明清两代的500多年间,村民们保持了较为稳定的节日祭祀传统。民国时,情况有所变化,政府“改用阳历,提倡过阳历年节”,但对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有限, “旧日习惯照旧存留。元夜敬拜天地,拜祖先,燃鞭爆,发纸祃(马) ,食煮馅角(饺)。 ”续修广饶县志(二十八卷 民国二十四年

5、铅印本)。在这一背景下,王道村民于 1937年重修了家庙。每年除夕,族人都要在家庙迎请祖先,初一一早成群结队叩头拜年。家庙也是展示宗族和村落荣誉的地方,据说20世纪60年代初期,家庙大门上方还悬挂着中共广饶七区区委1945年赠给王家连的“精忠报国”光荣匾。文化大革命期间,家庙被毁坏,画有历代祖先名讳的族影也被扯作戏台幕布,祭祀祖先、拜年等传统活动均废止。王文彬等修、王寅山纂续修广饶县志 (民国二十四年)载:“乡风最注重者莫甚于祭礼,曰士祭其先,由来旧矣。孔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此等学说中于人心,率以祭祀为追远,忌日有祭,元旦有祭,清明有祭,七月十五有祭,十月一日有祭。年节则祀于家祠或寝室

6、,亦有祭于野者,余日多祭于墓。祭品丰俭不等,而香楮在所必备。 ”上世纪80年代,政治高压一旦松动,集体祭祖的活动又开始恢复。因为家庙已不复存在,全族合祭缺少公共空间,村民们只好各自为政,分散祭祀。有的五服之内的家户在一处,有的是父子兄弟一起,少数人家只上坟不家祭。过年家祭祖先,当地俗称“请老爷老嬤”。一般情况下,男子完婚并与父母分家后,才有权利和义务作为独立的家户参加祭祖。2006年1月2829日,笔者调查了一个王姓房支祭祀祖先的情形。该房支祭祖的规模在全村是最大的,在村男性成员有50人,全族辈份排行属23世至26世,辈行排字依次为在(15人) 、孟(21人) 、忠(12人) 、祥(2人) 。

7、 (为行文方便,我们暂且将该房支称作“王在元房支”。其人员构成参见附录1.)是年春节该房支共有38户参与祭祖。刚进腊月,王在堂、王在元等就议定:今年祭祖仍在王在元家;费用由45岁以下的20个已婚男性成员承担,每人100块,其中1800元用于购买鞭炮,200元用于购买香烛、纸钱、烟酒、下酒小菜、瓜子、糖果等;供品则由45岁以上的男性成员所在的家庭(共18户)提供。2006年1月28日(即阴历腊月二十九)上午9点多,王在元打扫干净平时空置的两间东北屋,将祭祖的家堂张挂在北墙上。家堂俗称“轴子”,集市有售,多是潍坊杨家埠一带的年画作坊制作的。购买轴子不能说“买”,要说“ 请”,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家堂

8、大约2米长,1.5米宽,最上层为祖影(一对年至耄耋的夫妇的影像,代表祖先 ),祖影两侧的多行空格,填写着本房支已过世的18至23世的宗亲姓名(只限男性,共34人,具体参见附录2.) ;下面一层绘有宅府大门、松柏和石狮;最下端左右各6个人物,左侧的作明代打扮,右侧的则作清代打扮。整个家堂形式上像中堂画,只不过两边挂的不是对联,而是两幅瓶花图,左荷花,右牡丹。家堂的上面以祖影为界,左右各挂4串白色长钱。家堂的正下方是供桌,由长条凳和床板搭成,上铺苇席。最周边一圈摆了34双(根据家堂上所写的宗亲人数来定)红色的筷子,每双筷子配一只盛满白酒的酒盅。靠近门口的一端中间放着1只香炉,里面装着小麦,预备插香

9、。供桌的右侧角上放着一堆零散的纸币,是经费中余下的。10点钟过后,18户人家陆陆续续由男主人们用托盘端来两三碗(或盘)供品(俗称供养) 。最后供桌上摆了18条鲤鱼,12碗鸡肉,1碗炸豆腐,1碗炸藕盒子,其他的都是水果,有苹果、橙子、西瓜、李子等比较常见的,也有火龙果、杨桃、柠檬等难得一见的南方特产。每家都有一条鲤鱼,摆放的时候鱼头要朝着东方大海的方向,向上的一面已裹了鸡蛋和面粉入油炸制金黄。鸡肉块、豆腐、藕盒子等,也要裹鸡蛋和面粉炸至金黄,用生的鸡肉会对祖先不敬。其他供品的摆放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除水果外,供品上都要放点芹菜叶或芫荽叶作为点缀,俗称“青头”。摆好供品后,男人们坐下来一边聊天一边

10、准备纸钱。纸钱有黄、白两种颜色。有的剪成规则的方形,有的则剪成长条状。 近12点钟,开始请祖先。这个仪式比较简单,几个人拿了一挂长长的鞭炮和两箱花炮,走去就近的巷口燃放。之后,回去点燃一束香插在家堂供桌上的香炉里,这束香烧完后要接着续上,不可以断。此刻起,各家户的大门口要横放一根木棍,叫做“拦门棍”,以保证祖先们从现在起直到第二天中午都呆在家中与后代团圆。之后王在元、王在堂等几个较年长的人留下来守家堂,其他人回家吃午饭。每次到吃饭时间,守家堂的人(一般是王在元,因在他家,比较方便)都要浇奠些白酒在地上,表示请祖先一起吃饭。28日晚上,家里的电灯和路上的路灯都亮了一整夜。晚上12点整,各家都放鞭

11、炮,劈劈啪啪声此起彼伏。之后,各家户下一锅水饺,男女家长发纸马、接财神,祭拜天地、门神和路神。29日早上4、5点钟吃过早饭,就可以开始拜年了。男人们成群结队去别的房支供奉祖先处拜年,给家堂磕头。女性中只有第一年嫁入本房支的必须由妯娌们陪同去给家堂磕头拜年,之后再去给本家的婶子大娘们拜年,往往会有红包,数额2050块不等。其他的女性,包括家庭妇女和尚未出嫁的女孩,一般不进家堂拜年。29日中午开始,各房支开始送祖先,俗称“送老爷老嬤”,这个仪式比请的时候要热闹得多。王在元房支于12点半多开始送祖先。首先,要在供家堂的房间门口烧一点纸钱,火将熄灭时浇奠一点挂面汤;接着众人抬着一大笸箩纸钱向外走,到大

12、门口时也要烧纸、浇奠挂面汤;最后一行人纸钱抬到中心大街上,划一个圈,把所有的纸钱放在里面烧掉、浇奠挂面汤。此时,一二十岁的小伙子们开始燃放鞭炮。先是长串的红色炮仗,共20支,每支足有2米长。鞭炮发出震耳欲聋地声响,不一会空气里便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味了。看热闹的男女老少有的捂着耳朵,有捂着口鼻,一幅欲罢不能的模样。之后放花炮,共38箱,每箱28响。这种花炮成箱燃放,威力更大,围观的人群便远远地观望。半个多小时后鞭炮才全部燃放完,地上一层厚厚的纸屑,红通通的。这时,各家门口的拦门棍就要拿开,表示给祖先们放行。桌子上的供品,各家再端回去,自己吃或用于待客。筷子、酒盅、香炉和家堂仍由王在元收藏以备来年再用。守家堂的人们没有吃完的下酒小菜和瓜子糖果,都打包给本房支的一个单身汉王在礼改善生活。该房支成员王孟梅在王道村支书这个位置上已经超过20年,由于确实给村子带来了不少好的变化,很能服众。虽然王孟梅从没在本房支过年的祭祖场合上露过面,但全村唯有这个房支还能保持目前的规模,与他在本村的地位有相当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