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情转化快,高效春管不懈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822765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苗情转化快,高效春管不懈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麦苗情转化快,高效春管不懈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麦苗情转化快,高效春管不懈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麦苗情转化快,高效春管不懈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麦苗情转化快,高效春管不懈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苗情转化快,高效春管不懈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苗情转化快,高效春管不懈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苗情转化快,高效春管不懈怠2012 年全省返青期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田管技术意见“立春”已过,“雨水” 降至,全省 3000 多万 亩小麦从南到北已陆续返青,即将进入拔节期。由于前期积温高,墒情好,冻害轻,全省小麦苗情转化升级较快,达到好于去年、接近常年的水平。但由于去年秋播小麦播期拉得过长,晚播面积偏大,当前小麦苗情不平衡性较为突出,春季倒春寒冻害、连阴雨渍害等隐患尚未排除。针对今年苗情特点,切实加强分类指导,狠抓春季高效田管各项措施落实,才能夺取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力争实现小麦产量“ 九连增 ”。一、本年度小麦生产特点1、小麦秋播质量偏差。由于上年粳稻成熟、收获、腾茬普遍推迟了 710 天

2、以上,加之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出现了 67次过程性阴雨天气,导致小麦播种迟、进度慢、播期拉长,迟播晚播面积大。全省小麦适期播种比例仅为 59%,比上年低 13 个百分点,是本世纪以来最低的一年。迟播小麦面积达 1340 万亩,占38%,比上年增加 13 个百分点,全省开播至秋播结束长达 2 个月。晚茬、阴雨还导致机械作业难、人工大播量撒播、粗放种植。据统计,全省高产稳产的小麦机条播面积仅 537 万亩,占 15.2%,为历史最高年份 1999 年的 26.7%,小麦秋播质量不如往年。2、冬前天气条件好,苗情转化升级快。据省气象部门资料,10 月上旬至 12 月中旬,全省平均降水 10

3、5.7mm,比常年略减;其中淮北常年偏旱地区降雨充沛,为 118.2mm,比常年增 32.6%;苏中地区降水 111.6mm,比常年略减;江南地区降水 81.4mm,比常年减 40.5%。常年苏中与江南稻茬麦地区担心的连阴雨湿(渍)害并未发生,是全省历史上少有的不旱不湿年份。而同期全省累计积温 1014.4,比常年增 95,促进小麦同期出叶速度增加 1.3叶,相当于弥补了推迟 10 天左右的播种期,有利于晚播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弱小苗比例逐步下降。据越冬期(12 月 20 日)调查汇总,全省小麦平均基本苗 23.4 万,叶龄 4.4 叶,亩总茎蘖48.9 万,分别比上年多 1.5 万、多 0.1

4、 叶、多 5.5 万。旺长苗和一、二、三类苗分别占 8.4%、35.8%、36.5%、19.3%,分别比去年增 3、增 5.5、减 6.6、减 1.9 个百分点,比 11 月中旬时分别增加2.4、7.0、8.7 个百分点和减少 18.1 个百分点。3、越冬期前暖后冷,淮北局部有旱象,有利于促弱控旺。与上年越冬期旱冻叠加天气相比,本年度越冬前期温度偏高,春节后气温明显下降,越冬期 0以上有效积温累计 105.4,与常年的 109.6持平。降水量总体偏少,越冬期全省平均降水25.5mm,比常年同期少 29.8mm,但由于底墒足,土壤墒情仍好于上年,大多能满足小麦越冬期生育需求。而淮北地区平均降水仅

5、1mm,与常年同期相比少 31.3mm,局部旱象露头,但有利于控制该地区较多的旱茬早播旺长苗的生长。全省小麦冬季冻害发生程度普遍较轻,以叶片冻害为主,一般冻害发生面积 1104 万亩,主要集中在淮北麦区达 766 万亩,未出现上年大面积干冻死苗现象。二、当前苗情特点与存在问题1、主茎叶龄和亩总茎蘖数多于上年,苗情长势总体正常。今年我省小麦苗情总体与小麦单产历史次高年的 2009 年相仿,全省平均叶龄 5.7 叶(比上年同期多 0.3 叶),越冬期间新增叶龄 1.3叶(比上年同期多 0.2 叶),平均亩总茎蘖数 62 万(比上年同期多 8.4 万),越冬期间新增分蘖 13.1 万(比上年同期多

6、2.9 万)。其中:淮北 5 市平均叶龄 5.8 叶(比上年同期多 0.5 叶),亩总茎蘖数 67.9 万(比上年同期多 11.1 万);苏中 3 市平均叶龄 5.6 叶(比上年同期多 0.1 叶),亩总茎蘖数 53.4 万(比上年同期多 1.8万);苏南 5 市平均叶龄 5.4 叶(与上年同期持平),亩总茎蘖数46.6 万(比上年同期多 4.4 万)。全省平均单株分蘖 2.1 个(与上年同期持平),3 叶以上大分蘖 1.1 个(比上年同期多 0.1 个),单株次生根 6.0 条(比上年同期多 1.0 条)。总体长势正常,群体充足,个体适中。2011 年秋播以来全省小麦苗情动态全省 淮北 苏中

7、 江南生育时期 项 目 当年 上年比上年当年 上年比上年当年 上年比上年当年 上年比上年基本苗(万) 22.922.1 0.8 24.4 24 0.4 20.1 18.6 1.5 19.818.3 1.5主茎叶龄(叶) 2.0 2.4 -0.4 3.2 2.9 0.3 1.3 1.33 0 1.4 1.2 0.2旺长苗(%) 6.0 6.0 0 6.0 4.9 1.1 5.9 5.5 0.4 6.4 18.2 -11.8 一类苗(%) 28.7 32.8 -4.1 32.6 34.9 -2.3 16.6 25.8 -9.2 31.1 36.2 -5.1 二类苗(%) 27.8 40.3 -12

8、.5 26.8 38.8 -12.0 35.3 51.2 -15.9 19.3 18.7 0.7 苗期(11 月20 日)三类苗(%) 37.4 20.9 16.5 34.6 21.4 13.2 42.2 17.5 24.6 43.2 26.9 16.3 主茎叶龄(叶) 4.4 4.3 0.1 4.7 4.6 0.1 3.7 3.6 0.1 3.4 3.4 0亩总茎蘖(万) 48.943.4 5.5 58.450.9 7.5 34 32.8 1.2 27.224.6 2.6旺长苗(%) 8.4 5.4 3.0 9.0 6.2 2.8 10.4 5.5 4.9 2.1 0.8 1.2一类苗(%)

9、 35.8 30.3 5.5 38.8 30.1 8.7 25.7 30.6 -4.9 37.9 30.6 7.3二类苗(%) 36.5 43.1 -6.6 34.9 41.1 -6.2 39.4 46.6 -7.2 39.8 47.2 -7.4 越冬始期(12 月20 日)三类苗(%) 19.3 21.2 -1.9 17.3 22.6 -5.3 24.5 17.3 7.2 20.3 21.4 -1.1 主茎叶龄(叶) 5.7 5.4 0.3 5.8 5.3 0.5 5.6 5.5 0.1 5.4 5.4 0亩总茎蘖(万) 62.0 53.6 8.4 67.9 56.8 11.1 53.4 5

10、1.6 1.8 46.6 42.2 4.4旺长苗(%) 9.1 3.1 6.0 10.1 2.6 7.5 9.4 5.0 4.4 3.8 2.6 1.2一类苗(%) 35.2 27.0 8.2 37.3 24.2 13.1 28.0 30.0 -2.0 37.2 35.9 1.3返青期(2 月 10日)二类苗 37.7 43.1 -5.4 34.9 42.0 -7.1 43.3 45.5 -2.2 42.0 44.7 -2.7 (%)三类苗(%) 18.0 26.8 -8.8 17.7 31.2 -13.5 19.3 19.5 -0.2 17.0 16.8 0.22、当前小麦苗情分类排队。根据

11、麦苗群个体质量和长势长相,将返青期苗情分为偏早偏大的旺长苗、适时健壮的一类苗、基本正常的二类苗以及偏小偏弱的三类苗。其中旺长苗和一、二、三类苗分别占 9.1%、35.2%、37.7%、18.0%,分别比上年增 6、增8.2、减 5.4、减 8.8 个百分点,比越冬期分别增 0.7、减 0.6、增1.2、减 1.3 个百分点。旺长苗平均叶龄 7.6 叶(比上年同期多1.0 叶)、亩总茎蘖 88.3 万(比上年多 12.2 万),一类苗平均叶龄 6.3 叶(与上年同期持平)、亩总茎蘖 70.4 万(比上年同期多 5.2万),二类苗平均叶龄 5.5 叶(与上年同期持平)、亩总茎蘖 60.5万(比上年

12、同期多 6.5 万),三类苗平均叶龄 4.0 叶(比上年同期少 0.3 叶)、亩总茎蘖 41.2 万(比上年同期少 0.1 万)。3、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苗情不平衡性大,两头苗(旺长苗和弱小苗)比例高。全省旺长苗、弱小苗面积分别达到 332 万亩和 654 万亩,特别是旺长苗比上年增加 221 万亩,叶龄和群体过大,提早拔节、倒春寒冻害、后期倒伏等风险较大。二是旱象露头地区弱苗转化难。淮北及沿淮地区由于冬季持续少雨,有旱象的面积 502 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仅 17 万亩,虽然有利于抑制旺长苗生长,但对弱小苗转化升级带来不利影响。因干旱、冻害、缺肥等原因脱力落黄的弱苗面积 527 万亩,占

13、14.5%。三是杂草基数大。特别是部分迟播田块冬前未能及时化除,目前杂草基数较大,达到防治指标面积已达 1170 万亩,加之春季雨水偏多,草害、渍 害易发生并蔓延,对夏熟丰收影响较大。三、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立春”过后,日均温稳定在 3以上,小麦即开始返青,此后进入拔节期,转入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时期,是生长速度最快、需求肥水最多的时期,也是小麦等在田作物高效管理促进产量形成的最重要阶段。春季高效田管既能巩固小麦有效穗数,更可减少小花退化,增加每穗实粒数,实现大穗、提高粒重。春季随着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病虫草害和渍害发生几率也将加大,由于我省处于南北过渡地带,冷暖空气交汇于江淮两岸,

14、每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春寒、连阴雨天气。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到春季高效田管的重要性,迅速行动起来,广泛宣传发动,切实加强在田作物春季高效田间管理,因地因苗制宜,依次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1、适时控旺促壮。对早播、叶龄偏大、苗数过多(超过预期适宜穗数 2 倍以上)的田块,应在拔节前冷尾暖头进行适度镇压,或于拔节前施用矮苗壮、矮壮丰等化控制剂,以控制基部节间长度,提高植株抗冻抗倒能力。也可在小麦破口期叶面喷施“劲丰”抗倒剂,通过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重心来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对于苗小苗弱、群体不足、脱力落黄的田块,应及早施好返青接力肥,以每亩 5kg 尿素为宜,旱情较重的田块要结合沟灌窨水

15、,促进肥效。而对正常生长的田块要严格控制早春肥料的盲目施用,为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创造条件。2、及时防治春季病虫草害。春季是田间杂草高发期,对草害达标(禾本科杂草 50 株/尺 2、阔叶杂草 10 株/尺 2以上)田块要及时进行人工或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化除时间掌握在拔节前的冷尾暖头,日均温在 8以上抢晴用药,以提高药效,切忌在寒潮来临前一周内用药,避免冻药害严重伤苗死苗现象发生。麦田防治春季阔叶杂草如猪殃殃、繁缕、大巢菜、荠菜等为主的田块,每 亩用 20%使它隆 50 毫升或用 75%的巨星 11.5 克防治;对于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亩用 6.9%骠马 50 毫升加 20使它隆 50

16、 毫升,在杂草 3 叶期前后一次用药。小麦纹枯病要在拔节初期对病株率达 15%20%或发生侵茎现象的田块,及时采用井冈霉素、已唑醇、戊唑醇等药剂进行大剂量(每亩 300500 克)、大水量(每亩 100 公斤)泼浇或喷雾,提高防治效果。中后期要加强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预测预报,及时用药防治,最大程度减轻病虫危害损失,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3、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小麦一次施用拔节孕穗肥应掌握在倒 3 叶期叶色褪淡、高峰苗下降、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一般淮南地区在 3 月上中旬、淮北地区在3 月中下旬,每亩施纯氮 46 公斤、五氧化二磷 34 公斤、氧化钾 56 公斤,以施用“复合肥+尿素”或专用配方肥为宜。群体不足的弱苗适当提前,群体偏大的旺苗适当推迟;对于高产创建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在剑叶露尖至破口期再次施用孕穗肥,每亩以纯氮 34 公斤为宜。沿江沿海地区弱筋小麦基地应遵循“控氮前移”原则,在倒 3 叶期一次性施用拔节肥,不提倡追施孕穗肥,以确保弱筋品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