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 见习与案例分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3785570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发展 见习与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儿童心理发展 见习与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儿童心理发展 见习与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儿童心理发展 见习与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儿童心理发展 见习与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发展 见习与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发展 见习与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园见习时间: 2011 年 11 月 14 日 周一 地点: 首师大幼儿园观察对象: 甄浩铭(5 岁)案例一:折纸自由活动开始以后,幼儿们分成了四个小组,有一个小组,老师准备教授折纸。一共学习了两个,第一个是帆船,另一个是战斗机。老师在演示步骤前说:“先看,我不会说话,看我折完,你们再折。 ”甄浩铭在老师示范折法的时候,经常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走动,以致在老师每示范一次以后就会问:“老师,我不会折,怎么折啊。 ”折完帆船,老师让小朋友们用彩笔在自己的作品上画装饰,这时,甄浩铭快速的画了两笔,然后对老师讲:“老师,我可以玩别的了么?”学习折战斗机的时候,甄浩铭还是总说:“老师,我没看见,这

2、个怎么折啊。 ”老师失去了耐心,对他说:“你可以去别的组玩你感兴趣的了。” 于是,甄浩铭很开心的去了其他小组。不一会,老师说:“甄浩铭,你到了其他组,怎么开始捣乱,你没过去的时候,人家那个组玩的多好啊。 ”对于老师的质问,甄浩铭依旧毫不在乎。分析:老师在教授折纸的过程中,没有丝毫语言提示,只是要求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步骤,然后模仿。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对自我注意力的控制,可是,幼儿的理解力并没有发展的那么完善,在学习一种新的事物时,教师的适当提示,会有利于幼儿对其的理解,会帮助他们了解相应步骤的目的和作用,这样就会加快幼儿对新事物的学习。

3、对于案例中,甄浩铭的问题,学习折纸的小组,一共有 5 个小朋友,他们中,只有甄浩铭一个男孩子,对于男孩本身,可能折纸并不是他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在老师演示步骤的过程中,他的注意力一直不在老师身上,而且在折完帆船后,才会很随便的画上两笔,就问老师可不可以玩其他的。在我看来,教师在安排幼儿的活动前,应当了解每个幼儿的关注点与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利用活动时间,使得幼儿学习到新的内容。而对于他的不注意,老师并没有及时的提醒,反而是在他一次一次问老师如何折之后,才跟他说:“你的注意力一直不在这,你什么时候才能看着我!“甄浩铭对于自我的控制能力很薄弱,他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一件事情上,而且他总是做出一些举

4、动来吸引老师的注意,比如他在去其他小组活动的时候故意捣乱,引起老师的关注。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应当多和他的父母沟通,多了解一些他在家里的情况,找出他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通过一些举动吸引其他人注意的原因。观察对象: 李菁,女,三岁刘文硕,男,三岁 6 个月熙熙,女,三岁 6 个月案例二:圆柱体插座小朋友围坐在老师周围。老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做的圆柱体插座活动,上次老师已经教过了,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为大家做表演。 ”小朋友纷纷举手示意老师“我想做”老师:“老师请李菁小朋友做活动。 ”李菁走到老师面前,面向小朋友坐好后,开始抚摸教具,感受每个圆柱体的大小,其他 10 个小朋友很安静的在一旁观看。李

5、菁拿手指测量每个圆柱体的大小,用食指在每个圆柱体上都旋转一圈并用食指和拇指测量高度。老师表扬李菁:“做的真棒!请回。 ” 这时刘文硕很着急的举手。老师:“有请刘文硕进行表演。 ”刘文硕把每个圆柱体从模具中拿出,用手环绕它们感受不同圆柱体的大小。然后依次数出有多少个圆柱体,再把它们分别放进所对应大小的模具中,从大到小摆放好。老师:“刘文硕做的非常好!现在老师请熙熙来做演示。 ”老师把教具放在熙熙面前,熙熙用手去抓圆柱体,老师提醒熙熙:“熙熙,用三个手指去拿小圆柱。 ”熙熙试图用三个手指去拿,但是做的不是很好。老师坐到熙熙的身后,帮助熙熙,怎样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把圆柱体拿出来。老师在一旁指导熙熙用

6、手指感知圆柱体的大小,而后熙熙完成了圆柱体从大到小的的认知和排列。(熙熙做完后,还有很多没有做的小朋友都举手要做)老师:“熙熙做的也非常好!今天这个活动我们先做到这里。小朋友拿起你们的小毯子排队站好。 ”分析: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也都认真、安静的参与活动,没有出现捣乱的现象。圆柱体插座这个活动,主要是锻炼幼儿对物体形状大小的感知,并锻炼他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将事物排序。案例中的三个小朋友测量了圆柱体的高度、对它们进行了大小的排序,都出色的完成了活动的任务。因为活动时间的安排,每个小朋友没办法依次演示,相较于做了演示的小朋友,那些只是从旁观看的幼儿,对圆柱体大小,形状的认知情况,老师并没有完全的了解,那么此次的活动效果,并没有达到最好。同时,这对其他小朋友是一种不公平。这个小组一共有 11 个小朋友,教师应当考虑到参与活动的人数,把他们再分成几个小组,将教具分发到各个小组,使得每个幼儿都可以动手操作,体会物体形状与大小的不同。在这个活动中,我认为教师做的恰到好处,教师在活动教学中就应当是引导者,而非主导者。教师应当培养幼儿独立做事的能力,在他们独自完成并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熙熙不知道怎样将圆柱体拿出,老师就用语言提示,又指导她感知圆柱体的大小,最后熙熙独自将圆柱体按照大小进行了排序。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熊淼 1100400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