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综合练习复习 - 副本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79844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地测量学综合练习复习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地测量学综合练习复习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地测量学综合练习复习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地测量学综合练习复习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地测量学综合练习复习 - 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地测量学综合练习复习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测量学综合练习复习 - 副本(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练习复习,1、椭球定位一般须满足哪三个条件?椭球的短轴与某一指定历元的地球平自转轴相平行; 大地起始子午面与天文起始子午面相平行;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2、进行坐标转换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坐标系统变化了; 椭球参数发生了变化; 大地网的起算数据变动了。3、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一般需哪些参数转换? 一般存在3个平移参数 3个旋转参数 1个尺度变化参数,4、确定平面坐标系的三大要素是什么?,投影面的高程 国家参考椭球面;平均高程面;抵偿高程面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或其所在的位置 高斯投影3带的中央子午线; 过测区某一控制点的经线; 过测区中部整度、分值的经度线起始点坐标

2、和起始方位角 国家坐标系的坐标; 假定坐标,起始方向用正北方向; 假定坐标和假定方向,5、如何确定相位法测距的N值?,可变频率法 (测距时连续变动调制频率,当然调制波长也作相应的连续变化。当=0时),DLD ( NN ),固定频率法,采用多个调制频率(即 n 个测尺)进行测距。短测尺(称为精尺)测定精确的小数, 长测尺(称为粗尺,其N=0)测定距离的大数。,若光尺为1m,只能测出小于1m的距离,测距精度可达为1mm若光尺为100m,可测出小于100m的距离,但测距精度为0.1m若光尺为10km,可测出小于10km的距离,但测距精度为10m,6、各种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地球表面,参考椭球面,似大

3、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H大,H正,H常,N,高程异常,大地水准面差距,H大=H正+NH大=H常+,7、我国为什么采用正常高系统,而不采用正高系统?,正高系统的定义:式中: 为大地水准面上A点到A点的平均重力。事实上,只有在作出地壳内部质量分布的假设后,才能近似地求得平均重力值。正常高系统的定义:,8、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特点,1.工测控制网与同等级的国家网比较,平均边长显著地缩短2. 长度变形的要求,即要求由点位坐标反算的平面边长与实测平距尽可能地接近。 如城市测量规范要求2.5cm/km。3. 根据变形要求选择合适的区域坐标系 如以测区中部的整分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4.首级控制网往往是独立网

4、,并在首级控制下分级布设5.将边长观测值先投影到某一水准面,再连同水平方向观测值一并投影到高斯平面(加距离改化和方向改化)。 观测值通常不归算至国家参考椭球面6.用常规技术测定的工程控制网的平差解算是在高斯平面上进行。7.工程控制网对相对点位误差有特定要求。,9、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作业时,要求采取的措施,(1)前后视距相等;(2)在相邻测站上,往测奇数测站按“后前前后”,偶数测站按“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操作;(3)同一测站的前、后视方向不得作两次调焦;(4)旋转微倾斜螺旋及测微轮最后为“旋进”;(5)往测与返测;(6)每一测段的测站数为偶数;(7)视线高出地面一定距离。试述上述措施分别可以消除或

5、减弱哪些误差的影响?,10、精密水准测量外业概算一般进行哪几项计算?,水准标尺每米长度误差的改正数计算 当一对水准标尺每米长度的平均误差f大于0.02 mm 时,就要对观测高差进行改正,大小为:fh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数计算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 高差改正数的计算 计算水准点的概略高程,11、如何将地面三角网投影到椭球面上,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加: 垂线偏差改正、标高差改正及截面差改正 习惯上称此三项改正为三差改正。将地面观测的长度归算至椭球面 实测的电磁波测距边在经过仪器的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大气改正、波道弯曲等改正后,所得出的是由仪器中心至反光棱镜中心间的倾斜距离D。然后需进行

6、: 1.测线变为平距改正; 2.测线高出椭球面归算至椭球面引起的距离改正.,12、地面三角网投影到椭球面上后,若已知一条边的大地线长,如何求其他边的大地线长,当三角形的边长小于240km时,就可把椭球面三角形当球面三角形来解算。对于较小的球面三角形,可用平面三角公式来解算,只需使三个平面角等于相应的球面角减去三分之一的球面角超,而边长保持不变。,13、如何由长度比的通用公式求正形条件,长度比的通用公式:,柯西.黎曼微分方程,14、高斯投影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是投影的对称轴。 (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 位于中央子午线上的点,投影后的纵坐标 x 应该等于投影

7、前从赤道量至该点的子午弧长。 (3)投影具有正形性质,即正形投影条件。,即当 l=0 时,15、高斯投影坐标正算推导方法,1) 由第一个条件可知,x 为 l 的偶函数,而y 则为 l 的奇函数。,2) 由第三个条件正形投影条件,分别对l 和q求偏导数,l =3=0.052,由恒等式两边对应系数相等,建立求解待定系数的递推公式,高斯投影坐标正算推导方法.2,m0=? ) 由第二条件可知,位于中央子午线上的点,投影后的纵坐标 x 应该等于投影前从赤道量至该点的子午弧长。,即当 l=0 时,高斯投影坐标正算推导方法.3,子午线曲率半径,等量纬度定义式,高斯投影坐标正算推导方法.4,将各系数代入,略去

8、高次项,得高斯投影坐标正算公式精度为0.001m,16、确定地方坐标系可选方案,在东西宽约80km的城市建立平面控制网, 确定地方坐标系有哪些可选方案?1.若该城市中央的经度为与3带中央子午线相同,且平均海拔小于100m,可直接采用国家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2.当国家3带中央子午线离测区东或西边缘的最大距离超过45km时,用测区中部整度、分值的经度线作为中央子午线。即采用平均高程面上的高斯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3.采用高程为 的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4.若仍然投影在参考椭球面,可按工程需要自行选择一条中央子午线 ,使综合影响S=0。,17、绘图,图中P1,P2是椭球面

9、上P1,P2在高斯平面上的投影点,试绘:P1,P2之间的大地线描写形;P1,P2两点间的方向改化;P1,P2方向的平面坐标方位角;P1的平面子午线收敛角。,18、高斯平面坐标与大地坐标的关系例题,某点在高斯投影六度带第16带和第17带的横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且已知该点在三度带第32带的纵坐标值为1592.5 km,试计算该点的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计算时假设地球为圆球,半径R=6370000m)。,解:六度带第1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6N-3=93三度带第32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3n=96故该点的大地经度为96因为中央子午线上的长度投影前后不变,故中央子午线,上的纵坐标值亦是大

10、地纬度所对应的弧长,故该点的大地纬度为45,19、两道综合题目,一、某点国家统一坐标为(3410347.875,18703627.469) 1) 求该点所在6带的中央子午线; 2)求该点在3带中第35带的自然坐标和国家统一坐标; 3)写出计算该点在3带中第36带自然坐标的计算思路。 二、已知A点的大地坐标:BA = 290405.337, LA = 1271033.201,A点至B点的大地线长SAB=14563.862m 和大地方位角AAB=164 1845.26。计算:1) A点的3带和6带带号; 2) A点的3带高斯投影坐标; 3) A点在3带高斯平面上的子午线收敛角; 4) B点的大地坐

11、标和 B 点至A点的大地方位角; 5) A点至B点的坐标方位角。,题目一解算,解:1) 由 得:L0=6183=105 该点所在6带的中央子午线是105 2)由L0=3n 得:n=35,即该点在3带中第35带内。 该点在3带中第35带的自然坐标是 (3410347.875,203627.469)。 该点在3带中第35带的国家统一坐标是 (3410347.875,35703627.469)。 3)求该点在3带中第36带的自然坐标,要将它在第35带的自然坐标,通过坐标换带计算解,算出它在第36带的自然坐标。,题目一解算(续),解算思路: x35,y35经投影反算得B,l35 L=L035+l35

12、l36=L-L036 B, l36经投影正算得x36,y36。,题目二解算,解: 1)由N=(L/6)的进整数和n=L/3(四舍五入) 得:N=22,n=42 该点在3带的带号为42和在6带的带号为22。2)求A点在3带的带号为42的坐标的思路与公式: 计算与中央子午线的经差 l=LA-L0= 11033.201 用高斯投影坐标正算计算A点高斯平面坐标。3) A点在3带高斯平面上的子午线收敛角。,是l的奇函数,题目二解算(续),4) 用高斯平均引数正算公式求B 点的大地坐标和 B 点至A点的大地方位角计算公式,题目二解算(续),式中, 欲求、及,必先有及。但由于2和21未知,故精确值尚不知,为此须用逐次趋近的迭代方法进行公式的计算。一般主项趋近3次,改正项趋近12次就可满足要求。,题目二解算(续),5) A点至B点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